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落日余晖(之四) <p class="ql-block"><b>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首府,位于内华达山南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的交汇处。始建于13世纪的阿尔罕布拉宫(意为红堡),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伊斯兰艺术的瑰宝。格拉纳达有"宫殿之城"之称。</b></p> <p class="ql-block"><b>阿尔罕布拉宫座落在格拉纳达城东150米高的山丘上,地势险要,四周环以高厚的城垣和数十座城堡,占地约35英亩。气势恢宏,造型精美,既是宫殿又是城堡。从圣尼古拉斯眺望台远眺阿尔罕布拉宫,在穆拉森雪峰和晚霞的映衬下,画面美到极致,经常为一些知名刊物刊载,声名远播,享誉世界。</b></p> <p class="ql-block"><b>有人说阿尔罕布拉宫几乎就是格拉纳达的全部,此言不虚。这座融汇着穆斯林风格的宫殿,拥有卡洛斯五世宫、纳塞瑞斯宫、帕达尔宫、轩尼洛里非花园、阿尔卡斯瓦城堡等众多遗迹。这些建筑群风格独特,色彩绚丽。醒目几何图案的瓷砖、精雕细琢的灰墁、宁静的水池和汩汩的喷泉,都营造出了非凡的视觉效果。难怪西班牙诗人弗朗西斯科说,"世上最不幸的事,莫过于身在格拉纳达却双目失明。"1984年与阿尔贝辛区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花园、水塘、喷泉是阿拉伯人宫殿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因为可兰经说天堂就是和花园一样美丽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些建筑的做工极为考究精细。园柱是用珍珠粉大理石粉加土搅拌均匀,层层堆砌成型;穹顶用材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混入石膏等材料,再用金银絲镶嵌其间。所有部件都经精雕细刻而成。大厅墙壁也都是金银絲镶嵌而成的几何图案,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是阿拉伯文化独有的特色。我们去的时候适逢光照充足,各种图案和色彩美得令人目眩。</b></p> <p class="ql-block"><b> 伊斯兰建筑装饰采用了大量的大自然景物、神鸟、花卉等元素。结构上多以穹隆作屋顶,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实用性。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开阔和明亮展示了阿拉伯建筑师对几何学、力学的深刻理解。在色彩上以白色为主基调,辅以其他较为柔和的色彩,如灰色、米色等,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这种风格蕴含着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和宗教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1492年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进入尾声,女王伊莎贝拉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 末代苏丹艾布·阿卜杜拉山穷水尽之后,被迫开门投降,结束了摩尔人在西班牙近800年统治的历史。在向伊莎贝尔交出格拉纳达后,他默默地离去,回头望了一眼阿尔罕布拉宫,这个他在西班牙的最后的家园,发出一声哀宛而又无奈的叹息。</b></p> <p class="ql-block"><b> 帕迪亚画作《格拉纳达的降服》</b></p> <p class="ql-block"><b>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阿尔布拉宫的建筑物开始荒废,以至断壁残垣,满目荒蕪,不胜今昔。直至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的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了原有风貌。据说,某一天的黄昏,有"近代吉他音乐之父"之称的塔雷加来到了格拉纳达,眺望着夕阳下的这座昔日富丽堂皇的废旧宮殿,引发了他无限的感慨。当晚他就创作出了吉他独奏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个独奏曲被称作吉他世界中的"名曲中的名曲"。作者通过该曲抒发了对这座宫殿今昔对比的无限感慨,这与南朝鲍照过广陵而作《蕪城赋》如出一辙,不过一个是诉诸文字,一个是寄情于音符。所要表达的都是对岁月苍桑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现在你听到的音乐正是美篇配乐《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值得一听。</b></p> <p class="ql-block"><b>格拉纳达人口较少,仅20多万,旅游业是其亮点。</b></p> <p class="ql-block"><b>伊莎贝拉女王接见哥伦布雕塑,开启大航海时代序幕的象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