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7月2日。哈尔滨联谊会笫九组,组织大家参观哈尔滨博务馆。这是一次有意义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的牌匾凝聚着岁月的苍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2019年开始,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老市委办公区进行改造,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集群,向哈尔滨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成为珍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展现城市文明成果的新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前哈尔滨市博物馆群共有13个展馆对外免费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大家更亲切的了家乡前世今生,让过往的游客对哈尔滨有更深入的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滨江设治,百载沧桑;这是一座多元的城市,华洋杂处,欧陆风情;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不屈抗争,浴火重生;这是一座奋进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就是矗立在松花江流域上的城市,滚滚滔滔的松花江水,映照着一代代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尔滨人文明之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座城市,一部历史。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记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从捕鱼贡鲜的边陲小镇到继往开来的东北亚中心城市,揭开了这座城市尘封的记忆与音容,让您触摸雕刻在时光里的沧桑印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东铁路的风云、马列主义传播的星火、抗日战争的烽烟、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一五计划的建设浪潮,宛如长长的历史画卷铺陈开来,渲染出哈尔滨独一无二的城市魅力。这里有旖旎的景色、秀美的风光、迷人的夏日、奇妙的冬天。这里是冰城夏都、音乐之城、历史文化名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沐浴着新世纪的晨曦,哈尔滨打开每一扇窗口,迎接四海宾朋,等待您的阅读、了解与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青的讲解员,委婉的声音,把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尾尾讲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尔滨文化历史的起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源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1114年,不满于契丹人横征暴敛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在松花江边的出河店大胜辽兵,旷世大捷,肇基王绩。公元1115年,阿骨打定都于松花江支流的阿什河畔上京会宁府,国号为大金,建元收国。金王朝很快灭掉辽 (公元1125年)和北宋(公元1127年),饮马江淮与南宋对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会宁府皇城依照北宋都城汴京而建,由南城、北城、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垣版筑,由护城河环卫,是当时金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哈尔滨地区作为京畿重地掩映在金源文化的辉煌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完颜部首领 一一阿骨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的骑马的全身塑像仍在阿城市《金上京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期移民 京旗移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19世纪末,哈尔滨地区已有几十个大小村屯,有磨坊、油坊和酒坊等手工作坊。1898年,在今香坊地区的田家烧锅作坊周围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在今道外一带,有傅家店、岗家店、四家子等多个半农半渔的村屯和渡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屯形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末,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农民迫于生计,不顾朝廷禁令,进入东北谋生。19世纪下半叶,在哈尔滨地区陆续形成了数个村屯,颇具代表性的有:承领“官网”打渔谋生的山西太谷王姓人家,开办永兴德烧锅的山东黄县田姓人家,开办线香作坊的河北乐亭李姓人家,开办车店、客店、酒店的山东德平傅姓人家。“田家烧锅”“香坊”“傅家店”就这样延存后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行政归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顺治年间,哈尔滨松花江南岸地区为宁古塔副都统属地。1744年,该地区为拉林副都统属下阿勒楚喀协领管辖。1756年,吉林将军增设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该地区属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1879年,哈尔滨松花江北岸地区为黑龙江将军属下呼兰副都统管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铁路建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97年8月28日,中东铁路开工仪式在中俄边界三岔口(东宁境内)举行。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由符拉迪沃斯托克迁至哈尔滨,并以此为中心分成东、西、南三线六处相向施工,中东铁路开始全面建设。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营运。哈尔滨是干线和支线相交的中心,是中东铁路的枢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东铁路开工典礼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是中东铁路的开启,打开了哈尔滨与外界的大门。迎来了工业的飞速发展价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东铁路桥的原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年之后,中东铁路退疫了。变成了露天博物馆,在夕阳下仍屹立在松花江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五华章 “一五”计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哈尔滨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这期间,不仅集中力量完成了苏联援建的13个重点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以机电工业为主干的新的产业结构,而且还建成了哈尔滨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多品种工具生产基地、飞机制造基地、焊接检测中心、电机检测中心、工具检测中心,新建、扩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土木建筑研究所、工具研究所、焊接研究所、大电机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整体技术装备和生产开发能力登上了新台阶,哈尔滨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消费城市转变为以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些项目是共和国长子,为全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支援抗美援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市委积极响应中共松江省委《关于扩兵工作的指示》精神,完成扩兵1.3万人的任务。哈尔滨广大人民群众自愿组成了白求恩医疗队、南丁格尔救护队和汽车队、担架队、民工队、战勤服务队,奔赴前线。工人群众夜以继日地生产、加工前线急需物资。为解决前线战士吃饭问题,共生产了300多万斤炒面。全市成立了25个临时军服加工厂,超常规地完成单车服35.1万件、棉军服10.6万件、棉大衣2.6万件、棉被37万床的生产任务。各界人士踊跃捐款434亿元(第一版人民币),可购买战斗机29架,其中工商界贡献最大,捐款315.7亿元(第一版人民币),可购买战斗机21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是抗美援朝坚实的大后方,提供了武器,粮食,医疗。生话军需品和经济供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堪称建筑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东铁路通车后,许多外侨建筑师涌入哈尔滨,他们将各自国家的建筑文化也带入进来。至哈尔滨解放前,外侨在哈、哈尔滨建造了上千座</span><b style="font-size:22px;">欧式、俄式、日式建筑,汇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多种风格,使</b><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城,逐步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建筑特色,堪称“建筑博物馆”。当年,作为主体的西方建筑文化是通过俄罗斯和日本的建筑师传入的。因此,哈尔滨的建筑文化既与西方原产地保持同步,又与其保持了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哈尔滨的建筑里夹杂了多种文化的混血因素。这种气质一直贯穿整个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6年11月2日哈尔滨特别自治卅在此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0年12月8日圣尼古拉教堂在秦家岗(今南岗区)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是教堂之城,包容很多教派,这些教堂都有百年历史,经历了岁月沧桑,如今仍保存在哈尔滨主要城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岗区旧时的街道,及消失的有轨电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已消失的尼古拉教堂。八面体全木卯结构,无一颗钉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尼古拉教堂的侧面,更显其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人们都叫它嗽叭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如今的的这座建筑就是尼古拉教堂的原址。在我小时候,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也见正了教堂的高雅。如今只能看图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的黑龙江日报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霁虹桥原始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旧时老街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火车旧时的原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建成的极乐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始建于1906年乌克兰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靼鞑清真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斯坦尼斯拉夫天主教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6年建造的尼埃拉依教堂,是德国人建造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圣伊谁尔天主教堂。现在在哈尔浜北站附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去的极乐寺,现在是哈尔滨佛学院校址。</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修复的哈尔滨攵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于1930年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也就是哈尔滨人口中的革新街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始建于1908年在如今的呼兰市的一座教堂。也与巴黎圣母院撞脸的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的东北部,有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异国情调的建筑,它就是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座拜占庭式建筑不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景点,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网红打圣索菲亚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完成了从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到全新的发展模式的转换,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跨越,南厂北迁、苏联援建,使哈尔滨市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人民用双手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恢弘的时代华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