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老马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治水三宝:卧铁、石竹笼和马槎(也叫杩槎)。</p><p class="ql-block">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淤时必须要达到的深度标准。</p><p class="ql-block">石竹笼是将石头装入竹笼中,用于构筑堤岸、围堰等,可起到加固和分水的作用。竹笼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运用广泛,其优点是制作相对简单,且能适应河床的变化。</p><p class="ql-block">马槎是用木材做成三角支架,用于截流、防洪等。它可以灵活地拆卸和组装,根据需要进行河道的疏导和水量控制。</p><p class="ql-block">这些治水工具和方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相互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仍能发挥水利效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乳通常指的是银杏树干上生长出的一些类似钟乳石的物质。</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古老的银杏树上,由于年代久远,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例如,成都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的天师银杏,相传是东汉张天师亲手种植,树龄约2000岁,其树干上就长满了好似缓缓流淌岩石的粘液,形成了形态奇异的树乳(树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