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219川藏、新藏线之旅(二)

清影

<p class="ql-block">D11、5月26日 当雄服务区</p><p class="ql-block">昨夜在服务区露营,清晨八点,我们再次启程。这已是行程的第十一天,拉萨——这座魂牵梦绕的日光城,正牵引着我们向前。此番抵达,打算放缓脚步,留两日时光好好休整,让身心彻底浸润在圣城的光影与梵音里。</p><p class="ql-block">公路蜿蜒,车子向前行驶。途中,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天际,转头望去,一列开往拉萨的绿皮火车正从平行铁轨上呼啸而过。钢铁长龙载着无数奔赴圣地的渴望,与我们的自驾车并肩相向而行,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不同方式却同样炽热的朝圣之旅。这一刻,公路与铁轨交汇,自驾与火车同行,都是向着心中那片神圣之地,执着前行。</p> <p class="ql-block">车至唐古拉山观景台,我架起手机开始拍摄延时。云层似厚重的帷幕,将唐古拉山峰层层遮掩,那雪域高峰宛如害羞的姑娘,始终不肯展露全貌。十几分钟的等待,镜头里只记录下流云在天际翻涌变幻,时而舒展如纱,时而聚作棉团,却难觅主峰的真容,徒留几分遗憾在心头。</p><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中部山脉,地处青海与西藏交界,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为长江源头。山脉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气候寒冷干燥,是青藏铁路、公路必经之地。它是藏北高原与藏南谷地的分界,在藏族文化中被视为“雄鹰飞不过的高山”,兼具自然地理屏障与文化象征意义,也是高原生态与地质研究的重要区域。”(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驶过羊八井服务区,拉萨已近在咫尺。空气里仿佛都染上了雀跃的气息,沿途的一切都焕发着新奇的光彩。先前还躲在云层后的太阳,此刻也大方地倾泻光芒,金色的阳光洒在路面,映亮了车窗,也照亮了我们奔向圣城的满心期待。</p> <p class="ql-block">正午11:30,我们终于抵达魂牵梦绕的拉萨。在网上寻得一家锦江之星连锁酒店,看评价不错,190元一晚的价格,对于在拉萨市区性价比还是比较高,我们先是看了看房间,明亮整洁非常满意。办妥入住手续后,老祁在网上成功预订了两张当晚9点半的《文成公主》大型情景剧门票。</p><p class="ql-block">饥肠辘辘的我们,在酒店附近的川菜馆大快朵颐,以热辣鲜香的美味慰藉一路风尘。随后,我们搭上25路公交车,向着布达拉宫广场进发。</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等为一体的宫堡式建筑群。它始建于631年,由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后经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及历代扩建而成。白宫是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之所,红宫为宗教场所和灵塔供奉地。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宫内文物众多,是藏传佛教艺术宝库。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广场上,巍峨的宫殿在阳光下闪耀,人群熙攘,快门声此起彼伏。我们漫步其间,感受圣城的庄严与活力,又辗转至八廓街,在古巷与转经道间穿梭,用镜头定格藏地风情。三年前我和老祁第一次来拉萨曾参观过布达拉宫,今天我们就在外围欣赏一下。</p><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六点多,我们搭乘网约车直奔剧场。演出尚未开始,主办方已点燃了欢乐的氛围——剧场前,男男女女踏着欢快的鼓点,跳起热情洋溢的锅庄舞,高原的豪迈与奔放展露无遗。8点半,观众有序入场,静待这场雪域传奇的盛大启幕。</p> <p class="ql-block">为了配合好老祁拍这张照片,我俩费老鼻子劲了,我的手都举酸了。</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是2013年首演的藏文化大型实景剧,由域上和美集团等打造。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讲述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故事。全剧分五幕,融合汉藏非遗元素,运用高科技视听技术,演员阵容近800人。自开演以来,演出超2000场次,成为拉萨文旅“名片”。</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网约出租车回酒店已是半夜12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D12、5月27日 锦江之星连锁酒店</p><p class="ql-block">这一日的行程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疲惫与惊喜交织。天刚破晓,我们便驱车驶向S弯大道,晨光为蜿蜒的公路镀上金边,随后奔赴南山公园,在绿意与蓝天还有庄严的布达拉宫为背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门声接连响起,定格下高原独有的壮美画面,</span>直到日头高悬,才折返酒店。依旧是熟悉的川菜馆,热辣的滋味驱散了些许倦意,饭后小憩,为下半场蓄能。</p> <p class="ql-block">午后四点,我们再度出发,穿梭于拉萨的网红打卡点。在那间声名远扬的屋顶咖啡馆,咖啡的浓郁香气里,镜头忙着捕捉城市天际线与拉萨市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的轮廓,打卡的兴致盖过了品尝的心思。接着漫步八廓街,看虔诚的信徒和转经的人群与古街的烟火交织成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临近八点半,我们又匆匆赶往布达拉宫广场,只为见证每晚九点准时上演的“白转黑”亮灯时刻。当璀璨灯光骤然,点亮宫殿金顶,夜色中的布达拉宫仿若披上华裳,震撼的画面刚,收入相机,一片乌云和一阵狂风裹挟着雨点突袭而来。我们手忙脚乱地收拾设备,狼狈却又满足地踏上回酒店的路,这充满张力的一天,早已在记忆里刻下深刻印记。</p> <p class="ql-block">D13、5月28日 锦江之星连锁酒店</p><p class="ql-block">昨日在拉萨马不停蹄的奔波,将疲惫深深烙进了骨子里。夜幕低垂时,我便早早沉入梦乡,再睁眼已是清晨七点半。揉着惺忪睡眼,匆匆收拾行囊,准备告别这座日光城,奔赴下一站——日喀则。</p><p class="ql-block">照旧在熟悉的“川味小炒”用过早餐,我们加满油箱,沿着拉萨郊区的中石油加油站启程。起初,车辆在高速上平稳飞驰,不料行至半路,前方指路牌赫然指示驶离高速。打听后才知,这段高速尚未全线贯通,要等到7月1日才正式通车。无奈之下,我们转入318国道,却意外邂逅了别样的惊喜。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前行,清澈的江水在车窗外奔涌,头顶是触手可及的低垂云朵,微风裹挟着高原特有的气息拂面而来。沿途层峦叠嶂,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每一处转弯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临近午后一点二十分,饥肠辘辘的我们在路边一家牛肉面馆落脚。两碗筋道的刀削面,浇上鲜香浓郁的卤汁,瞬间唤醒味蕾。闲聊间得知,面馆老板是来自兰州的年轻夫妻,异乡相逢,更添几分亲切。正吃得酣畅时,团友雅静姐的微信消息适时弹出。得知我们即将抵达日喀则,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反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简短寒暄后,我们在隔壁水果店买了把香蕉,又重新踏上旅途。</p><p class="ql-block">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转瞬即逝,高德导航提示我们已踏入日喀则市区,并推荐了当地声名远扬的扎什布伦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供奉着第十代班禅额尔德尼的真身灵位。怀揣着敬畏之心,我们购下门票(每人100元),缓缓步入这座庄严的佛国圣地,开启一场与历史和信仰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制作的“扎什伦布寺”视频介绍。</p> <p class="ql-block">参观扎什布伦寺结束后,我们又向着珠峰大本营启程。导航显示,前往拉孜县的路程不过两个多小时,预计七点多便能抵达。想象着在暮色中踏入这座边陲小城,未曾想高原的风云总爱捉弄旅途中的人——半路上突如其来的堵车,将原本顺畅的行程生生拉长。车轮停滞在蜿蜒的山道间,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直到夜幕深沉,时针指向九点,我们才终于望见拉孜县的灯火。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忙打开携程网寻觅落脚处。幸运地抢到一张六折券,原本258元的宜必思连锁酒店房间,竟以153元的价格收入囊中,还附赠两份暖心早餐。办妥入住手续,我俩已饥饿到前心贴后背,我在美团上“淘”到一份宝藏双人餐仅需58.8元,<span style="font-size:18px;">餐厅就在酒店对面,</span>便能享用宫保鸡丁的香辣与西红柿炒鸡蛋的酸甜,外加一份蔬菜汤,搭配上热腾腾的白米饭,旅途的疲惫在这烟火香气中渐渐消散。</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奔波耗尽体力,眼前的宫保鸡丁油亮喷香,西红柿炒鸡蛋酸甜诱人,米饭粒粒饱满。饥肠辘辘的我们瞬间化身“干饭人”,筷子翻飞间,美味不断送入口中。等满足地放下碗筷,才惊觉本想拍照记录美食、为美篇添彩,可桌上只剩光盘空碗,连残羹都没留下,不禁哑然失笑,这风卷残云的吃相,倒成了对美味最直白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D14、5月29日 宜必思酒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喀则拉孜店</span></p><p class="ql-block">晨光透过酒店的窗户,我们享用罢早餐,于八点半准时启程。车轮滚滚向前,载着满心的期待与向往,向着世界之巅——珠峰大本营进发。</p><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的车程转瞬即逝,九点整,我们抵达加措拉山垭口。这里海拔高达5200米,稀薄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格外急促。迎着高原劲风,走向在风中肆意飘舞的五彩经幡。极目远眺,远处的珠穆朗玛峰巍然耸立,银白的雪峰在蓝天的映衬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它宛如一位庄严的巨人,以不可一世的姿态刺破苍穹,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大气壮观之景,令人久久驻足,难以移开视线。</p><p class="ql-block">“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86米,为世界最高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终年冰雪覆盖,气候极端恶劣。它是无数登山者的终极目标,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成功。峰顶景观震撼,冰川、冰塔林密布,因独特的地理与自然魅力,被誉为“地球之巅”,也是青藏高原隆起的地质见证,在地质、生态等领域具重要研究价值。”(资料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穿过景区检票口,我们的车轮开始与险峻的“108拐”较劲。方向盘在老祁的手中不断转动,车身沿着盘旋的山路迂回而下,窗外是悬崖峭壁与深邃峡谷交替掠过。待终于驶下险途,在指定换乘点登上景区交通车。车轮碾过碎石路,扬起阵阵尘土,沿途是广袤荒芜的高原地貌,牦牛群在草甸上悠然踱步。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那片魂牵梦绕的珠峰大本营,终于在视野中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巍峨的珠穆朗玛峰褪去了遥不可及的神秘感矗立眼前。终年不化的积雪覆盖着陡峭山壁,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峻的银光,脚下是粗犷的碎石与稀疏草甸。这张照片定格的不仅是世界之巅的壮丽,更是一场与自然伟力的无声对话。“人类从未有过征服自然的资格,唯有怀着最赤诚的敬畏之心,谦卑地聆听自然的脉搏,在它的馈赠中汲取力量,于它的威严下恪守本分。这,才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之道。”</p> <p class="ql-block">老祁在认真的航拍。</p> <p class="ql-block">身处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稀薄的空气时刻提醒着高原的严酷。出于对高反的谨慎,我们放弃留宿的念头,匆匆收拾行囊,驱车赶往定日县关帝庙,只为捕捉那转瞬即逝的日照金山奇观。</p><p class="ql-block">抵达时,关帝庙观景平台早已聚集了不少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林立,每个人都屏息等待着这场光影盛宴。老祁迅速架起设备,调试好延时拍摄参数。天际的光韵悄然流转,珠峰从最初的皑皑雪白,渐渐泛起暖黄,随着夕阳西沉,整座山峰仿佛被金色熔浆浇筑,巍峨的轮廓在暮色中熠熠生辉,美得令人窒息。</p><p class="ql-block">然而,高原的天气瞬息万变。正当众人沉醉于这震撼美景时,一阵裹挟着砂砾的狂风骤然袭来,飞沙走石让人睁不开眼,架好的手机也被掀翻在地。惊呼声中,大家手忙脚乱地收起设备,狼狈撤离。</p><p class="ql-block">惊魂未定的我们,在街边寻得一家川菜馆,用热乎的炒菜米饭安抚受惊的肠胃。随后入住当地藏族同胞经营的“呼哈宾馆”,180元一晚的房间略显陈旧,卫生状况也不尽人意。所幸随身携带着睡袋,否则受天气影响,只怕还不如蜷缩在自家车床上安稳。这跌宕起伏的一天,在疲惫与庆幸交织中,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D15、5月30日 日喀则市定日县冈嘎镇镇呼哈宾馆</p><p class="ql-block">我们于8点50分整装出发。昨夜突袭的狂风沙尘,让老祁留下遗憾,首站便直奔关帝庙。无人机螺旋桨轰鸣着划破天际,镜头重新捕捉关帝庙与珠峰遥遥相望的雄浑轮廓,弥补昨日未尽的拍摄心愿。</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驶向一处荒芜村落。断壁残垣间,土坯墙在风中静默伫立,斑驳裂痕里藏着岁月的故事。阳光斜斜掠过坍塌的屋檐,将沧桑肌理勾勒得愈发分明,快门按下的瞬间,每一帧画面都流淌着时光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向前,珠峰巍峨的身影在后视镜里逐渐缩小,不知不觉间,我们已跨越定日县边界。正午12点,行至聂拉木县各米噶西小镇,饥肠辘辘的我们拐进一家面馆。蒸腾的热气中,碗里的兰州牛肉拉面泛着油亮的光,筋道的面条、薄如蝉翼的牛肉片,配着清亮的骨汤,一口下肚,旅途的疲惫也随之消散。</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佩古措如一面镶嵌在高原的明镜,连过路的风景都美得惊心动魄。“下去拍几张!”话音未落,我们已迫不及待奔向湖边。老祁熟练地放飞无人机,镜头从湛蓝湖面缓缓拉升,远处雪山与天际线相接的壮阔,尽数收入画面。</p><p class="ql-block">湖畔偶遇一家别具风情的汽车咖啡馆,引擎盖改造的吧台前,老祁点了杯不加糖的美式咖啡,浓郁的苦涩混着高原的风,在舌尖散开;我捧着冰凉的橙汁,看琥珀色的液体折射着阳光。不远处,一个旅游团正热热闹闹地开展活动,旗帜飘扬、笑语喧天,想来是在为旅行社做宣传。</p><p class="ql-block">短暂休憩后,我们再度启程。原计划在萨嘎县落脚,可暮色尚早,车轮便不愿停歇。心里盘算着:下一站拉藏乡,若能觅得条件舒适的酒店,便卸下满身疲惫;若不尽人意,那小小的车床,也能成为今夜安睡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踏入拉藏乡溪果村,我们接连探访几家民宿,皆是藏族同胞经营。推开第一扇门,浓郁的酥油味裹挟着厚重的藏香味扑面而来,混合着传统藏式家居特有的气息,直教人喉头发紧——揭开门帘的瞬间,我几乎本能地后退半步,差点夺门而出。</p><p class="ql-block">接连走访几家,情况大同小异,昏暗的光线、浓重的气味,让习惯了现代生活的我们难以适应。我提议干脆睡在车里,好歹自在些,老祁却皱着眉摇头:“这儿海拔不低,车里过夜怕不安全。”最终,我们选中一家相对明亮整洁的民宿,屋内虽仍飘着淡淡酥油味,却在可接受范围。一番协商后,以130元敲定当晚住宿,卸下行李的那一刻,终于能暂歇这奔波一日的疲惫身躯。</p> <p class="ql-block">D16、5月31日 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拉藏乡溪果村温馨宾馆 </p><p class="ql-block">昨夜的拉藏乡溪果村,成了旅途中一场意外的“高反+糟心”双重考验。推开房门,两张床铺凌乱,床单被套残留着前房客的痕迹,分明未曾更换。瞥见走廊栏杆上晾晒的干净床单,我强撑着取来,自己动手换上枕套。可那油垢斑驳的被套实在难以下榻,喊来服务员请求更换,对方却抱着两床被套匆匆塞给我,丢下一句“太忙了,您自己换”便转身离去。在海拔4509米的高原,每说一句话都像背着巨石攀登,哪里还有气力折腾被套?所幸随身睡袋派上用场,潦草洗漱后,没换睡衣裹着睡袋蜷缩在床上,在不适与烦躁中辗转了一夜。</p><p class="ql-block">晨光微露,8点45分,我们匆匆收拾行囊启程。后视镜里,溪果村的轮廓渐渐模糊,带着昨夜的疲惫与无奈,我们向着玛旁雍错进发。或许是身体的不适作祟,这座村子给我的记忆,只剩下皱巴巴的床单、敷衍的服务,以及高原缺氧带来的窒息感。“再见了,拉藏乡溪果村。”这句告别,带着如释重负的叹息,也藏着对下一站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9点10分,车轮碾过界碑,我们正式踏入仲巴县的土地。当车缓缓爬上“突击拉山口”,海拔表的数字定格在4920米。凛冽的山风呼啸而过,垭口处密密麻麻的玛尼堆层层叠叠,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祈愿,每一座玛尼堆都承载着高原儿女对平安顺遂的虔诚期盼,它们静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仿佛在向来往过客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美好夙愿。</p> <p class="ql-block">10点整,车子刚停稳在亚热乡里孜口岸的界碑旁,我们便迫不及待跳下车。高原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国门标识上,“里孜口岸”几个大字在蓝天下格外醒目。凛冽的风扬起衣角,我们并排站定,诚恳的邀请路人帮我和老祁拍张合影,身后是连绵的雪山与空旷的边境线,快门按下的瞬间,将这充满仪式感的瞬间定格成旅途里独特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风景在路上……</p><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向前,坐在车里,车窗宛如一个流动的观景台。雪山、草甸、湖泊、羊群在眼前更迭流转,无需驻足,万千美景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13:25分,我们踏入“藏西秘境,天上阿里”。饥肠辘辘时,沿途驿站多是土特产店与藏民餐馆。正犹豫如何解决午饭,前方边防检查站旁,“阿里第一面”的招牌格外醒目。进店后,只见老板娘高挑秀丽,气质出众。两碗鸡蛋面端上桌,分量十足,我实在吃不完,便给老祁分了些。最让人惊喜的是,碗里那一大块煎得金黄的鸡蛋,香气四溢,瞬间治愈了一路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终于抵达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错。站在湖边,澄澈湖蓝与天际交融,辽阔湖面望不到尽头,美得令人心颤。我本想环湖而行,老祁却担心崎岖的尖石路伤车,只好作罢。沿着湖边公路寻景区大门时,见铁丝网豁口处有车驶入,我们便跟了进去。景区售票处门窗紧闭,通往湖边的土路口虽拉着绳子,却无人看守,大家索性碾绳而入。</p><p class="ql-block">刚到湖畔,成群海鸥便盘旋而来。我赶忙取出饼干投喂,六包饼干转眼见底,老祁专注地操控无人机,我沉浸在与海鸥嬉戏的乐趣中。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六点半时,见天色尚好,我们决定前往四十分钟车程外的冈仁波齐大本营。启程后才惊觉,竟只顾着喂海鸥,一张玛旁雍错的照片都没拍,好在老祁的无人机视频留下了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下午七点左右(西藏与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相当于内地的下午五点),我们抵达冈仁波齐大本营。幸运女神眷顾,恰好赶上神山“日照金山”的绝美时刻,金色霞光为巍峨雪峰披上华裳,这场意外之喜,瞬间驱散了玛旁雍措未能拍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网络视频资料简介:</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用手机拍摄的冈仁波齐神山和大本营的照片,还有傍晚日照金山延时拍摄视频:</p> <p class="ql-block">D17、6月1日 冈仁波齐大本营 </p><p class="ql-block">清晨7:30,我掀开窗帘,满心期待地望向冈仁波齐,却见神山被厚重的云层层层包裹,宛如被神秘面纱紧紧笼罩。想起昨晚已幸运捕捉到晚霞中的日照金山奇景,倒也不觉失落。与老祁默契地开始收拾行囊——既然无缘清晨的金色光影,不如趁早启程,向着下一站札达县进发,前方未知的风景,同样令人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14点整,车子稳稳停驻在札达县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目光所及,千奇百怪的土台、沟壑层层叠叠,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宛如一片凝固的远古秘境。风蚀与流水雕琢的杰作在此肆意铺展,土林以雄浑苍凉的姿态,诉说着百万年的地质变迁,让人瞬间跌入时空交错的震撼之中。</p><p class="ql-block">札达县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地貌区。经过数百万年流水侵蚀与风化作用,造就了这片沟壑纵横、形态各异的壮观景观。土林造型奇特,有的如城堡巍峨,有的似佛塔庄严,在光影变幻下呈现出瑰丽色彩。公园不仅是地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更是一处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的旅游胜地,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格王朝遗址……</p><p class="ql-block">踏入古格王朝遗址,残垣断壁在荒原上静默矗立,土砌的城墙与洞窟在风沙中诉说着往昔辉煌。这个曾盛极一时的王朝,拥有宏伟的宫殿、精美的壁画与庞大的人口,却在17世纪突然陨落。国王与十万居民如人间蒸发,只留下空荡的城堡与未解谜团——是战争屠戮、瘟疫侵袭,还是生态崩溃迫使迁徙?岁月掩埋真相,唯有遗址在阿里高原上,持续撩拨着世人的好奇心,成为历史长河中最神秘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无阿里不西藏,无札达不阿里”,短短十字,道尽西藏旅行的精髓。阿里,这片位于世界屋脊之巅的秘境,汇聚着最原始野性的高原风光与深邃神秘的藏地文化,堪称西藏的灵魂所在;而札达,则是阿里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当千万年雕琢的土林如梦幻城堡般在荒原崛起,当古格王朝遗址在风沙中诉说往昔辉煌,人们才惊觉,唯有踏入札达,才算真正读懂阿里的苍茫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结束古格王朝遗址的探秘之旅,夜幕也悄然降临。我们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寻得一家藏民开的名为“怡鑫宾馆”落脚。推开门,房间内窗明洁净,整洁的床铺、一尘不染的地面,驱散了整日奔波的疲惫。200元一晚的住宿费,换来一方舒适的休憩之所,在这高原小城,也算寻得了一份难得的惬意与安心。</p><p class="ql-block">办好入住,我和老祁肚子早饿瘪了。出了宾馆,在路边瞅见一家汉民川餐馆,店里飘出炒菜香,人也不少。我俩点了俩家常菜,米饭管够。饭菜端上来,分量足、味道家常,吃得热乎又舒坦,吃饱喝足回宾馆,准备养足精神明天接着赶路。</p> <p class="ql-block">D18、6月2日 札达县怡鑫宾馆 </p><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多,我摸黑走到走廊看昨晚洗的衣服干没干, 无意间瞥见楼下停车场,昨晚同入住的两辆大巴已载着旅游团发动,车灯划破黎明——跟团游果然像赶场子,哪像我们随性赖床。老祁早醒在剪珠峰视频,我瞅着天色还暗,又钻回被窝补觉。七点半被他叫醒,宾馆提供的酥油茶配糌粑实在喝不惯,干脆吃了自带的干粮。九点二十分准时发车,朝着下一站狮泉河驶去。</p><p class="ql-block">午后一点,车子越过界碑,抵达阿里行政中心狮泉河。我们只是路过,狮泉河未作停留,继续赶往下一站:班公湖</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多,我们抵达班公湖景区,当晚入住景区度假村,住宿费230元。夜色渐浓,期待明日能好好领略班公湖的独特风光。</p><p class="ql-block">班公湖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西北部,是高原内陆湖。约2/3在中国境内,1/3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湖泊全长150多千米,呈东西走向,是世界最狭长的湖泊。它属于构造断陷湖,海拔4240米。东部为淡水湖,中部、西部为咸水湖。湖区生物种类丰富,是众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还有鸟岛等景观,也是阿里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D19、6月3日 班公湖景区度假村 </p><p class="ql-block">八点一刻启程时,我最后望向班公湖。朝阳正从东方缓缓升起,将粼粼金光洒向湖面。对岸山峦被朝霞浸染成胭脂色,与澄澈湖水、湛蓝天空融为一体,天地间一片明净,美得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5200多米处,219国道3344界碑映入眼帘,谐音“生生世世”的浪漫寓意让人心头一动。看到有游客与界碑合影,我和老祁也跟着下车合影留念,凛冽的高原风裹着稀薄空气袭来,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沉重,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不知是因为高反的不适,还是被这份独属于雪域高原的仪式感深深触动,感觉每吸一口气心脏都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驶过海拔5380米的红土达坂(达坂就是山顶的意思),稀薄空气里浮动着眩晕感。刚下车,就瞧见一辆川A牌照的坦克越野车停在界牌下,车上的人全部站在车顶兴奋的拍照,潇洒模样让人眼前一亮,我忍不住偷偷按下快门。正拍着,一位爽朗的姐妹热情招呼:“你们快上来!我扶你,让我老公给你们拍!”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还有点害怕,她说不怕脚踩这里手抓那里,上!还没等我反应,我一下就被连拉带拽上了车顶,</span>老祁也被众人笑着推了上来。快门声响,定格下我们在云端的身影。这时一位大姐笑道:“昨晚咱们住对门呢!” 原来缘分早有伏笔。高原之上,陌生旅人的善意如同突如其来的阳光,让这段旅途满是惊喜与温暖——感恩相遇,让雪域之行更添珍贵回忆。</p> <p class="ql-block">14:05,车轮碾过边境线,老祁轻声说“该和西藏告别了”。那一刻,喉头突然哽住,泪水不受控地模糊了视线。那些高原上的风、圣湖的波光、旷野的星辰,仿佛都在身后轻轻呼唤。<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车回头仰望界碑,心中无限感慨。</span>西藏,这片浸润灵魂的土地。此别不是终点——我在心底暗暗许诺:山高水长,我们定会重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