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琴学派(之十五):塔尔诺夫斯基和他的钢琴录音

悉尼老李

<p class="ql-block">这张从我认识的俄派传承的钢琴家老爷子手里买到的唱片很有意思,封面都是俄罗斯浪漫时期著名的作曲家,曲目是他们的钢琴小品。俄罗斯的作曲家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这些音乐家当年和他们的弟子们,差不多代表了那个时期俄罗斯辉煌的民族音乐发展史。</p><p class="ql-block">这张唱片的钢琴演奏是俄罗斯钢琴大师谢尔盖·塔尔诺夫斯基(Sergei Tarnowsky),他的唱片以前很少遇到。这张唱片里收录的作曲家曲目除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我听过外,其它作曲家钢琴曲目以前都没听过。十九世纪后半页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有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只听过他们的部分交响乐,室内乐等作品,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慢慢挖掘。至少这张唱片里收录的作曲家很有代表性,这些作曲家本身也是钢琴家,他们对俄罗斯那个时期民族乐派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张唱片里选的每首作品都很短小,优美隽永,十分好听,曲目如下:</p><p class="ql-block">A 面曲目:</p><p class="ql-block">ARENSKY: Impromptu in B Major, Op.25, No.1 (3:00) </p><p class="ql-block">ARENSKY: Barcarolle in F Major, Op.36, No. 11(2:15) </p><p class="ql-block">BALAKIREW: Polka in f sharp minor (2:33) </p><p class="ql-block">BORODIN: At the Convent (3:42)</p><p class="ql-block">BORODIN: Serenade from “Petite Suite”(1:35)</p><p class="ql-block">CUI: Etude in F Major (A Chat), Op.40, No.6(3:40) </p><p class="ql-block">CUI: Berceuse in E Flat Major, Op.20, No.8(2:07)</p><p class="ql-block">GLAZOUNOW: Prelude in D Flat Major, Op.49, No.1(1:47)</p><p class="ql-block">GLAZOUNOW:Gavotte in D Major, Op.49, No.3(3:33) </p><p class="ql-block">GLINKA: Nocturne in f minor (3:06)</p><p class="ql-block">B面曲目</p><p class="ql-block">ILYINSKY: Berceuse in G Flat Major, Op.13 from“Noure and Anitra"Suite(1:40)</p><p class="ql-block">LIADOFF: Prelude in b minor, Op. 11, No. 1 (2:08)</p><p class="ql-block">LIADOFF: Prelude in D Flat Major, Op.10, No.1(1:08) </p><p class="ql-block">LIAPUNOV: Berceuse in F Sharp Major,Op.11, No.1(2:54) </p><p class="ql-block">MEDTNER: Mood Picture in e flat minor, Op.1, No.3(1:41) </p><p class="ql-block">RACHMANINOFF: Melody in E Major, Op.3, No.3(3:35) </p><p class="ql-block">Anton RUBINSTEIN: Barcarolle in g minor, Op.50, No.3(3:09)</p><p class="ql-block">SCRIABINE: Poeme No.1, Op.32, No.1 (2:15) </p><p class="ql-block">SCRIABINE: Poeme No.2, Op.32, No.2(1:20) </p><p class="ql-block">TCHAIKOVSKY: Berceuse in a minor (2:10)</p><p class="ql-block">TCHAIKOVSKY: Meditation,Op. 72, No.5(3:48)</p> <p class="ql-block">阿连斯基</p> <p class="ql-block">A面里开始的两首作品来自阿连斯基(Arensky),这位作曲家兼钢琴家在俄罗斯钢琴学派里辈分够高,他的学生包括了钢琴大师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还有Alexander Grethcaninov等。他的这两首作品我都是第一次听,非常抒情,优美,极富歌唱性。阿连斯基曾在自己的钢琴练习曲(Etude OP25)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主题作为变奏练习曲,这比普契尼歌剧《图兰朵》里中国主题的应用早了三十年。可惜的是,作为俄国浪漫主义钢琴家代表的阿连斯基,好像长期被钢琴家们遗忘。我发现20世纪至今的钢琴家,即使是俄罗斯钢琴家,演奏他的录音唱片也非常少,让这位大师的作品仿佛被人遗忘。他曾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曲风格受柴可夫斯基和科萨科夫的影响,极富歌唱性,抒情浪漫,风格柔美,有很强的俄罗斯民间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张唱片里俄罗斯“强力集团“ (Mighty Handful)又称”五人团“(The Five) 成员, 米利·巴拉基耶夫、塞萨尔·崔、莫德·穆索尔斯基、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亚历山大·鲍罗丁。他们当时住在圣彼得堡,以巴拉基耶夫的作曲经验相对丰富,五人团里的其他四位受他影响和指点更多。唱片里选了其中位的3的钢琴作品,以前也都不熟悉,各有特点,作品浪漫而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巴拉基列夫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 19 世纪后半叶,他的作曲风格里确立了俄罗斯交响乐和俄罗斯抒情歌曲相结合的方式。他从格林卡那里学到了用器乐演奏俄罗斯民歌的某些方法,一种明快、透明的管弦乐技法;也从柏辽兹的作品中学到了对音乐色彩的表现。他的基本风格结合了肖邦的风格,加上李斯特作曲和技术方面的影响,结合斯拉夫民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和发展,与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技法圆满地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但由于这些作品的长期创作使巴拉基列夫一直到很晚才完成一些作品的发表;这也让采用他的这些作曲方法创作的更年轻的作曲家的作品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在风格上他也被年轻作曲家的成就所超越,又他开始的创作手法最早被五人组的其他成员所采用——比如最著名的例子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一千零一夜)就是受到了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塔玛拉》的影响。 </p> <p class="ql-block">莱亚多夫(Liadoff) 1855 年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的一个著名俄罗斯音乐家家庭。他的继父是指挥家康斯坦丁·莱亚多夫是他的启蒙老师。后来他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并成为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他的音乐天赋受到·穆索尔斯基等人的高度赞扬,并在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 </p><p class="ql-block">他从 1878 年开始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他的学生里很多后来成了著名的作曲家,包括普罗科菲耶夫、米亚斯科夫斯基、米哈伊尔·格涅辛、拉扎雷·萨明斯基、柳博芙·施特赖歇尔和鲍里斯·阿萨菲耶夫等。</p><p class="ql-block">唱片里选的两首莱亚多夫的前奏曲有肖邦的影子,变化没有肖邦丰富,但节奏比较稳健,塔尔诺夫斯基的tempo 控制很好,触键细腻,干净。</p> <p class="ql-block">格拉祖诺夫作为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师和指挥家,是俄罗斯浪漫乐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1905年至1928年期间,他一直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学院后来改名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 很多音乐家和他学习作曲,包括他学生中最著名的肖斯塔科维奇。</p><p class="ql-block">唱片里收录的他的两首钢琴作品也是第一次听到,其中的D大调加伏特舞曲是源于法国的舞曲,后来在法国和德国很流行。相比巴赫作品里严谨古朴的加伏特舞曲,格拉祖诺夫的这个作品则是浪漫的风格,塔尔诺夫斯基的延音和踏板处理出色,作品很有韵味。</p><p class="ql-block">唱片中还包括了格林卡的一首F小调夜曲,以前从未听过。格林卡(Mikhail Glinka,生于1804,死于1957年)是俄罗斯第一个将俄罗斯民间旋律主题用在创作歌剧和室内音乐的作曲家,他被视为音乐中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创始人。他对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贡献巨大,对后来的音乐家Rimsky-Korsakov,Borodin和Mussorgsky等作曲家都有很大影响。他早年在彼得斯堡时曾经师从爱尔兰钢琴家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 菲尔德的夜曲后来对肖邦也有很大影响。虽然开始格林卡纯粹作为业余爱好者学音乐,直到他1830年去意大利学习后,他开始反思属于有俄罗斯特点的本民族音乐,并开始在旋律中融入民间的音乐元素。并于西方歌剧形式相结合,从而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乐派。</p><p class="ql-block">唱片里的这首夜曲非常优美而富有诗意,淡雅而恬静;有菲尔德夜曲的影子。塔尔诺夫斯基的手指轻盈灵巧,音色圆润高贵,非常有诗意。</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上世纪初的一些杰出的钢琴家在世界上光彩夺目,比较早去了美国的霍洛维兹在舞台上可以说是叱诧风云,而他的这位老师谢尔盖-塔尔诺夫斯基仿佛是隐居在敖德萨的仙人一般,这位高人的弟子还包括亚历山大·乌宁斯基、Alexander Uninsky、 Anatole Kitain、Horacio Gutiérrez、Rebecca Anna Lou Melson和 Madeleine Stowe ,阿纳托尔·基坦和弗拉基米尔·扬波尔斯基(曾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多年,本人有专文介绍过他)。</p><p class="ql-block">谢尔盖·塔尔诺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基辅, 他的父亲曾是法院院长,母亲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在意大利学习声乐。她和来访的音乐家经常在家里办音乐聚会是弹奏钢琴,·塔尔诺夫斯基从小对钢琴这个乐器表现出特别的兴趣。</p><p class="ql-block">当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时已经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八岁时,他开始和华沙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亨里克·博宾斯基(Henrick Bobinski)进行深入学习,塔尔诺夫斯基回忆他早年的经历,当时著名的德国钢琴家阿尔弗雷德·赖森纳(Alfred Reisenauer)去他家拜访,两人合作演奏了一首由 Bobinski创作的协奏曲。他十九岁时,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家安妮特·叶西波夫,时任音乐学院的院长是亚历山大·格拉祖诺(Alexander Glazounow),塔尔诺夫斯基后来与格拉祖诺夫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塔尔诺夫斯基在音乐学院毕业时获得了A级金牌和安东·鲁宾斯坦奖的学院最高奖项。</p><p class="ql-block">塔尔诺夫斯基毕业后受聘在敖德萨任教,在那里他作为独奏家与指挥家瓦西里·萨丰诺夫(Wassily Safonoff)合作,萨福诺夫对他非常赏识,他们与柏林爱乐乐团一起合作,在欧洲首次演出,曲目是由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和阿伦斯基幻想曲三首协奏曲,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他开始在欧洲其他城市巡回演出。塔尔诺夫斯基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演出是在罗马的奥古斯特奥古斯都,在那里他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一协奏曲,并收到了作曲家瓦格纳的热情洋溢的贺信,瓦格纳当时对他大为赞赏。</p> <p class="ql-block">塔尔诺夫斯基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的钢琴家安妮特·叶西波娃(Yesipova)也极为出色。 她从小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音乐天才。据资料记载,叶西波娃1874年于圣彼得堡首次登台,就受到了柴可夫斯基和李斯特的热烈好评,对她展示的轻松自如的演奏技巧和优美的音色非常赞赏。这之后,她开始巡回演出。1876年她到美国演出时也是好评如潮。她去听了范妮·布卢姆菲尔德的演奏,被推荐去跟随当时的大师级钢琴家莱塞季茨基学习。 叶西波娃于1880年与莱塞季茨基结婚,后来离婚。</p><p class="ql-block">她也是第一位在音乐会上完整演奏肖邦全套前奏曲(OP28)的音乐家。这之前,肖邦的这部作品只是被演奏家挑选部分在音乐会上演奏。她曾在里斯本举行了多场音乐会,受到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1885年,叶西波娃被任命为普鲁士皇家钢琴家。从1893年到1908年,她都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她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弟子,包括普罗科菲耶夫、列夫·普伊什诺夫、谢尔盖·塔尔诺夫斯基、玛丽亚·尤迪娜、列昂尼德·克罗伊策、伊莎贝尔·文格洛娃、阿纳斯塔西娅·维尔萨拉泽、利奥·奥恩斯坦、伊西多·阿克伦、托马斯·德·哈特曼和亚历山大·波罗夫斯基(波罗夫斯基)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