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珍珠塔景园</b></p><p class="ql-block">珍珠塔景园位于同里古镇石皮弄,南连三桥,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其前身是明代嘉靖年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的府第,传统锡剧《珍珠塔》讲述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此陈府在当时非常有名。如今这个景点经过修复,包括仪门、宏略堂、陈翠娥小姐绣楼、书房、玉兰堂、茹古斋、船坞和后护院等建筑,目前是同里最大的园林。虽然知名度不如退思园,但这里的故事却让人流连忘返。</p> <div>景园由陈御史府第、陈家花园、祠堂、侍御坊等组成,为东宅西园布局。<b><br></b></div><b>珍珠塔景园平面图</b> 珍珠塔景园入口 陈御史府第座北朝南,分为两路。东路,仪门面西,前置左右旗杆,匾额“御史第”,折北依次为轿厅(即茶厅)、砖雕门楼“克遵儒风”、宏略堂、砖雕门楼“景星庆云”、兰云堂、东西双廊道、堂楼(又称绣阁)。从仪门正北进“荣庆”门沿曲廊往前,或从宏略堂前廊即进入西路,依次玉兰堂(又称花厅)、闻香读书楼(又称陈翠娥书楼)、辅房、厨房。两路间设备弄,各进均通备弄。<br><b>陈御史府第大门</b><br>从入口进入珍珠塔景园后是一个院落,穿过爬藤架就是陈御史府第的大门。<br> <b>仪门</b><br>仪门是旧时官衙、府第大门之内的一道门。陈御史府第的仪门庄严古朴,仪门内高悬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钱大昕所写“御史第”匾额。<br> 仪门内侧 进入仪门后是一进院落,右侧一堵墙为照壁(影壁),左面(院北)为轿厅,照壁对面是轿厅。<br><b>照壁</b><br> 院内湖石 地面雕花石板 <b>轿厅</b><br>轿厅是主人或来客停轿、下轿之处。朱红色的轿厅上半部全部是花窗,十分精美雅致。厅堂正中屏风上是漆画《珍珠塔景园》全景图,屏风背面是木刻的《吴江同里湖珍珠塔碑记》,轿厅一侧停放着一乘仿古官轿。<br> 《珍珠塔景园》全景图 《吴江同里湖珍珠塔碑记》 官轿 轿厅后是砖雕门楼“克遵儒风”。通过门楼就进入二进院落,就是宏略堂。<br><b>砖雕门楼“克遵儒风”</b><br> <b>宏略堂</b><br>宏略堂面宽五间,是陈御史府第的正厅,也是主人接待贵宾或举办婚丧庆典的地方。堂名取自“宏图伟略”之意,彰显了主人的抱负。这座建筑气宇轩昂,门窗雕刻精美,细节之处皆体现出了精湛的工艺。 <br> 门窗雕刻 宏略堂前廊 由宏略堂向北,通过砖雕门楼“景星庆云”,就是三进院落——兰云堂。<br><b>砖雕门楼门额“景星庆云”</b><br> <b>兰云堂</b><br>兰云堂又称房厅,是主人家的内宅前厅,也是主人接待亲戚的地方,如今堂内陈设着锡剧《珍珠塔》剧情中的一个场景——“方卿见姑”。<br>锡剧《珍珠塔》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青年男子方卿因家遭变故,中途败落,不得不在姑丈陈王道面前低头借钱赴京应试。然而姑母方朵花却势利无比,百般奚落方卿。正当方卿要愤而离去时,陈王道的女儿翠娥却慷慨地赠送给他银两及传家之宝——珍珠塔。三年后,方卿高中状元,被皇上封为八府巡按。他奉旨出巡路过陈家时,乔装改扮成道童,在陈府的兰云堂内借唱道情之名将其姑母数落一番,令方氏悔愧不已。后来方卿与翠娥小姐喜结良缘。<br>兰云堂内的堂匾由清代著名文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苏州人文徵明所书写。<br> <b>堂楼</b><br>兰云堂之后是第四进——堂楼,有走廊与前面的兰云堂相连。堂楼又称绣阁,一楼为府邸夫妻与丫鬟下人的房间,二楼为小姐绣楼。目前,一楼是供游客拍照的场所,二楼中堂陈列有珍珠塔的模型,两厢是小姐的闺房。<br> 堂楼一楼 <b>二楼中堂</b><br>二楼堂中悬匾“祉猷骈茂”,意思是福气和事业一起蓬勃发达。该匾本应放在一楼中间,那里是主人夫妇的起居室,由于一楼已改成拍摄帝王照的商业场所,只好放到二楼了。<br> 珍珠塔模型 二楼厢房 二楼窗户 从二楼往下看 <b>闻香读书楼</b><br>闻香读书楼位于府第西路,东面通往兰云堂。这里是当年主人的读书之处。当地人也称这是《珍珠塔》里女主角陈王道的女儿陈翠娥的读书楼。<br> <b>陈家花园</b><br>陈家花园位于陈御史府第西面,园内亭台楼阁,分布在池塘周围。<br> <b>清远堂</b><br>清远堂是花园的主堂,位于池塘东南,临水对山,背靠竹坞,四面皆窗,有回廊可通,故又称四面厅,是主人园中宴请宾客之处。<br> <b>廊桥</b><br>廊桥位于池东,似飞虹卧波伸向南,沿廊至清远堂。<br> <p class="ql-block"><b>水流云在轩</b></p><p class="ql-block">水流云在轩位于廊桥北,为一傍水建筑。“水流云在轩”取自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诗句的含义是:江水缓缓流动,与我的心一样不去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p> <b>茹古斋</b><br>茹古斋是位于廊桥东面的一座两层小楼,登轩观景,视角自然不同。<br> <b>浮翠舫</b><br>古代江南水乡出行以船代步,停泊于曲桥北侧碧绿池水上的石舫,犹如浮在翡翠之上,故得名“浮翠舫”。以前主人闲暇时,与名儒雅士、文人墨客坐在画舫内品茗把盏,谈诗论画。<br> 浮翠舫前池中锦鲤 <b>曲桥</b><br>浮翠舫前有一石板曲桥横跨碧波。不少游客喜欢在曲桥上拍照留念。<br> <b>桃园观瀑</b><br>浮翠舫向西有一座湖石假山,小兰亭俏立在假山顶,一挂瀑布从亭前飞流直下, 假山下的山洞叫做“桃源洞”,此景称为“桃园观瀑”。<br> 桃源洞 <b>景明轩</b><br>从桃园观瀑沿湖向南,在水池的西南角上有一座水榭叫景明轩,景明轩为歇山顶,靠水一边设有美人靠,与水流云在轩隔水遥相玉立。景明轩水榭临水,春和景明,波光如碧,故取其名。<br> <b>绿秋亭</b><br>从景明轩沿小路往南到绿秋亭。绿秋亭柱前挂有对联:“鱼乐焉知人乐;泉清不若心清”。站在绿秋亭中,正面对石舫。微风吹来,池中石舫倒影起皱。如同油画般动人。<br> <b>曲廊</b><br>绿秋亭向东,经清远堂至水流云在轩,沿湖都有曲廊连接。<br> <b>戏台</b><br>石舫东北有一庭院,为枇杷园,院内有一座戏台,是陈府在逢年过节、春学秋祀、祭祖酬神时唱戏用的。戏台为歇山顶结构,雕龙画栋,金碧辉煌。戏台屋檐下有匾“承平豫泰”,意为太平盛世之际,以音乐歌功颂德。<br> <b>戏台藻井</b><br>戏台顶部的有一个凹进去的大洞,被称为藻井。这个设计可以让演员的声音集中起来,将其传输到顶部的位置。从顶部小洞传出的声音宛如水流般四散开来,增加了声音的混响效果和环绕感,让观众感受到更加鲜明的声音与音乐。<br> 珍珠塔景园在明代陈御史府第古迹的基础上,经过修复,再现了当年的盛况,成为目前同里古镇最大的园林。 <b> 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b><br>在退思园外的古镇中心广场,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中国同里影视摄影基地”,在石碑四周的地面有许多石刻,石刻上的文字记录了在同里拍摄的影视剧。这些年,有大批影视剧组曾在同理取景,《包氏父子》剧组第1个进入同里,第1个来拍摄的海外剧组是《戏说乾隆》,《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花园,电视剧《家春秋》里的高府等,都可以在同里找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