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百姓对政府的希望

卜算子

<p class="ql-block">  在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存在的合理是弥补市场失灵,也就是管好那些市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这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此,纳税人要供养一个政府。从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看,这中间实际发生的是交换关系,即纳税人花钱雇佣一个政府来为自己服务,政府通过为纳税人提供服务而得到相应的报酬和政治利益。既然是交换关系,纳税人就会关注价格和效用问题,这就有了政府成本这个概念。像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动机一样,纳税人的愿望是雇佣一个物美价廉的政府,也就是从性价比上希望他们所供养的政府是一个服务好且价格便宜的政府。</p><p class="ql-block"> 然而,现实中的政府却与纳税人的心愿大相径庭。由于政府也是由理性经济人组成的,政府必然会有自己的利益目标追求,集中表现就是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因为获得的财政预算资金越多,就越可以满足在职消费(所谓的三公消费就是公务人员的在职消费),同时,根据“帕金森定律”,政府各部门还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机构搞得越来越庞大,喜欢雇佣更多的人员,以显示自己部门的重要和工作繁忙,其结果就是机构膨胀和冗员过多,这种现象被称为“政府增长”,它最终使政府变为巨物型政府。而在行政效率上,由于机构林立必然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结合部,导致公章一大堆,踢皮球现象越来越严重,五龙治水却水患不已,而老百姓供养政府的成本反到越来越高。更让纳税人失望的是,政府官员还会公权私用,权钱交易,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些都被称为政府失灵。</p><p class="ql-block"> 针对政府花钱越来越多的问题,现代法治国家对政府预算都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内部人控制和信息不对称等代理问题的存在,政府增长始终难以控制,廉价政府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比较各国的政府成本的高低,一般以一国政府每年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在当年总财政支出中所的占重作为比较的标准,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比较出各国政府成本的高低和政府行政效率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控制政府成本,建立廉价高效的政府始终是纳税人的心愿,然而,要实现这个心愿却非常艰难,但是,如果路径走对了也许不难,这条路径就是还权于人民,让人民监督政府,让人民参与公共治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