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不能忘记,就请不要忘记,然后,以另一种方式,慢慢怀念。</p><p class="ql-block"> ——七月三日永远怀念</p><p class="ql-block"> 夜深,思绪万千,怎么也睡不着。数着院子里的星星,少了最亮的那一颗。那一颗星,是我最敬重的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不舍,遗憾,懊悔。这些复杂的情感掺杂在一起,堵在胸口,说不出的难受。回忆起这十几年,年幼就患有耳疾的他,甚至都从未真正的听到过我的声音,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他的了解,总是从别人的口中知晓一二。</p><p class="ql-block"> 他的儿子对我说,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凡是能赚到钱的事情,他都做过,木工、雕刻工、刷油漆,还卖过树苗、西瓜等等,一直到儿子上了初中,他开始做棉纱的生意,赚了些钱,家里的日子才逐渐富裕起来。我听过很多次他的儿子讲小时候偷桃子的故事,大概是说在放学的路上,经过别人家的桃园,便偷了几颗桃子回家,被他发现后,还没等入口便被揪着耳朵,连踢带踹的送还回去。后来儿子讨了老婆,生了娃娃,还会把这个事情对他的娃娃讲:“别拿人家的东西,不然爷爷拽耳朵,踢屁股。”</p><p class="ql-block"> 他的妻子对我说,他一生受苦,小时候失足落水,把耳朵淹聋了,好在头脑聪明,在他的那个年代,能考上高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无奈家里穷,念不起学,早早承担了许多农活,下田插秧,种瓜结豆,栽树育竹,修屋盖房,搭棚架梁,家里家外的活都起一把好手,体恤妻子持家的劳累,但凡是自己能亲手去做的活,都不会让妻子伸手去做,几乎包揽了家里家外的全部体力活。经商之后,凭借踏实勤劳、廉隅细谨的品性,渐渐积累了一些家产,供养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均不遗余力的倾囊相助。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喜欢舞文弄墨,写得一手好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帮人送联画福,对易经八卦也有些许的研究,谁家的牛找不到了,也会来找他算一算……总之,是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小老头。</p><p class="ql-block"> 最近来过一些家邻,个个都夸赞他勤劳能干,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儿子有了娃娃,妻子常年不在家,他基本上每天天刚亮,就下地干活,给家中的牲畜喂食,在农忙时,每次除草,都帮带着把左邻右舍的地一起做了,家里种的菜,洗净缕顺之后东家送一把,西家送一把,做事仔细又认真,谁家有活,都喜欢找他帮忙。</p><p class="ql-block"> 这些的所有,都是听别人说,让我说一说在我的眼里,他是什么样子。每次回老家,他都会从地里拔一筐我喜欢吃的香菜煮火锅,会在我们每次返城的时候,把家里种的黄豆,红豆,芝麻等各种农作物装的满满一车,里面还会塞给我们许多钱,他总是这样,一边说着要我们节约,一边把平时攒下的钱以各种方式塞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每次在我们家抽烟的时候,会笑嘻嘻的端着我买的烟灰缸,跑到露台去抽,也会在高兴的时候,把我的娃娃放在肩头,高兴的在屋里一跑一颠…… 这所有的一切,在7月2日的下午戛然而止,他在做小工的时候,不慎从二楼跌下,脑出血过多,浑身多处骨折,得知消息后,我们立刻动身从山东赶回安徽,一路都在祈祷,一定要救回来,哪怕是植物人,哪怕以后卧床不起,也请给我们床前尽孝的机会,可天未遂人愿,一辈子辛苦劳作,一心为了儿女的人呐,还没有来得及享福就以这种极端疼痛的方式离开了我们。这个干巴瘦的,可怜的人,就是我的公公,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全家带着婆婆从山东赶回安徽医院的时候,他已经陷入重度昏迷,手术后,一直在重症监护室,一句话都未曾留给我们。</p><p class="ql-block"> 7月3日,得知公公时日不多以后,从医院回到家中,再次回到熟悉的小院子,洗衣机上有他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地上还有几双没刷的鞋,衣服破破的,鞋子的底也磨的不像话,我婆婆打开一个衣柜,里面全是公公的新衣服,“他舍不得穿,说平时做工穿不到好衣服”,柜子的上面是一双双崭新的鞋,还有一双是去年我和老王在哈尔滨给他买的厚棉鞋,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不比在北方暖和,去年在老家过年的时候,我还问过王军,爸爸为什么不穿新鞋,王军说:“爸爸天天去地里摘菜,不会舍得穿新鞋的。”没成想,公公第一次穿上这双鞋的时候,也是最后一次。</p><p class="ql-block"> 这两日,家里的人越来越多,有帮忙的,也有祭拜的,由于婆婆长时间不在家,厨房的墙墙角角上挂满了蜘蛛网,灶台上的锅里堆积了许多灰尘,帮忙的婶婶一边收拾一边说,公公这么多年自己在家,极少烧锅做饭,生意不做以后,在家也闲不住,清早干完地里的活就出去打零工,给人割过草,在私人的厂里做过帽子,纸杯,晚上回了家,经常就是一点饭搭上一点咸菜对付一口。婆婆在山东给我们带孩子的这十多年,很少有在家里连续呆上三两个月的时候,公公一生勤劳,闲不住,所以对他出去做小工的事我们是知道的,劝了好多次都不听,甚至为了不去山东,就会买一些鸡在家里养,然后以“家里离不开人”为由来搪塞我们。我们想着,他自己在家也是可怜,找点事情做时间也会过的快一些,劝过多次无果后,便由着他。去年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们压岁钱,他还很自豪地说:“这是爷爷挣的钱呐,都给你们花。”想起公公说的这些话,再一想到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被黑夜笼罩的村落,静谧寂寥,几间平房,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想到这里,眼泪止不住的流,心里懊恼不已。</p><p class="ql-block"> 公公过世以后,连续几天家里需要摆宴设席,要好烟好酒的招待那些帮忙料理身后事的长辈亲戚,婆婆从柜子里拿出十多条公公舍不得抽的好烟,全部都是平时过年回家带回来给他抽的,他舍不得抽,全部都留着。公公就是这样一个人,节约自己,慷慨别人,做生意的时候,如果对方有难处,他从不催讨,至今仍有外债在外拖欠。“一辈子都没享过福,就喜欢抽点烟,都留着有什么用呢!天天出去做事,家里又不是过不下去非要他做。”婆婆一声声地责怪公公,可是我明白,她是心疼,心疼公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心疼他这么多年自己在家没人照顾。从得知公公出事的时候开始,一路上婆婆都不敢哭,害怕我们着急,一直到了医院,停下车的一瞬间,她才哭出声,两腿一跪,连路都走不了。这两天,婆婆已经哭干了眼泪。公公的突然离世,她是最难以接受,是最可怜的人。</p><p class="ql-block"> 家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拜祭,乐队鼓手、道士法事,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磕过了多少次头,公公对我们的好,为我们的付出我说不出口,只能每次在磕头的时候默默在心里祈祷他能在另外一个世界过的轻松,只为自己,不为儿女。我不是迷信的人,可此时此刻,我真的希望能有来生,如果真的有,我一定不会让他一个人这么多年自己在家,就是捆,也要把他带到我们身边,承欢膝下,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帧帧地在脑海里播放”这种老掉牙的修辞手法,我是觉得有点土气的,可当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很多很多从前在一起的画面时,就会觉得无比贴切。人的一生就如同放电影一般,没有谁能够演绎一生的喜剧,也没有谁一直沉浸在悲剧中走不出来,更多的人,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剧情片中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我也希望,看到这里的人,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陪伴自己的家人,如果无法预知未来,就好好的珍惜现在,不要让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灯光照亮漆黑的夜,耀眼的将漫天繁星映射的无处躲藏,那就再亮一些吧,照亮回家的路,让逝去的人看清心里牵挂的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最后,感谢这些天给予我们陪伴和帮助的家人,感谢远道送别而来的亲戚朋友,感谢所有帮忙料理后事的乡亲。愿,安息。祝,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