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凝愚

<p class="ql-block">  不知怎的,这几天眼泪特别多,听不得亲人提到母亲。一旦有人提到,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十天前,还用电车驮着母亲去乔氏正骨推拿为母亲治疗腿疼,路上有说有笑,说着家庭琐事,谈着晚辈成长。十天后母亲却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没有了表情,失去了意识。这是怎样的情感落差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施与的亲人太多,所以牵挂母亲的亲人也最多。母亲住院后,我只敢通知我的其余三个同胞兄弟姐妹,但消息却很快传入至亲圈。母亲的兄弟姐妹,外孙里孙、外甥外甥女、侄儿侄女等也都从不同的地方赶过来看望母亲,最令人动容的是姨——和母亲从小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经历了七十多年风风雨雨的亲妹妹。听闻母亲住院的消息,从几百里外的鸡公山赶来,看到病床上不能行动,表情木然,说话迟缓的母亲,当场跪在母亲的床前,泪流满面地祷告,祈求神灵赐给母亲平安。姨真的不能相信,春节前回来与母亲见面时,母亲顶着刺骨的寒风,一定要求和姨家人一起到门前的金牛公园合影,这怎么竟成了最后一次留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勤劳要强,无论在婆家还是娘家都是这样。母亲在姊妹中排行老大。出嫁前是外爷外婆的得力助手,那时候母亲的弟弟妹妹尚小,母亲总能替外婆外爷排忧解难,分担家务,深受外爷外婆喜欢。当年为了让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母亲十四五岁就开始挑重担,挣工分。一个十几岁的女子干的活硬是顶一个棒劳力。因为外公哥哥(大外爷)曾任当地保长,外公家族因此受到连累。所以尽管母亲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外爷外婆分忧干活,但全家的日子仍然十分艰难。最让母亲痛心的是在全家最困顿的时候,三姨出生了,外婆因吃不饱饭,而全身浮肿,为了让三姨能够不因饥饿而存活下来,外爷外婆被迫选择把三姨寄养在河西一户较富裕的人家,母亲每谈到此事总是难掩心酸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待母亲出嫁时,外爷外婆看着自己最能干、最懂事的女儿即将离开自己而成为别人家的人时,流露出了伤心与不舍。母亲到婆家后,外公外婆生怕母亲受到任何委屈,总是全力帮助母亲。那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长时间不在家。母亲不习惯婆家的生活,外婆就多次和姨一起来陪伴母亲。待到姐和哥出生后,姨简直就成了母亲身边的保姆,经常陪伴在母亲左右,哄着两个外甥玩耍,母亲和姨的同胞姐妹情就是这样在风雨中经受着洗礼。母亲每当和她的子女谈到姨时,总是满怀感激之情,有说不完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 何止是姨,母亲的其他弟妹同样和母亲感情十分深厚。母亲和两个舅舅年龄相差较大,舅舅(特别是大舅)儿童时期经常住在我家,与其同龄人快乐玩耍,直到现在舅舅还能记起许多当年的玩伴。后来随着我和妹妹陆续出生,我们的姊妹也渐渐多起来,父亲长期在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为减轻母亲负担,外爷外婆经常派两个舅舅来我家干农活。那时候,割麦是最繁重的农活。每到割麦季节,外爷外婆家麦子总是早早割完,两个舅舅就来到我家,帮母亲割麦。舅舅虽然年龄不大,但早已练就了一身干农活的本领。记得他们结婚后,还时常来帮我家犁地播种。三姨虽说在别人家寄养长大,但后来还是与自己的同胞姐弟取得了联系。因与母亲相距最近,所以三姨与母亲联系最多,她经常找母亲聊天,每次到母亲家,总是带一些韭菜之类的自家产的农产品。三姨还为母亲织过靴子。母亲对三姨也总是关爱有加,三姨家种的韭菜销售困难,母亲总是热心相助。母亲虽然八十岁高龄,仍然亲自登门找熟人托朋友帮三姨销售韭菜。一次,三姨拿的几十斤韭菜,硬是在母亲的帮助下顺利销售一空。</p> <p class="ql-block">  母亲办事有主见,是其兄弟姐妹、子女和孙辈们的主心骨。母亲在姊妹中排行老大,做事有担当,有爱心,深得弟妹们尊重。“长子如父,长女如母”,外公外婆谢世后,舅和姨始终把他们的大姐如同慈母一般对待。有事总想找母亲商量,有苦总想找母亲诉说,无论遇到什么麻烦事,总想听听母亲的建议。母亲也总是满怀关爱之心,为自己的弟妹们排忧解难,有了母亲,舅舅和姨好像心里就有了依靠,更有力量。记得97年春,外爷因病去世,当时母亲正在南阳人民医院住院,得到噩耗,母亲连夜出院,直奔舅舅家。分家时,外爷分给小舅赡养。当时小舅家非常困难,结婚没几年,又接连添了两个表弟,计划生育罚款 让小舅和舅母苦不堪言,手头十分紧张。外爷的去世让小舅和舅母简直束手无策。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看到了母亲和父亲的到来,他们顿时看到了希望。父母了解到实际情况后,迅速召集姨、大舅,小舅(当时三姨还没跟其他几位同胞姐弟联系上)同胞四人商量外爷丧事。最后在母亲的带领号召下,姊妹四人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全力帮助小舅,把外爷的丧事顺利完成!母亲就是这样,在关键时刻,在最艰难之际,总能为她的弟妹们想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深得其弟妹爱戴。</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其晚辈也是如此,子女和孙辈们有事总想找母亲说说,母亲总能耐心教导,大家听后也都心情轻松,仿佛又成长不少。母亲对其子女和孙辈们的心事、生活、个性了如指掌,发现谁有问题,总是主动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劝说,希望她的子女和孙辈们能团结一心,幸福生活。久而久之,母亲成了大家心目中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大家一有不快,都找母亲诉说,母亲总是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和亲情团结原则,训训这个,批评批评那个,最后大家之间的各种矛盾都得以化解。</p> <p class="ql-block">  母亲平时很关心晚辈成长。对其子女的关心自然不必多说。单说她对孙辈的关爱就能说出一大堆。因哥与嫂常年在外打工,照看哥嫂家侄女侄儿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父母身上。父亲脾气不好,对晚辈缺乏爱心,而母亲正好弥补了父亲的不足,使孩子们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仍然健康快乐的成长着。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侄女侄儿姐弟俩小时候都吃得肥头大脑,胖乎乎的,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人见人爱。侄儿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母亲常说那是吃鸡蛋的结果。母亲为了让其孙子有一个好身体,每天规定侄儿必须吃两个白鸡蛋,说也奇怪侄儿竟没有丝毫反对,每天吃得津津有味,一直吃到中学。在中学寄宿后侄儿就打破了一天两个鸡蛋的规矩。因为侄儿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数一数二,所以母亲坚信那是吃鸡蛋的结果。后来母亲常常教导我让我的子女也多吃鸡蛋。</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善于鼓励表扬晚辈。她看到晚辈的长处优点,总是喜形于色,抓住不放,多次反复在晚辈面前提及,让晚辈们也自信满满,浑身充满力量。贝贝是母亲的最小的孙女,母亲非常赏识她,见到她总是询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因为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贝贝总是一本正经地回答母亲的提问。当母亲得知贝贝考试成绩双百分时,急忙从口袋里拿出5元钱奖给她,并且告诉贝贝:“以后只要你考试得到双百分,奶奶都会奖钱给你”。贝贝对奶奶的话深信不疑,以后每当她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总是迫不及待的告诉母亲,然后就从母亲那里得到5元奖励。母亲这次住院后,我带着小贝贝去看望,小贝贝又把最近在班里写作业速度超过同桌的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面带笑容地告诉她,病好后回家一定奖励她,小贝贝天真地盼望着母亲能早日康复出院,然后再从奶奶那里拿到奖金。谁知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事一件件,一桩桩,历历如在眼前。也许是爱母太深,与母相处太久,不忍目睹母亲生前心慌着急的痛苦,才会出现这种复杂的感受。真的,这几天为母亲流下的泪水太多。</p><p class="ql-block"> 愿母亲在天堂里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