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革登茶山

茶魅

<p class="ql-block">革登古茶山,处于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 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从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过。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p><p class="ql-block">“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清·阮福《普洱茶记》和《普洱府志》的这两段记载,表明了拥有“茶王树”的革登茶山,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的代表性特征和悠久的植茶用茶历史,并以此而著称于国内国际茶界。</p> <p class="ql-block">历代史籍中,革登茶山和莽枝茶山有分有合,其因主要是,两茶山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古茶树,又由于两茶山交织相连,难分你我,而且面积不大。有鉴于此,本文即将两山合称为“革登茶山”。</p><p class="ql-block">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p><p class="ql-block">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目前革登茶区古茶树较多是在值蚌村,茶园旁原来的寨子已外迁一公里左右,由于茶树多年来已淹没在密林中,生长缓慢,现在清理出来,其高大程度一点不像有几百年的茶树。茶树成乔木状生长,树高多在2米以上,干干径多在10厘米以上,大小叶种混生。值蚌村位于北纬22°05′东经101°11′,海拔1311米,土壤以红壤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革登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东与易武、曼腊乡接壤,南与勐仑镇相连,西与景洪市勐养镇、基诺山乡交界。历史上的莽枝(芝)茶山、牛滚塘茶山(今安乐)等均属于革登茶山范围。</p><p class="ql-block">茶王树的存在,证明了革登茶山悠久的茶山发展历史。曹仲益《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一文中说:革登“奇特的茶王树,生长在新发寨背后的山顶上,据老人讲,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其根部枯干尚存。《勐腊县志》也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株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登茶山区域的海拔较高点是山神庙为1950米,较低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较低海拔565米,著名的石粱子孔明山”海拔1722米。</p><p class="ql-block">悬殊的海拔差异,构成了立体型的气候奇观。其气候大致分为三等:一是低海拔温暖型,如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一带;二是中海拔较温暖型,如曼林、曼松;三是高海拔偏冷型,安乐、石梁子孔明山、曼拱一带。</p> <p class="ql-block">古茶区山高谷深,磨者河、罗梭江等纵横,冬季雾多,云雾缭绕,区域内常年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20C。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土、紫色土。土质都呈微酸性反应。土壤pH值4.5-6.5之间,兼有少量石灰性反应。</p><p class="ql-block">特点是: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机质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土壤透气性好、水分含量中上,有机质含量高;另外,在湿热作用下由于侵蚀浅薄少故而土层深厚,能为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养分足、茶树根深叶茂。</p> <p class="ql-block">革登茶山至今保存有古茶园3232亩(其中安乐1616亩,革登560亩,莽枝1056亩),在海拔1360米处,保存有一株较大的古茶树,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6.3米,树冠直径5.6米,基部围1米,属于普洱茶种,树龄3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革登小叶茶古茶,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5.4米,树幅4.5x4.8米,叶形椭圆形,叶面平,叶身平、叶质稍硬,叶色墨绿;叶缘平,叶尖钝尖,叶齿浅密锐,叶直立状着生,叶基楔形,叶脉7-8对,芽叶色泽翠绿,芽叶茸毛多。</p> <p class="ql-block">革登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部,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撬头山等五寨。其中,除了石梁子之外的其余村寨皆有古树茶,且树龄均在百年之上。</p><p class="ql-block">革登现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土质微酸性;茶树与倚邦、莽枝相同,均为中小叶型。以目前革登茶山实际的状况,很难量产茶品,基本都是通过相熟的老茶农才能找到真正的革登茶。</p> <p class="ql-block">革登山在道光以前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往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习崆山,往西接到莽枝的牛滚塘。过去革登人很富,到了咸丰年间,革登茶山走向了衰落,因为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由于历史原因,八九十年代很多的古茶树为了种植粮食都被砍伐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登古树茶的特点:革登山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革登的茶品其干茶清香迷人,具有山野花韵,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苦涩不显,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饱满滑顺。茶汤过喉如丝,饮后,于喉头舌面回馈出幽幽花蜜香,甘甜感随之而来,舌面泛起了小泡泡,舌两侧生津不断。革登,贡茶之源。这里的茶树都属野生过渡型的大叶种,因革登所产的茶叶芽头粗壮,满枝银茸,民间称为革登“大白茶”,是加工贡茶进京入朝的上乘原料。</p> <p class="ql-block">革登茶山名寨之直蚌寨,由于历史原因,八九十年代很多的古茶树为了种植粮食都被砍伐过。但是在革登,有一个村子叫直蚌,非常好的保持了革登的古茶树。</p><p class="ql-block">安乐村委会下辖安乐、秧林、红土坡、曼丫、董家寨、石良子、新发、直蚌、新酒房、白花林等14个自然村。直蚌属于安乐村!是革登山的主要茶产区!</p><p class="ql-block">直蚌寨的古茶园约1000亩,是革登茶山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古茶园,生活于这几个村寨的大多也是茶农的后裔,因为他们割舍不下祖宗留下的茶园,即使在茶叶卖不了什么钱的年代,他们也不舍得毁掉曾养活过几代人的茶园。革登茶山的直蚌村和茶房还有连片的古茶园,茶树较高大,树围多在80厘米以上,直蚌、茶房相隔约1公里,茶园是相连的,从象明乡政府到直蚌约40公里,吉普车或拖拉机可开到新发寨,从新发寨到直蚌村走路约40分钟。</p><p class="ql-block">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p> <p class="ql-block">革登茶山的直蚌村,这块地从明代晚期开始种植茶树,到现在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至今很多茶树保持的非常好,有的非常的巨大,枝干粗壮,甚至可以承载七八个人的重量。</p><p class="ql-block">革登茶显著的特点就是香气非常高,有王者之香。采摘下来的鲜叶,在摊晾的过程当中,充满了花香。这是其他茶品没有的特点。陆羽的《茶经》云,“茶之上者生烂石“。革登这个地方,土壤其实是很不肥沃的,云南人叫害地。所谓害地就是贫瘠的土地,但往往贫瘠的土地上所产出的茶叶品质反而会更有特点,更好。因为土地贫瘠,茶树的生长期更加漫长,从而茶的体内就积蓄了更多营养成分和物质,耐泡度很高。</p> <p class="ql-block">直蚌很多的茶园坐落于斜坡之上,周边的植被非常好。参天大树非常多,清晨时分漫步在古茶园,阳光透过枝叶,点点斑斑,如此美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登直蚌古春干茶条索匀整,色泽幽褐,身披银毫。沸水浸润后,五蕴中“香”捷足先登,绵柔的花香裹挟着一种言语不可描述的欢喜充满鼻腔,忍不住深深地细嗅。一饮茶汤,味甘顺滑,水质细腻,生津止渴。六七泡之后,口感更加厚实稳重浓郁,层次丰富、鲜明,尾水甘甜,韵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革登茶品特征,茶汤为淡金色,通透,无杂质。杯底留香为浓郁花果香,韵致高雅不俗。茶汤入口水路较细,无苦涩感,饱满浑厚,山野气息浓郁,回甘迅速。温润中暗含力度,优雅中风情毕现,叶底肥壮、匀净,革质感明显,制程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