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龙吐翠景观位于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处,隐藏着颇具道教洞天福地气象的黄龙洞古迹。</p> <p class="ql-block">据《名胜志》栽:宋淳祐八年(1248),丞相郑清之躬祷得雨,赐护国龙祠额。又相传,僧人慧开法师在此说法,某日,忽闻雷声震地,裂石飞升,岩石中突然涌出泉水,味甘而洌,澄若重渊,因名黄龙洞,又名“飞龙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对现在黄龙洞的位置和宋朝时黄龙洞的位置存在争议。据文献记载,明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黄龙洞就在现今位置,因附近石刻有“灵济候黄龙王”,这是洪武十年(1377)的题刻,以此为证。新中国成立后,道院变成了黄龙公园,延续了以前道院的四至围墙。80年代做景观的时候,在这里做了个龙头,这也是许多老杭州人熟悉的黄龙洞。</p><p class="ql-block">尽管黄龙洞的位置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欣赏和探索。无论是南宋时期的黄龙洞,还是现代人所熟知的黄龙洞,都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探寻品味。</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利和尊贵的象征,黄龙更是龙中的佼佼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翠绿的色彩常用来象征生命、生机和希望,吐翠的形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在水潭中石碑,上面刻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说:黄龙吐翠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种充满寓意的文化符号,是吉祥如意繁荣昌盛以及美好未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方竹园的竹子非常好看,苍翠欲滴,养眼。</p> <p class="ql-block">毛竹</p> <p class="ql-block">斑竹,竹杆上深紫色斑点似斑斑泪痕。相传舜帝死于巡视途中,其妃娥皇、女英寻至九嶷山,在竹林中悲伤恸哭,直至流生血泪,滴洒于竹杆上,故又称“湘妃竹”</p> <p class="ql-block">凤尾竹,植杆较矮,枝叶形似凤尾。是庭院栽植的佳品。</p> <p class="ql-block">时间推进到一九八五年,杭州西湖管区决定将这片集宗教文化、人文文化与寺观园林景观为一体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园。他们精心雕琢,细心打造,让这古老的地方焕发出新的生机。现景区大门有两块门匾,一块是“黄龙洞”,一块是“圆缘民俗园”。</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手边的水池内,有刘海戏蟾的传统吉祥造型。刘海,五代时期人,仕燕王为相,后学道成仙,是传统文化中的“福神”;金蟾,仙宫灵物,古人以为得之可致富。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表示财源广进,大富大贵之意。</p> <p class="ql-block">圆缘台是代表性景点,由同心锁和许愿树等组成。在同心柱间的同心链上锁起同心锁,可表结缘连心之意。许愿树象征四季更迭,缘云化树,幸结缘果。</p> <p class="ql-block">圆缘蝶梦,在象征幸运的四叶草之上,似翼又似花的蝶羽轻拂,与池中涌泉共舞,池边六台分别代表财、情、姻、文、士、子六种缘与愿。</p> <p class="ql-block">“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儿的月老祠内供奉着“月下老人”,又称“月老”,也就是媒神。月老童颜鹤发,手执一书,书中记有天下男女姻缘;随身一袋,内装红线以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可在此请愿。相传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下老人的诞辰,所以这个时候来的人会很多,有些得到愿望的信徒还会携带喜糖或者喜饼前往还愿。</p> <p class="ql-block">每天都进行的越剧演出。</p> <p class="ql-block">缘啊!茫茫人海,夫妻是缘,亲人是缘,朋友是缘,同学是缘,同事是缘,能观赏到美景是缘,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处不缘。愿我们珍惜美好之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