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之声:留声机背后的故事

e城风景(元宝姥爷)

<p class="ql-block">  留声机顾名思义它应该是一种能把声音留下的机器,其实它不能留声却只能播放圆盘状的唱片。叫它放声机更为确切。它由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于1877年在美国发明的。留声机唱片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因此,留声机被称为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留声机种类有盒式留声机、台式大喇叭、立式留声机、柜式留声机、专业发烧友留声机。</p> <h3>  留声机是一种原始放音装置,其声音储存在以声学方法在唱片(圆盘)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内。唱片置于转台上,在唱针之下旋转。随着科技发展,留声机功能方面整合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播放设备, 从最早的黑胶唱盘、收音机,到现在的CD、USB、蓝牙等多种播放设备。<br></h3> <p class="ql-block">1887年埃米尔·玻里纳研制出扁平圆盘式留声机。是一种原始放音装置,其声音储存在以声学方法在唱片(圆盘)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内。唱片置于转台上,在唱针之下旋转。</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到留声机是1973的年冬季。那时,农场一名工人被派到远离场部的野外看场护院。不知道他是从哪里鼓捣来的一台旧式留声机,以解除孤独和寂寞。和我电影中见到留声机一样:下面是一个黑黢黢的方盒子,盒子上方正中央有一个能转动唱圆盘,旁边有一个一头连接箱体一头可以放到唱片上的唱针,紧挨着唱针唱针有一个夸张的大喇叭,箱体侧面有一个摇把。</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和小朋友们经常到他那里娱乐。他也乐于在小朋友面前“显摆” ,来者不拒。</p> <p class="ql-block">留声机很笨重,如同图中样式,播放时,不是微型电动机带动唱片旋转唱,而是靠发条提供动力。正式播放前需要做足功课,先用一个“5”字型的“摇把”人工输送能量。如同老式钟表,上足发条,由发条驱动唱片不停的旋转,同时把唱针轻轻的放到唱片上。这时,唱针在唱片刻槽上摩擦并发出轻细的声音。声音很小,需要所有在场的听众屏气呼吸才能听到如蝇声般的声音。也多播放一些与“杨家将”、“花木兰”“包公”有关的戏剧唱段。戏剧也只有河南豫剧。演员似乎只有常香玉的《花木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 期,“批林批孔“,“批周公”如火如荼,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呀就是好”连篇累牍,八个样板戏盛行,农场广播站这块唯一的宣传阵地,当然要被八个样板戏占领了。</p> <p class="ql-block">  这种时光,持续到1975年8月,一场百年不遇,后被命名“75.8”的特大洪水,肆虐驻马店,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横冲乱撞,也撞坏了我的家乡。留声机所在的土屋当然不能幸免,洪水浸泡了一周后又被倒塌泥土覆盖,最终只留得几块残片。从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留声机了。</p> <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就是拿着老式收音机,收听“敌台”——被大陆无线电干扰得滋滋乱响的台湾台北广播电台。收听“敌台”也是晤到被子里偷听——害怕被父母知道了挨批评。几乎全部是邓丽君的天籁般“靡靡之音”。它永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