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坡赤壁 - 安国寺 - 遗爱湖 - 探亲访友行(六)</p><p class="ql-block">文·摄影/周昕(澳大利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好友王兄就来到我们住的酒店,带我们去东坡赤壁和安国寺玩赏历史古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了解,黄冈市古称黄州,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发生十六次重大战争,包括公元208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此对抗的赤壁之战。</p> <p class="ql-block">苏轼45岁时因“乌台诗案”遭贬谪,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抵达黄州。尽忠朝廷的理想破灭,还受到屈辱的苏轼,初到黄州,几乎不与人来往。在这段时日里,他更多的是到黄州城南的安国寺,焚香默坐,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切进行反思。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但是这时的他对乌台诗案心有余悸,几乎不作诗文。这样封闭而痛苦的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年,苏轼的储蓄花费殆尽。当时苏轼的知交马正卿字梦得,见苏轼衣食无着,便奔走官府,终于为苏轼请得一块在黄州城东一片高坡之上的数十亩荒地,苏轼取名东坡,“东坡居士”从此诞生,成为了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记录了种植水稻的全部过程,研究各种农务。适应了自稼躬耕之后的苏东坡,心情不再沉重。</p><p class="ql-block">但是,苏东坡在黄州农耕生活困苦的感受,在寒食节时,仍然鲜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初五,他回想来黄州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寒食节了,悲从中来,于是挥毫写下了“…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在想起面对难以点燃的破炉灶时的心情,写下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的《寒食雨二首》。正因为痛苦到极致的心路历程挥洒在字里行间,他这随心随性真情流露写下的诗句,成了后世广为流传,加上乾隆“雪堂余韵”的引首和包括黄庭坚、董其昌等人的题跋在内的《黄州寒食诗帖》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几天以后,苏东坡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这首词里,写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完成了对苦难的跨越,走向更加通透和旷达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冈赤壁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最爱去的地方,在长江边上看波涛汹涌,他相继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至今仍然为人称颂的词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生性豁达豪放,喜欢寻幽探胜。</p><p class="ql-block">《前赤壁赋)记载了他携友人到赤壁游览,三更时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赤壁赋》又记录了他半夜爬山,“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在山上“划然长啸”,以至于“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见,苏东坡热爱冒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黄州四年零四个月,共创作诗词文赋750余篇。 现在黄冈的东坡赤壁景区里除了“二赋堂”,还有“睡仙亭”、“问鹤亭”、“栖霞楼”、“留仙阁”、“笛僊阁”、酹江亭等,都有苏东坡驻足创作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有“碑阁”内被世人称誉为国宝的《景苏园帖》全套石刻126块,囊括了苏东坡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72件,给黄冈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游览东坡赤壁,观看苏东坡留下的作品,想象他当时面对苦难领悟人生的心境,不得不让人由衷地佩服和景仰。</p><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文物如果能够好好维护,将是可以永远留传世世代代,作为啟發和激勵后人的历史文化和风骨精神的珍贵宝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文提到苏东坡初到黄州时,修心养性参禅问道的安国禅寺,简称安国寺,位于古城黄州西南城区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根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该寺建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始名护国寺。嘉佑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赐“安国”寺石,并赐玉印一方。自此,安国寺声名远播,成为江淮名刹。</p><p class="ql-block">安国寺前有一青云塔又称文峰塔,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当地人均认为湖北全省风水系于此塔。塔身塔顶均倒塌过,光绪五年(1879年)修复后完好至今。青云塔顶上有一棵韧性很强的大叶朴树,如今树龄已过128岁,为塔中一绝。塔为七层八边形石塔,高43米。底层八面以易经八卦为名,西北乾门为正门。</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旅游结束,黄昏时分,我们在酒店附近的遗爱湖公园散步,绕一圈回到酒店休息。后来才知道,苏东坡在黄州的众多作品中有一篇《遗爱亭记》,赞颂时任太守徐君猷“去而人思之,此之为遗爱”,是一位将大爱遗留黄州、百姓爱戴的好官,遗爱湖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遗爱湖公园很大,是一座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公园里有东坡像、东坡纪念馆、东坡诗词碑刻等,还有以苏东坡的作品或与东坡有关的素材为主题的十二个景区。</p><p class="ql-block">黄冈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历史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好地方。可惜我们这次停留的时间匆忙,还是错过了许多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只好留个念想,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