<p class="ql-block">图片:一、二、三、八、九,感谢网络原作者;</p><p class="ql-block">图四、五、六、七,由笔者提供</p> <p class="ql-block"> 江南三大名楼闻名遐尔,历史久远。</p><p class="ql-block"> 湖南岳阳之岳阳楼初建时间为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p><p class="ql-block"> 湖北武汉黄鹤楼最初的修建时间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p><p class="ql-block"> 江西南昌藤王阁(滕王阁的修建时间是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p><p class="ql-block"> 三大名楼在初建之后,屡修屡建,大小修葺,不可胜数。这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博大的建筑智慧和精湛的营造艺术;也充分说明了三大名楼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历史地位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若不论其始建年代,而以现有建筑修建的时间来欣赏三大名楼(亦请从三大名楼“楼以文显,文以楼名”的特色加以欣赏):</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年间(按同治年岳阳楼式样修建)。全木榫卯结构,古法营造。</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称,因北宋名臣范仲淹所撰《岳阳楼记》名震天下,其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妇孺皆知,被国人引为圭臬。其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材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全楼三层,通高19·42米。</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而闻名。是一座五层楼高的建筑,重修于一九八五年。主要建筑材料:钢筋水泥。当然,古建所用璃璃瓦、飞檐翘角的造形肯定符合古代建筑的审美特点和要求。通高51·4米。 坐落在长江南岸,与江北的龟山隔江相望。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不仅是武汉市的地标建筑,还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又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句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有诗在上头”,更增添了崔诗和黄鹤楼的美誉度。</p> <p class="ql-block"> 江西南昌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修 。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文章为骈体文(四六句)之翘楚,气象宏大,词句优美,警句甚多:</p><p class="ql-block">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钢筋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建筑高57·5米。</p><p class="ql-block"> 藤王阁雄伟壮丽:“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p> <p class="ql-block"> 由此看来,江南三大名楼中,只有岳阳楼是木结构(整座楼承重柱为珍贵的四根金丝楠木),而黄鹤楼和藤王阁均是钢筋水泥为主打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观点是:钢筋水泥建筑就是假古董。充其量也就是仿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古建筑这一传统的瑰宝的的价值的估量,不比一件青铜器、瓷器或者玉器那样相对简单。青铜、瓷、玉等器物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木构古建,毕竟寿命有限。存续千年以上的古建筑不是没有,也确属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且最终会走向消亡,无法抗拒。 </p><p class="ql-block"> 战争动乱、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火灾(往往是人祸)等都能予以木结构的古建毁灭性的打击。其中毁于火灾很是常见。如岳阳楼被大火焚毁有记载是四次。其实可能远不止于此。</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藤王阁毁于火灾的次数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名楼毁了,如何传承它们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重建是最重要的途径。这便是三大名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也显示了自古至今中国人民重视文化传统的传承发扬的美德和坚韧不拔的魄力、毅力。现今的三大名楼传承了历史的重大意义、文化脉络、文化价值、文化符号,形象直观,美不胜收。照样透射出历史的厚重和绚丽的光彩。不能因为它们不是一两千年前的初建古物而遭到否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好友袁国林出镜(近照)</p> <p class="ql-block"> 今后古建的重建、修复,用钢筋水泥作主要材料,那是肯定的。主要原因,我想有三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安全。防震防洪防火。钢筋水泥结构无疑比木结构安全系数大得多。</p><p class="ql-block"> 二是珍稀林木禁伐。如金丝楠木 。用珍贵的木材修复重建大型的古建筑早已是不可能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三是就近取材,因地制宜,不必求诸于深山,无须取材于珍希。 钢筋水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仿古拟古也好,重建古迹也好,维妙维肖。最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有所依托,古建的艺术精华能得到体现。</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钢筋水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歌云:</p> <p class="ql-block">笔者出镜(摄于一九八七年)</p> <p class="ql-block"> 《三大名楼光耀古今》</p><p class="ql-block"> 光耀古今三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厚重历史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 文以载道可以不杇</p><p class="ql-block"> 楼以文显相互衬映</p><p class="ql-block"> 时空转换千年沧桑</p><p class="ql-block"> 文脉连绵万代犹新</p><p class="ql-block"> 创造发展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 屹立不倒树大根深</p> <p class="ql-block"> 钢铁企业不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已经并且还将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再现和发扬提供有力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如是观之,不禁赞曰:钢铁企业犹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记 :</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最近重修是一九八四年,引起我的联想:重修工程所用钢筋、盘圆一定是武钢的产品。作为《钢铁人之家》的投稿者之一和忠实读者,我非常关注钢铁企业的发展和动向。这也是本篇创作的动力和初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