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5年楷书之路(2000年—2014年)

王凤伟(王凤炜)

<p class="ql-block">我的斋号叫做金墨斋,从字面上讲,往往有很多人产生疑议,认为有自吹之嫌。其实源于少时家贫,能用上专业的书画墨汁已经颇为奢侈,每次都是计划着用,以免浪费,故我的斋号取“惜墨如金”之意,现在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能够喜欢书画,是源于父亲的熏陶。转眼之间父亲已经离开我三十多年了,音容犹在,每每忆起,感慨万千,父亲吃了很多的苦,没有等到我的回报,一直令我深感憾。父亲谨言慎行,虽然读书不多,但却写得一手好字,每到春节给乡亲们写春联的时候,就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这个时候脸上才有笑容,而且充满自信,正是这份开心和自信感染我。</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都是顺其自然的成长,及到初中毕业时面临着考中专和上高中读大学继续深造两个抉择,由于家贫,我选择了早点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一天专业美术都没学的情况下,考取了省内的一所美术学校,现在看来这也算一个不小的奇迹了,能够考进我们学校美术专业而没有经过一天专业训练的,我大概就是唯一的一个,或许是看我穷苦上天给我的眷顾吧。我知道自己的艰辛,所以格外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毕业之后,生活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我依然在困苦中艰难前行,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及到结婚生子,我不得不放弃自己心中的书画事业,因为一张宣纸就可能是我们一家三口一日的柴米油盐。一晃过去了十年光阴,这是人生最好的十年,如果时光倒流,我或许依然会这样选择,但是现在心中依旧充满遗憾。直到2000年大概是九月的一天,偶遇宋旭安先生,谈起这些年的经历,他为我深感惋惜,把我带到他的家中,看了一些他的书法作品,给我一些笔墨用品,及一份征稿启事,鼓励我继续创作,参加一些展赛已检验自己的水平。记得第一个参加正规的书展就是十月份截稿的“龙岗杯”,这个是中国书协参与的商业展,第一次参赛而且是如此高规格的展赛竟然侥幸入展,这个展赛应该是我的艺术生活的分水岭吧,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使我能够坚持走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直深深的感激宋旭安先生。</p><p class="ql-block"> 及到零一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魏碑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一次得到奖金,对于每月只有二三百元工资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写字也可以用来贴补家用,我一直胸无大志,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拖累家里,于是就坚持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零二年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拿到中国书协会员资格,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且水到渠成,我从来没有因为入国展而兴奋也没有因为落选而失落,我是一个随性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很羡慕现在学习书法的年轻作者,他们处在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有着最优质的资源。而我身处文化相对落后的东北,并且是在最底层的农村,身边几乎没有可以交流的人,书法创作四处碰壁,内心甘苦自知。现在,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早已宠辱不惊了,名利之于我一直都没有太过追求,现在更是浮云,能够坚持,只源于喜欢。</p><p class="ql-block"> 王凤伟2024年7月7日于金墨斋。</p> <p class="ql-block">王凤伟:亦署王凤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进书画社理事,长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春民进开明书画院常务理事,榆树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20余次,作品获第二届全国魏碑书法大赛一等奖、吉林省优秀会员书法展最高奖、吉林省首届隶书展最高奖、第一届长春市政府文艺界最高奖君子兰文艺奖提名奖,第二届榆树市政府文化艺术界最高奖金榆树文艺奖等。书法作品被成都杜甫草堂收藏,并刻石于千诗碑林,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大书画专业报刊,电视台有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p><p class="ql-block">――王凤伟书法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 王国柱(山西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四届兰亭奖、十届国展全国奖获奖者)</p><p class="ql-block"> 我与凤伟并不相识,但从朋友口中了解到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内向稳重、文质彬彬、坦坦荡荡的谦谦君子。由于他在书法圈的活跃,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他的作品,可以说十分了解他书法艺术成长的脉络。他以一手精致的楷书作品2002年便入展中国书坛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不久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可谓少年得志。二十多年来持奉魏碑艺术化宗旨,孜孜以求,躬行不怠,先后二十多次入展全国性书法展并多次获奖,论成绩在吉林省书法界也算得上佼佼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今书坛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模式:一是根植于传统,从古代书法精品中吸取营养,通过量变实现质变,来不断完善自己;二是在一定的书法基础上,注重对历史上非经典书作的探讨,以求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二者各有千秋,并非对立,我观凤伟书作大致在二者之间。</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培养起自己的艺术美的认识本领,使自己领悟到天地自然,人文百科中能够吸取而升华为艺术之美的因子,还要培养自己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够广泛地吸纳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才能够把自己的真是情感和审美追求倾注于笔端,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凤伟是一位功力和才情兼具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一直是根植于传统,努力创新,不为时风所左右,他以一手精致的楷书涉足书坛,早些年的作品既有唐楷结体之险劲又有魏碑结体之开张,他把法度森严的楷书写得天真烂漫,纯情四溢,而他现在的作品中,又多了分高古质朴、苍茫混厚的气息。从中不难看出凤伟是一个有追求的书法家,他在不断的成功之后又不断的否定自己,他是艺术上艰苦的求道者。</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的书法已经被书展、获奖、成名等诸多诱惑撕扯得支离破碎,大多的从艺者在金钱、地位、名誉面前迷失了自我,而凤伟一直能够不忘初心,写得从容,写得洒脱,安贫乐道,我坚信,艺术的高下最终决定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凤伟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他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诚然,他的作品也有些许不足,他的书体比较单一,虽然也多有涉猎与尝试,但行、草、隶所取得的成就远不及楷书,而且楷书的笔法还有待于丰富,线条还需进一步锤炼,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凤伟的天资禀赋,以凤伟的谦逊好学,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他更加成熟,更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p> <p class="ql-block">2000年</p> <p class="ql-block">2001年</p> <p class="ql-block">2002年</p> <p class="ql-block">2003年</p> <p class="ql-block">2004年</p> <p class="ql-block">2005年</p> <p class="ql-block">2006年</p> <p class="ql-block">2007年</p> <p class="ql-block">2008年</p> <p class="ql-block">2009年</p> <p class="ql-block">2010年</p> <p class="ql-block">2011年</p> <p class="ql-block">2012年</p> <p class="ql-block">2013年</p> <p class="ql-block">2014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