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山河——山西抗战

集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山西抗战主要战役</b></p><p class="ql-block">1、平型关战役。</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5日,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地和山地战的特长,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奋战取得首战大捷,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2、忻口战役。</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副司令官朱德、卫立煌、黄绍竑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p><p class="ql-block">3、娘子关战役。</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1日至11月2日,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重要战役,也是太原会战重要战役之一。中国军队虽顽强抵抗,国共两党抗日军队共死伤2.7万多人,仍无法挽回败局。但以血肉之躯阻滞了日军西犯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日军“一个月拿下山西”的企图。</p><p class="ql-block">4、太原会战。</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一11月,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有成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太原会战历时2个多月,日军总兵力约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投入28万余人,伤亡约10万人。八路军与国民党军在会战中相互配合,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太原会战失败后,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抗日正面战场结束,以共产党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成为抗战主战场。</p><p class="ql-block">5、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历史不能忘記</b></p><p class="ql-block">1、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给山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仅一次制造杀害千人以上的惨案就有12起,造成直接伤亡79.68万人,间接伤亡196.5万,共计伤亡276.18万人,占当时山西总人口1147万人的24%。</p><p class="ql-block">2、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山西籍革命烈士10.5万人,其中抗日根据地的左权、武乡县就有3万人牺牲。</p><p class="ql-block">3、八年抗战中,山西各地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有60余万人。八路军由抗战全面爆发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02万人。从山区到平原,山西到处都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p><p class="ql-block">4、山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供应抗战需要的粮食、被服和各种军需物资,作出无私的奉献。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到1945</p><p class="ql-block">年晋绥边区支援中央的经费占到边区财政的50%至60%,吕梁几个专区占到70%到80%。</p><p class="ql-block">5、山西抗战热土留下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战斗的光辉足迹。为向山西打开抗日前进通道,1936年春红军渡河东征,毛泽东、彭德怀亲率红军转战晋西。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晋西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参加会议。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彭真、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罗荣桓、林彪、聂荣臻、徐向前、杨尚昆、薄一波等我党我军许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都曾在山西运筹帷幄,挥师作战,呕心沥血工作。初步统计,开国将帅中10大元帅全部,10位大将中的9位,1594位上将、中将、少将中的983位,共1002位都曾在山西工作战斗,建立了彪炳千古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山西抗战</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全民族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胜利和重新崛起的历史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全国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和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指出“在山西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把山西摆到关系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的重要地位。一个关系中国革命全局的发展走向和未来,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夺取胜利的伟大战略布局在山西展开。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120师、129师,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开辟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山西成为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支撑着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并成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前卫阵地。</p><p class="ql-block">山西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波澜壮阔的山西抗战培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东亚要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世界大势要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救亡中心</b></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军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山西兴起,率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吸引全国22个省成千上万爱国青年奔赴太原,山西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和全民抗战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绥远抗战</b></p><p class="ql-block">1936年11月,日伪军侵犯缓远,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取得胜利,揭开全国抗战的先声,全国各界掀起规榄宏大的援绥运动。</p><p class="ql-block">晋绥军百灵庙战斗中的机枪阵地</p><p class="ql-block">地下党员宋维静带领“太原女师赴绥慰问看护队”赴绥。图为陈波儿、宋维静在绥远前线合影</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左)与骑兵司令赵承绶合影</p><p class="ql-block">绥远抗战经过要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救亡先声</b></p><p class="ql-block">绥远抗战后,抗战文化迅速兴起,全国各界进步人士纷纷来到山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供给部织布厂(改造型铁木结构织布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b></p><p class="ql-block">为布告事:照得日本帝国主义横行华北,无人制止。蒋介石、阎锡山、宋哲元,奴颜婢膝,媚外成性。全国丧亡,迫在眼前。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红军军事委员会派遣本军,东行抗日。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本军所到之处,保护爱国运动,保护革命人民,保护工农利益,保护知识分子,保护工商业。本军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凡属爱国军人,不论积极地与本军联合抗日,或消极地不反对本军及爱国人民抗日者,本军均愿与之进行协商、协定或谅解。我中华最大敌人为日本帝国主义,凡属食毛践土之伦,炎黄华之族,均应一致奋起,团结为国。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既丧亡,身于何有?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中华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国主义之必倒,胜败之数,不辩自明。其有不明大义,媚外残民,甚至抵抗本军者,是自弃于国人,本军当以汉奸卖国贼论罪。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抗日民族战争万岁!自由平等与领土完整的新中国万岁!</p><p class="ql-block"> 特此布告。</p><p class="ql-block">总司令:彭德怀</p><p class="ql-block">总政治委员: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原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红军东征</b></p><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20日,红军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发起东征。5月5日,为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毛泽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红军抗日先锋军回师陕北。东征在山西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为后来开辟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红军东征战役经过要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抗日图存</b></p><p class="ql-block">在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九·一八”事变后,山西党组织在号召党团员到东北抗战的同时,领导成立抗日救亡团体。</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p><p class="ql-block">学生举行抗日游行</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被派到东北,与杨振宇指挥东北抗联对日斗争。</p><p class="ql-block">中共山西特委书记栗再温领导建立左翼作家联盟、太原社会科学家联盟等进步抗日团体。</p><p class="ql-block">杜润生创办抗日救亡团体——九一八读书会,宣传抗日主张。</p><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统一战线</b></p><p class="ql-block">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把统一战线的重点放在山西,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派人到山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接办牺盟会、组建山西新军、成立战动总会,形成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被毛泽东誉为“成功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接办牺盟会</b></p><p class="ql-block">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成立。薄一波为书记的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对牺盟会进行了改组,将其发展成为实际上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成员:薄一波、周仲英、杨献珍、董天知、韩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6年9月18日牺盟会在太原海子边召开成立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建立八路军办事处</b></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彭雪枫到太原建立红军秘密联络站,推动实现与晋绥当局的合作。红军改编后,联络站改称八路军办事处。</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北方局移驻太原</b></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移驻太原,直接部署、组织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历任北方局书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刘少奇(1937-193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杨尚昆(1938-194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彭德怀(1942-194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邓小平(1943-194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7年9月,周恩来等来山西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军事部署。图为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山西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建立山西新军</b></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阎锡山提出组建新军保卫山西的建议。以决死队为骨干的山西新军,在建制上属于阎锡山军队系统,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统一战线形式出现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发展和坚持山西及整个华北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山西新军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表(1937年10月—1939年12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决死一纵队干部战士在进行刺杀训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决死一纵队在沁县书写宣传标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决死二纵队一部在运城集会,支援当地牺盟会抗日救亡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成立战动总会</b></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0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在太原成立。战动总会是共产党在一个战区与地方当局首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宣传抗日主张、动员青年参军、团结群众支援抗战、筹处新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39年山西新军基本活动区域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师生抗日义勇队</b></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成成中学师生举校从军、投笔从戎,在山西清源县正式成立抗日义勇队,被誉为“抗战初期我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成成中学校长刘墉如</p><p class="ql-block">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部分战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战动总会成立宣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战动总会主任续范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太原会战</b></p><p class="ql-block">从1937年9月至11月8日,历时近两个月,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歼灭日军2万多人,是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开赴山西</b></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原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大主力陆续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革军委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号召八路军将士开赴抗日前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指挥系统表 1937年8月</span></p><p class="ql-block">总指挥:朱德</p><p class="ql-block">副总指挥:彭德怀</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叶剑英</p><p class="ql-block">副参谋长:左权</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任弼时</p><p class="ql-block">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115师</b></p><p class="ql-block">师长:林彪</p><p class="ql-block">副师长:聂荣臻</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周昆</p><p class="ql-block">政训处主任:罗荣桓</p><p class="ql-block">政训处副主任:肖华</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120师</b></p><p class="ql-block">师长:贺龙</p><p class="ql-block">副师长:肖克</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周士弟</p><p class="ql-block">政训处主任:关向应</p><p class="ql-block">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29师</b></p><p class="ql-block">师长:刘伯承</p><p class="ql-block">副师长:徐向前</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倪志亮</p><p class="ql-block">政训处主任:张浩</p><p class="ql-block">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肖劲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八路军总部转战山西路线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37年9月15日-1945年8月15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平型关大捷</b></p><p class="ql-block">日本侵占大同后,兵分两路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即宁武关、雁门关和平型关线。1937年9月23、24日,中国守军在平型关正面和团城口一带的日军发生激战。25日晨,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平型关战役要图(1937年9月25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平型关战役中歼敌板垣师团一千余人,缴获大批辎重、武器、战马。</b></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也是我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共同指挥下,115师首战即取得胜利。平型关战斗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15师参加平型关战斗的旅团营指挥员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平型关大捷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器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p><p class="ql-block">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各界评价</b></p><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让国人好好地出了一口心里压抑已久的郁闷,让人们看到中国胜利的一线希望。</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政人员反应。蒋介石亲自致电祝贺,委员长武汉行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特派员阵肇英及湖北、浙江、广东、陕西、安徽、贵州等国民党党部、省政府,全国各群众团体和上海大公报等新闻单位、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7集团军总司令马鸿奎、第38军军长孙蔚如、第3预备军司令长官龙云、第2预备军司令长官刘湘、立法院院长孙科等众多党政军官员纷纷致电祝贺。</p><p class="ql-block">各界人士反应。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集会游行、或派代表到八路军驻地及八路军各办事处表示祝贺。石家庄市民冒着敌机空袭的危险,组织集会游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烈庆祝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作战长黄绍竑将军途经石家庄时,获悉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又亲眼目睹各界群众欢庆大捷的热烈场面,深受感动,特地给八路军赠送上万元的慰问品。</p><p class="ql-block">国外媒体反应。国内外的通讯社、报纸、电台均以特大新闻争相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南京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第一次正面报道了八路军抗日的消息。日本东京广播电台于25日晚报道了日军第5师团在平型关遭八路军袭击、损失惨重的消息,在日本军界、政界引起极大震动。法国巴黎出版的华文报纸《救国时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等国外报纸纷纷发表评论,祝贺中国抗战的首战大胜利。</p><p class="ql-block">续范亭:“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冒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忻口战役</b></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忻口采取攻势防御。10月13月,日军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由于娘子关方面作战失利,忻口守军于11月2日全线撤退。</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p><p class="ql-block">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p><p class="ql-block">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朱德(1939年)</p><p class="ql-block">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hóng)</p><p class="ql-block">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卫立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八路军配合太原会战作战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夜袭阳明堡</b></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袭击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烧毁日寇飞机24架,毙敌100余,有力支援忻口作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士孙九连简介</b></p><p class="ql-block">孙九连(1909-1989),山西昔阳县孟壁村人。1937年参军,1945年调地方工作,曾服役于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三营十连机枪班,任“上等兵”、“副队长”、“合作社保管”、“文书”、“副政治指导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雁门关伏击战</b></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在雁门关设伏,切断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向忻口输送的后方补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太原保卫战</b></p><p class="ql-block">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4日一9日),是忻口战役后傅作义率领晋绥军进行的城市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太原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为抗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日军突破国民党军长城防线后,沿同蒲线和正太线两路合击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关失陷;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两路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夜攻城日军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义部最后突围。11月9日,太原沦陷,太原保卫战结束。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太原保卫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1937年11月上旬)</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太原保卫战</b></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5日,日军向太原发起进攻,傅作义率部困守孤城。在日军多路夹击及空军增援下,中国守军腹背受敌。11月8日,太原沦陷。</p><p class="ql-block">太原守备司令傅作义</p><p class="ql-block">太原大北门内的民宅在日军炮火中大多毁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娘子关战役</b></p><p class="ql-block">为抵御沿正太铁路西进的日军,第二战区在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双方展开连续激战。1937年10月26日,娘子关失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1937年11月12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流砥柱</b></p><p class="ql-block">太原失陷后,华北逐渐从正面战场转为以游击战争为主。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创建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山西成为游击战的战略支点和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寇的“扫荡”、“蚕食”,取得了包括百团大战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的胜利,钳制了西进和南下的日军,保卫了陕甘宁边区。</p><p class="ql-block">山西军民在根据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为全国抗日根据地发展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榜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战略展开</b></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起,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分别向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实施战略展开。</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三个师各抽出一部分主力,向河北、河南、绥蒙地区实施战略展开。</p><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延安解放社出版《论持久战》单行本,封面上印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书名和一句话:“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示意图(1937年——1940年)</b></p> <p class="ql-block">朱德《寄语蜀中父老》</p><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11日,《新华日报》关于“从打死阿部中将说到敌寇这一次大围攻晋察冀边区”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抗战初晋察冀军区首长。前排左起:唐延杰、聂荣臻;后排左起:朱良才、程子华、吕正操</p> <p class="ql-block">印尼华侨李林,1940年4月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反围剿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部分领导人合影,左起:彭真、黄敬、关向应、王震、聂荣臻</p> <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发起黄土岭围歼战,打死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p><p class="ql-block">图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在黄土岭前线指挥战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八路军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年——194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抗战烽火中的医疗救治</b></p><p class="ql-block">他们可能扛不动枪,却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没有冲锋在前线,却是前线最重要的生命保障之一,他们既是穿着医袍的军人,也是从军的医者。</p><p class="ql-block">从牺牲在中国的白求恩大夫,到我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可胜,再到我国心脏外科手术第一人张超昧……这些抗战时期的军医们,同样置身于危险之中,以血肉之躯撑起伤员们的希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38年12月21日,朱德总司令(左四)在武乡八路军总部会见印度援华医疗团成员爱德华(左三)、柯棣华(左五)和德国援华医生汉斯·米勒(左二)</p><p class="ql-block">1938年,白求恩(右)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病室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p><p class="ql-block">印度援华医疗队柯棣华在晋察冀第三军分区军民誓师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1938年9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开幕典礼讲话</p><p class="ql-block">1938年,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病室做手术</p><p class="ql-block">白求恩大夫带领战士们在模范医院自制医疗器材</p> <p class="ql-block">林可胜(1897—1969),是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他组织战地救护队,创建救护总站,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极其可贵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百团大战</b></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为振奋全国的抗战精神,遏制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妥协危险,也为打破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参战部队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作战,基本摧毁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也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八路军百团大战示意图(1940年8月-12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反扫荡斗争</b></p><p class="ql-block">1941年起,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和“清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针对日军的进攻,敌后军民展开艰苦的反“扫荡”和反“清乡”斗争,齐心协力共度难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左权牺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辽县反“扫荡”作战中英勇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span>为左权将军及抗日烈士举行公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2年5月,北方局秘书长和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秘书长张友清在日军扫荡太行根据地中被俘,后在太原日军工程队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黄崖洞保卫战</b></p><p class="ql-block">1941年11月,日军围攻位于黎城的黄崖洞兵工厂。驻守黄崖洞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与敌激战数日,取得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黎城黄崖洞洞口原八路军兵工厂武器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全民抗战</b></p><p class="ql-block">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百姓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了抗战胜利倾其所有,付出了辛劳和汗水、青春乃至生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秘密交通</b></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多条秘密交通线,用来打破敌人封锁,护送人员过往,转运物资。境内的四条交通线,先后护送中共七大代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抗大总校、鲁艺师生、国际友人等往来陕甘宁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山西军民为交通线的畅通做出了巨大的辆牲和贡献。</p><p class="ql-block">1945年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交通科部分交通员合影。左起:熊俊英、宋普、史建(女)、王振林、赵华、丁建成、周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政权建设</b></p><p class="ql-block">山西各抗日根据地从开展基层村选运动、执行“三三制”、精兵简政等各项措施政策和推进法治建设等方面来展开民主政权建设,为密切军政、民政关系,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团结了各种抗日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日军攻入山西后,阎锡山大部分旧政权瘫痪瓦解,牺盟会和战动总会不失时机地掌握了部分地方政权。图为1937年10月至1940年3月牺盟会、动委会干部出任县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经济建设</b></p><p class="ql-block">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下,兴修水利、努力生产,使根据地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p><p class="ql-block">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组织能手</b></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兵工厂工人们生产手榴弹</p><p class="ql-block">1944年,大生产运动中的晋察冀边区妇女热烈开展家庭副业推广活动</p> <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太岳区在沁水县郑庄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奖励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1943年春,平顺县西沟村共产党员李顺达(右)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号召,创建太行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化建设</b></p><p class="ql-block">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人士和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汇聚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建学校、办报纸、搞创作,普及文化教育、宣传抗日政策,创造了大量反映山西军民浴血奋战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记录了伟大的抗战历史,成为军民抗战的文化经典。</p> <p class="ql-block">1940年春节,太行山八路军总部驻地召开文化、教育工作者座谈会。朱德总司令(前排左六)以及文化界著名人士徐懋庸(前排右五)、任白戈(前排右四)、李伯钊(前排左四)等参会</p><p class="ql-block">五台县妇救会组织妇女参加识字班学习文化</p><p class="ql-block">太行山剧团演出</p> <p class="ql-block">抗日军政大学在山西</p><p class="ql-block">1944年新华书店出版的长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作者赵树理</p><p class="ql-block">1942年,晋察翼画报社在河北平山石盘沟用土造机器照相制版</p><p class="ql-block">1938年,八路军第120师篮球队纪念“五卅”运动在岚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27日,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在晋西北抗日青年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讲话</p><p class="ql-block">晋绥边区文艺工作者在街头演出活报剧、木偶戏</p><p class="ql-block">晋绥边区文艺宣传队渡黄河,深入到偏僻农村进行文艺宣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日寇暴行</b></p><p class="ql-block">山西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永久占领山西,掠夺资源,支撑侵略战争的需要,对山西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压榨和疯狂的掠夺,扶植日伪政权,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特务控制,强占重要产业。</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日军疯狂镇压抗日力量、残忍杀害中国军民,在太原、大同、运城等设立细菌战部队,对被俘中国军民肆意屠杀、迫害、奴役和摧残,犯下了累累法西斯暴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残暴丑陋的一页。</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8日,日军攻陷朔县城,屠城三日,3800余名同胞遇害</p><p class="ql-block">太原防疫给水部实验室内景</p><p class="ql-block">关于日军在晋北烧杀惨状的报道</p><p class="ql-block">日本进行活体实验省立桐旭医院大门</p><p class="ql-block">1938年灵丘城东关被日军烧毁的村庄</p><p class="ql-block">日本屠杀的平定万子足村农民</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日本设置“太原俘虏收容所”,对外称“太原工程队”,先后关押中国抗日军民达8万人以上,是华北最大的集中营。</p><p class="ql-block">在太原工程队关押的共产党员赵培宪、张友清、孙雨亭</p> <p class="ql-block">日军在山西境内制造的惨案统计表</p><p class="ql-block">日本在山西省用毒数量简表</p><p class="ql-block">1940年日本在太原所建的司令部</p><p class="ql-block">日军“陆军慰安妇”入口处</p><p class="ql-block">日本侵华时期,曾在察院后设立“慰安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际抗战联盟</b></p><p class="ql-block">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中国率先打响14年抗战。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p><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英法对德国宣战,欧洲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欧洲大陆大部分沦陷,英国孤军抗战,打败德军入侵,美国对英国的大西洋海战给予援助。</p><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和英国给苏联提供强大援助。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国成立。</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向日本政府递交《苏联对日本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国抗战敌后战场形势要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北非战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你的朋友 他为自由而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局部反政</b></p><p class="ql-block">1944年春,山西各根据地开始局部反攻,拔除日伪军据点,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挺进。</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7日,攻克定襄县城</p><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晋西北军民庆祝胜利</p><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晋察冀二分区部队拔除五台山东峪口敌据点</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晋冀鲁豫部队向祁县进发</p> <p class="ql-block">1944年秋天,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克广灵县城</p><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晋绥军区八路军120师对日寇发动秋季攻势,一举攻克吕梁重镇汾阳县城</p><p class="ql-block">1944年冬天,八路军攻克晋东北浑源县城,图为夜间攻城的机枪阵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16日,八路军129师攻克左权城</p><p class="ql-block">收复沁源县城</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30日,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克灵丘县城</p><p class="ql-block">中外记者在克难坡合影</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30日~10月2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参观晋绥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5日,太行部队解放武乡县段村</p><p class="ql-block">陆军暂编第44师广复闻喜时师级干部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全面反攻</b></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个解放区军民向日伪军发出最后通牒,对太原及同蒲铁路以北的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先后攻克晋源镇、忻口等据点。</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沿黄河挺进</p><p class="ql-block">晋察冀部队突破浑源县城</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八路军解放阳高县城后继续挺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伟大胜利</b></p><p class="ql-block">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日本侵略者败局已定。1943 年,山西敌后战场陆续转入战略反攻,恢复原有根据地的同时,开辟新的根据地和解放区。1945 年各根据地发起全面反攻。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军民欢庆</b></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9月13日,山西日军投降,山西各地军民欢庆胜利。</p><p class="ql-block">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p> <p class="ql-block">受降地点——日本军部大楼</p> <p class="ql-block">日本全部投降签字</p><p class="ql-block">太原群众举行各种活动庆祝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晋察冀边区八路军驻地与当地群众庆祝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灵丘八路军战士与群众庆祝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卓越贡献 光耀千秋</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给山西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在抗战中伤亡人数达283万余人,约占抗战爆发前山西总人口的24.7%,是中国人口比例伤亡最惨重的省份。山西,是华北敌后的主要战场。据对山西境内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70次著名战役战斗统计,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华北日军总数的31.8%。抗战时期,山西人民以无私奉献的情怀,竭尽全力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山西军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以巨大的牺牲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