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北魏文化园)篇

霍者

<p class="ql-block">北魏文化园:</p><p class="ql-block">北魏水街,这个动人的名字及其所承载的如诗如画意境,如今,已不再只停留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以及遥远的传说,在北魏故都大同,正被完美再现、经典复刻。</p><p class="ql-block">走进北魏文化园,不仅有极具北魏时期古朴风格的建筑群带来的视觉震撼,更有灵动水系带来的清新盈怀。一条从古城护城河引入的水系成为文化园的点睛魂脉,其从园北引入,在园内曲折蜿蜒,静水深流,将整个建筑群分为两部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在东南方与护城河再次连通,为庭园格外增添灵秀之气。</p><p class="ql-block">“北魏文化园是根据有关北魏历史文献资料、按照传统建筑工艺打造的一组北魏风格建筑群,集中展示了北魏平城水街文化、建筑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及魏碑文化,建成后将极大丰富大同作为历史上北魏国都的文化气质。”一直关注支持北魏文化街建设的大同古都学会负责人介绍说,文化园项目建设初期名为“北魏水街”,源自北魏平城时代的历史记录,当年有武州川水、如浑水两道水从城北入城,从东南出城汇入御河,在平城东南形成风景秀美的“水街”景致。</p><p class="ql-block">笔者查阅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记载,可以遥想当年平城水街盛景,“其水夹御路南流迳蓬台西”,“又南远,出郊郭,弱柳荫街”,“其水自北苑南出历京城内,河干两湄,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荫”等,正与面前的城墙带状公园与北魏文化园交映生辉的如画美境格外相合。据介绍,在古城整体保护与重点修复进程中,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要因地制宜,恢复“北魏水街”的历史风貌,大同市北魏置地公司怀着强烈的历史责任与文化情怀,自愿投资买地,于2016年开启北魏文化园的建设工程。该公司负责人说,从开工至今,参与建设的文化工匠团队就抱定一个信念,不计投入,一定要将古典建筑的艺术品呈现于大同古城墙脚下,使之成为传承北魏建筑精髓、展现魏碑艺术、弘扬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谈及建设北魏水街的初心,他表示:“一方面,我们努力成为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希望用心为古都大同留下一个可以流传的经典建筑作品,成为大同北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古都文化增辉。”</p><p class="ql-block">漫步文化园,备感其所言不虚。据了解,文化园总占地3万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落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上以一层为主,地下共计二层,有多处下沉花园、天井、跃层的设计,建筑空间错落有致、十分丰富,移步异景、意趣盎然。一座座以传统工艺匠心打造的建筑,用料考究,精雕细琢,极具北魏时期的古朴浑穆风格,与园内精心营造的水系与绿地交相映衬,美轮美奂。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构件的加工上,都是选用上乘材料,使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及每一个构件,本身就极具艺术价值与流传增值价值。</p><p class="ql-block">历经五年多的精雕细琢,北魏文化园全面开园已指日可待。其从建筑风格传承北魏文化精髓,创当代古建杰作,并致力打造成为极具历史文化感的体验式文化艺术园区。而“水街”灵动的水系,将整个建筑群分为南北两部分,水系以南以商业建筑围合的下沉商业街形成“动”的空间,其定位于文化旅游休闲服务业态;水系以北,由几组合院及主建筑、下沉花园等形成“静”的空间,其定位于北魏文化研究机构、文化大家驿站、艺术大家工作室等,吸引全国文化艺术名家来同开展活动。</p><p class="ql-block">如诗如画,如梦如真。在北魏文化园的每一次驻足,都令人思接千载,叹为观止。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北魏风格建筑群,其完美再现了北魏“水街”文化神韵,也为古都大同的文化魅力展现格外增彩,定将成为人们感受北魏平城历史文韵的重要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