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 祝 伟大的祖国诞辰七十五周年 2024年9月

吴志敏

金秋十月,国旗招展,举国同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五岁生日,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都在尽情高歌,为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深深感慨,激动!在举国上下欢庆国庆节之际,为祖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div>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快车,载着来自秦关汉月、唐疆元界震天的战鼓声,载着来自长江边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十四亿人民的喜悦和中华民族的憧憬,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和与时俱进的召唤,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奔向前。</div> 2024年是我们的祖国建国七十五周年,也是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在举国欢庆的时候,我们要牢记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div>  为了敬仰先烈,走访了上海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的教育,本人爱好摄影,用照片记录红色教育和上海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div>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该馆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 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div>   1922年,李氏兄弟迁居退租,该屋为其他居民租用。</div> 1924年改建,增建了厢房,楼下开设商店,房屋面貌全非。<br>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30日,在上海兴业路76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受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扰而暂时中断。8月初的一天,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巨幅画像。 中国共产党誓词。 伟大的开端。 第一次党代会代表铜像。 一大会址。 嘉兴南湖游船。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纪念馆布展的前言。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它曾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它曾是军阀混战的战场,它曾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它曾是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赛场。我们的母亲曾被欺凌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屈辱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前行。 民众觉醒、主义抉择。 <p class="ql-block">  早期组织、星火初燃。</p> 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在上海成立。 开天辟地、日出东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砥砺前行、光辉历程。 时代伟人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后,为迎接建党30周年,195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经多方勘查,李达、董必武、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等多位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现场踏勘,确认兴业路76为中共一大会址。<br>  中共一大会址1984年3月,邓小平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题写了馆名。<br>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次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 该会址是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民居,曾是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 2021年6月,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2名来自各地的共产党员,代表当时全国195名党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纪念馆珍藏着一本铅印小册子,32开,里面包含了在“二大”上通过的10个文件,最后10余页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共有6章29条,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也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它的诞生,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党的事业由此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二大会址。<div>  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中央局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了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大会的经过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过及大会通过的决议。大会推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组成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大会文件。</div> 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代表杨明斋,北京代表罗章龙、山东代表王尽美、湖北代表许白昊、湖南代表蔡和森、广州代表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尚缺一人姓名不详)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为期8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等9项决议案。<br>  大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等五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委员。陈独秀被选为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br>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绿地公园内,建筑面积为318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序厅、主展厅、影视厅和副展厅等组成。 2021年6月,上海市中国共产党四大纪念馆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共“四大”纪念馆原址在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当年的房屋已于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2006年,虹口区在多伦路215号建立了186平方米的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而异地重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一方面将弥补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规模较小的遗憾,另一方面还将弥补建国前在国内召开的6次代表大会唯有“四大”没有建立正式纪念馆的遗憾。2014年3月成为本市中小学生3月起刷学生证可进78家社会场馆的场馆之一。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开。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 大会出席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林育南、庄文恭、陈潭秋、李维汉、朱锦棠、范鸿劼、李逸、阮章、谭平山、项英、周恩来、彭述之、汪寿华、李立三、李启汉、王荷波、尹宽等20名,其中有表决权的14名,代表各地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第三届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中共“四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14个文件。 中共“四大”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得到迅猛发展。党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党员人数从中共“四大”召开前的994人,发展到中共“五大”召开前的57963人。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全国各地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 中共“四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四大教育基地旁,有国旗教育展示厅。 五星红旗。 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人员,负责征集国旗方案。 第一面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 国旗的诞生。 国徽的诞生。 国歌的诞生。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位于江宁路673弄10号(原戈登路1141号),是上海现存的中共中央早期在沪机关旧址之一。 2023年6月27日,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开馆,7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p class="ql-block">  周公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截至2023年4月,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其中73号为旧址复原部分,建筑面积达625平方米,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上海唯一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周恩来纪念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周公馆建于1912至1936年之间,砖木结构,为法式(也有说是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原为法国在华商人所有。</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返回延安,董必武全权负责“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的全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30日,中共代表团上海联络处和《新华日报》上海办事处联合在周公馆设宴庆祝朱德六旬寿辰。应邀赴宴的有:章伯钧、史良、柳亚子、王绍鏊等。</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日,国民党当局封锁周公馆,董必武冷静地主持了最后一次党支部大会,布置好各项任务后才撤离。1947年3月5日,中共驻沪人员被迫离开上海前往南京,3月7日,在董必武率领下同驻南京人员一起返回延安。3月19日,沈钧儒代表民盟前往上海周公馆,与国民党当局办理代管中共代表团房产手续。10月25日,民盟代管的上海周公馆等处均由警官查视。10月30日,上海警察局派员接受民盟代管的中共在沪房产。</p> <p class="ql-block">  周公馆从1946年6月到1947年3月是中共代表团在沪设立的办事处。周恩来、邓颖超于1946年多次寓居周公馆。周公馆由思南路73号、71号两幢楼房组成。其中73号住宅为1底3楼,共4层。1楼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会客厅和餐厅。2楼存放了当时的外文报纸与油印印刷机。3楼是董必武一家和办事处人员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周公馆花园内建有周恩来铜像。</p> <p class="ql-block">  周公馆花园内的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  别克汽车。</p> 外滩,即外黄浦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br><br>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br>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 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外滩观光隧道作为上海的一个景点,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之间。外滩观光隧道连接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商圈,是中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隧道包括“时光隧道区”,“穿梭区”和“岩浆喷射区”等主题。此外,隧道里新增了“音幻世界”、“深海珍奇展”等休闲游乐项目。 2021年7月1日,外滩、陆家嘴黄浦江两岸同庆祝建党100周年。 灯光秀。 外滩全貌。 陆家嘴全貌。 架设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钢铁桥。桥有二孔,共长106.7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经多次改造,现载重为20吨。透过外白渡桥沉重的钢架结构,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的炫丽灯光,这座桥曾经是上海标志之一。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 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2018年1月27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公布,上海外白渡桥入选。 过去,苏州河近黄浦江的河口,一直靠摆渡过河。而且有好几个渡口,其中最靠河口的叫“外摆渡”。1856年,一个叫韦尔斯的英国人在外摆渡的位置造了一座木桥,就叫“外摆渡桥”。这座桥对外国人免费,对中国人则要收费,结果引起上海人民的反对。1873年,工部局在上游方向离“外摆渡桥”几十米的地方也造了一座木桥,取名“公园桥”,供市民免费通行,所以市民又把它叫作“外白渡桥”。就在这一年,原来那座“外摆渡桥”卖给了工部局后,被拆了。1906年,为适应有轨电车的通行,工部局将“外白渡桥”拆掉建铁桥,并于1907年建成通车。 外白渡桥已于2009年2月26日修缮后回归原位,已于4月8日恢复通车。 上海展览中心(又称上海展览馆、中苏友好大厦)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现已成为全市主要的会议中心和著名的展览场馆,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展览中心属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成于1955年,共占地93000平方米。其北靠南京西路,南面延安路高架,东起威海路林村,西到铜仁路。多年来,在这里举行过许多重大政治、外事活动,接待过党的三代领导人以及数十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组织和举办了数百个国内外展览会。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五街交汇处,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武康大楼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层高约30余米。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受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将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一二层外立面采用水泥仿石墙墙面形成大楼基座,在第三层和第八层,设计者采用外围连续长阳台作为三阶段腰线,整个大楼的外立面也有三级变化,整个大楼的欧式风格明显。 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武康大楼的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后来又有不少政府官员和文化艺术界人士居住于此。2019年,有关部门采用“建筑考古”和“中药调理”方式,对武康大楼进行修缮,并实施智能管理,使这幢楼成为一个有“颜值”、有居住、有商业,观赏与服务兼备的复合空间,周边业态也得到了相应调整。2021年端午假期,武康大楼再度登上上海热门景点榜单。 陆家嘴,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域,辖区东起源深路,南界张杨路,西、北临黄浦江,居民区31个。截至2023年6月,辖区面积6.89平方公里,人口11.5万人。2020年,陆家嘴区域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获得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社区侨务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div>  浦东陆家嘴,现在已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改革开放的象征。</div><div>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是和两位古老的上海人连在一起的。这两位 上海人便是明朝的大文学家陆深和他的夫人梅氏。 据上海地方志记载,迤逦而来的黄浦江在这里拐了 一个近九十度的大弯,留下了一片突出的冲积滩地,从浦江之西向对岸眺望,这一块滩 地犹如一只巨大的金角兽伸出脑袋张开嘴巴在这里饮水。在这一块滩地上,由于陆深的 旧居以及陆氏的祖茔都建在此,因此称之为陆家嘴。</div>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称东方明珠,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始建于1994年,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热门景点之一、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br> 东方明珠塔集都市观光、时尚餐饮、购物娱乐、历史陈列、浦江游览、会展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东方明珠城市广场和零米大厅现已免费对公众开放。<br>  东方明珠主观光层高263米,主体为多筒结构,由3根斜撑、3根立柱及广场、塔座、下球体、5个小球体、上球体、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等构成,总高468米,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上海金茂大厦,又称金茂大楼,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于1998年8月28日竣工,1999年3月19日开业,是一栋兼具办工、宾馆、餐饮、观光等多功能的超高层综合体,上海第3高的摩天大楼、中国大陆第3高楼(截至2013年)。<br>  上海金茂大厦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米,占地面积236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建筑外观属塔型建筑。裙房共6层3.2万平方米,地下3层5.7万平方米,外体由铝合金管制成的格子包层。金茂大厦第1至2层为门厅大堂;第3至50层是一个可容纳上万人同时使用的办公区;第51至52层为机电设备层;第53至87层是拥有五百余间客房的超五星级金茂君悦大酒店;其中第56层至87层的拥有一个直径27米、高约142米的超高中庭;第88层为可容纳千余人的观光层。<br>  1998年6月,上海金茂大厦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div>  1999年10月,获新中国50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首奖。<br></div>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银城中路501号,是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项目于2008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2014年底土建工程竣工,2017年1月投入试运营。<br>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幢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娱乐、观光等功能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41万平方米,地下16.8万平方米,基地面积30368平方米,绿化率33%。<br> 上海中心大厦是由上海国资委委托上海城投控股、陆家嘴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三方共同投资,总投资高达181亿人民币。<br>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市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摩天大楼。它是中国第四高楼,形状类似开瓶器。登上100层观光厅,可以平视东方明珠尖顶。踩在悬空观光长廊上,透过脚下透明玻璃俯瞰浦江两岸风光,有如云中漫步。<br>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先进结构技术,包括三层外立面、双层空心中央柱和弹性结构等特点,使其在面对高风压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加稳固。建筑风格现代时尚,融合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主要用途为商业办公,包括写字楼、会议中心、观光层等。<br> 上海最高的三座大楼。 陆家嘴的夜晚。 南浦大桥是中国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与浦东新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黄浦江水道之上,是上海内环高速架路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于1988年12月5日开工建设,于1991年11月19日工程竣工,于1991年12月1日正式通车,由邓小平题字。<br> 南浦大桥飞架于浦西陆家浜路至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的江面上,西起鲁班路立交,南至张江立交,工程总投资8.2亿元。<br><br> 截至2021年12月,南浦大桥线路全长8346米,分主桥、主引桥、分引桥三部分,其中主桥全长846米,主跨423米为全国之最;主塔高154米,塔座承受能力为6万吨,整体呈“H”形;桥下净空高度46米,可安全通行5.5万吨位的巨轮;主桥桥面的钢框架共有438根钢梁,其中一根重80吨,为全国之最;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 南浦大桥曾获得1993年度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一等奖)、1994年度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199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杨浦大桥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与浦东新区之间的黄浦江上,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于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并于同年10月23日通车。总长为7654米,主桥长1172米、宽30.35米,共设6车道。602米长的主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在世界同类型斜拉桥中雄居第一。<br> 该桥是黄浦江上的第三座大桥,也是目前黄浦江自上而下的第一座大桥。<br>  杨浦大桥是上海继南浦大桥之后建成的跨越黄浦江的第二座斜拉索公路桥,为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大桥全长7658米,主跨602米,净高48米,桥下可通5.5万吨巨轮。两侧各有一座倒“V“钻石形主塔,高208米。主桥面宽30.55米,设6车道,两旁设有2米宽人行道,并有上下电梯供观光游览。<br><br> 杨浦大桥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穹苍,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大桥题写了桥名,他以88岁高龄登上杨浦大桥时感慨地说:“喜看今日路,胜读万年书”。 上部结构为简支桥面连续体系,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该桥将于1993年底建成通车。 南北高架、北横通道立交桥。 盛世年华,喜浪千叠。回首七十五年,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盛世正俱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的祖国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我们的眼里总是充满喜悦的泪水,我们无数次在心里默默祝福着:祖国万岁!<div>  谢谢关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