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要去曲阜了。不同地方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大明湖会让人心生浪漫,趵突泉会让人满口生津,泰山会给人带来登顶的豪迈之气,而想到曲阜,我内心会有更多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从泰安到孔庙开车要两小时。导游先为我们介绍今天的行程,然后讲了孔子的出生。</p><p class="ql-block">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殷商的后代,前代流放到鲁国。他人品出众,力大如虎。有一妻一妾,生有九女一子。可是这个儿子还身有残疾。叔梁纥七十岁时去颜家求亲,16岁的颜徵在答应嫁给她。因叔梁纥年岁太大,难以生育,于是去尼丘山求子,后得孔子,故名丘,字仲尼。</p><p class="ql-block">据说孔子生下时相貌奇丑,大脑门,鼻子外翻,龅牙。孔子身高过1.9米,和他父亲一样力气大,据说能徒手掰开城门。在历代孔子的画像中,他就是有龅牙。这正是所谓的圣人异像吧。</p><p class="ql-block">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颜氏带他来到曲阜,孔子在此地长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有薛导生动的讲解和山东快书的才艺表演,不知不觉就到了孔庙。孔庙孔府孔林被称为三孔,是通票。只要出示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的照片,就可以免票。想起那天在千佛山,要出示教师资格证或者三十年教师荣誉证,就可以免票。看来不愧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对教师还是挺尊重的。</p> <p class="ql-block">我和钟钟赶紧在曲阜孔庙前合影,毕竟这里纪念是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我们的祖师爷。</p> <p class="ql-block">孔庙最早建于鲁哀公时期的公元前478年,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关于孔子的生卒年月我记得一清二楚。他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73岁。民间有一种说法,竟然把73定为人寿命的一个尺码。(我们凡人又怎能和圣人相比?)。还有好多专家建议,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可见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孔庙占地三百多亩,纵长630米,横宽140米,约十万平方米。大多建筑是明清两代的,特别是雍正皇帝时期,命大修孔庙,扩建成现代的样子。全院共九进院落,分左中右三路。我们走中路去大成殿,中间一路最为宽阔,所经过的门楼大多气势磅礴,宏伟高大。</p> <p class="ql-block">中间门口两侧各有一个小门,两侧对称。院子里古柏苍翠,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杏坛。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是他的四十五代孙所建。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所以叫杏坛。</p> <p class="ql-block">孔子创立了中国的私人教育,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其中四大弟子最有名气,颜回,以德行著称,也是孔子最爱。子路善于从政,冉求最有军事才能,子贡善做生意,最有钱。和范蠡、吕不韦等并称。</p><p class="ql-block">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愧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更是个思想家。他崇尚周礼,推行仁爱,可在春秋末年战乱时代,他的思想却很难得到赏识。后世才逐渐认识到他思想的伟大,并不断地把它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从汉武帝之后,就不断赐予孔子各种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称号是元朝皇帝赐封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孔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人们在这里祭拜孔子,我也虔诚叩拜,感念他留给中国并影响到东亚的儒家文化。</p><p class="ql-block">仁义礼智,温良恭俭,这些美德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表现于我们的言行中。</p> <p class="ql-block">细看大成殿里的孔子,头上戴的竟然是皇冠,有冕旒。是啊,孔子已经被封王了,大成至圣文宣王!古代王有无数,可圣人不多。亚圣孟子,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等等,但哪个又有孔子的贡献大呢?所以他是至圣,至高无上的圣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成殿里的两个廊柱,上有对联写到: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p><p class="ql-block">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警醒世上的普通百姓,流传下不朽的名篇佳作,诗书礼易春秋等,永远流传着道和法的精髓;文采高绝,有不同寻常之气,像江河湖海一样澎湃、泰山一样雄伟,凤毛麟角一样稀少,难道说得不是圣人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对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的孔子总结性的评价。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深度游览孔庙,孔庙中的碑林和其他建筑也无暇观赏,就出了孔庙东东侧门,穿过一段商业街,到了孔府大门。</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孔府大门。孔府是孔子的嫡长子以及嫡长孙和他们的家眷居住的地方。也叫衍圣公府。这座孔府是明朝所建,被称为天下第一府。</p> <p class="ql-block">进了门,院子里有两棵巨大的槐树,古人说,门前种棵槐,升官又发财。管管人家会种,寻常百姓不种。</p> <p class="ql-block">槐树下放着一排排长木登,逛完孔庙的游客都在这里休息。</p> <p class="ql-block">这道门叫崇光门。明朝皇帝朱厚熜给孔家赐了一个匾额,上写恩赐崇光。这道门一般不开,只有皇帝来了才会在十三声礼炮中打开,文武百官走两边,文左武右。乾隆年间孔府在朝官员75位,富贵可以比肩王侯贵族。</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升堂办案的地方。明清时期的衍圣公是正一品文官,八宝暖阁上绣的是仙鹤。</p> <p class="ql-block">这些全是衍圣公的身份象征。其中最有份量的就是“袭封衍圣公”。衍圣公是个爵位,宋仁宗封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愿为第一任衍圣公,意思是衍袭圣意。从他开始一直延续到第77代孙孔德成,衍圣公存在了将近88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前一个门下有个凳子叫阁老凳,也叫冷板凳。据说严嵩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第64代孙孔尚贤。后来严嵩倒台,来孔家求情,就坐在这条凳子上,可左等右等也不见孙女婿出来,恶贯满盈的严嵩只有灰溜溜地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块挡门石里边是孔府处理家族内部事物的地方,外边是接待外客的地方。它的寓意是开门见山,让来人有话直说,不要曲里拐弯。</p> <p class="ql-block">这块匾额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家的。乾隆皇帝有一个女儿,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相士算命后,说这颗黑痣“主灾”,必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赫的人家才能“免灾”。比王公大臣更显赫的人家,当然只有山东曲阜的孔府了。于是,乾隆皇帝有意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的第七十二代嫡孙孔宪培。</p><p class="ql-block">可是,清朝祖制满汉不能同亲。为了避开这一祖制,乾隆皇帝将女儿过继给汉人大臣于敏中作义女。随后,再以于敏中义女的身份嫁给孔宪培。</p><p class="ql-block">但是乾隆帝的女儿嫁到孔家后,婆媳关系不好,于是他就赐了这个匾额“六代含饴”。希望六世同堂,和睦相处,就像吃了饴糖一样甜。</p> <p class="ql-block">这块像搓衣板的石头,据说是孔家人犯错后被罚跪的地方。也有一说是晾晒墨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府内宅的一副画,画上的神兽名字叫做贪,据说也是龙的儿子。他已经得到了八仙的宝贝,还想吃掉太阳,最后被太阳活活烧死。这是告诫子孙,要知足常乐,不要太贪。</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氏一族举行婚丧嫁娶礼仪的地方,现在的布置是第76代孙孔令贻的母亲过八十大寿时场景的复原。这个寿字是慈禧所写。</p><p class="ql-block">孔令贻一生都在求子的路上,他死后儿子孔德成才降生。孔德成成为中国最后一位衍圣公,生于1920年。1935年他辞去了衍圣公的爵位,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近千年的衍圣公这一封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府的后花园,这副画据说是一个下人所画,没有留下名姓。但这条路在180度范围内,怎么看都是朝向你的,这叫天无绝人之路!在我看来,这副画也不算神奇,就因为这条路越来越宽,几乎占了整个底边。奇怪的倒是水中倒影,怎么和地面的山不一样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花园除了那幅画以外的又一个奇观:五柏抱槐。象征孔氏一族风雨同舟,抱团发展。</p><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戴着耳机,还紧跟在导游之后,唯恐漏掉她说的每一句话。她精彩的讲述让我们更加清楚了孔府这座宅院,也更加敬畏孔子及其后代。</p> <p class="ql-block">此时是下午一点,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从孔府后门出来,有马车带我们去孔林。</p> <p class="ql-block">马车夫说这匹马是蒙古马和俄罗斯马的杂交品种,适合拉车。他由此又讲到了当年的蒙古军西征,讲到了马的品种,又引申到东西方人种的差异。一个马车夫竟然如此博学,真不愧是孔子故乡!</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孔林大门。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葬园林。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现有10万座坟墓。不是每一个姓孔的人都能埋进孔林的。有五种人不行,出嫁的,出家的,夭折的,犯法的,赐姓孔的。这就是所谓的“五孔不入”。</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景观车在孔林里转了一圈,经过了较大的孔令贻的墓,还经过了写《桃花扇》的孔尚任的墓。墓地里苍松翠柏,就像一座密林。</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孔子的墓地。孔子墓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墓的左边是他的儿子孔鲤墓,前边是他的孙子孔伋的墓,孔伋就是子思,他是孟子的老师,是他把孔子的思想传给了孟子,才使得孔子的思想得到发展,所以他被称为述圣。这样的布局意为携子抱孙。</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孔子墓前子贡为老师守灵的地方。别的弟子都守孝三年,而子贡却守孝六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空旷的孔林里游走,孔子说过的那些话似乎在树林上空回响。“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又在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了它给予我力量,人生似乎有了目标,就连死亡都不用惧怕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孔游完,我们的旅程也结束了。卧铺一晚就到家。车上,我和钟钟闲坐聊天,她猛然发现自己的白格子裤子上有一滴红色的东西,她喊着,这是啥?怎么头上也有?旁边一个女的拿着圣女果赶紧道歉。钟钟大笑:我就说呢,原来是天降西红柿雨!我们都跟着笑了起来。一句玩笑就化解了争端,这就是她,不计较,不小气。</p><p class="ql-block">过了一会儿,一个老人经过,把桌子边上一个女士的垃圾盘撞掉了,乱洒了一地,老人有点愧疚,赶紧去列车员那里要笤帚。只见这个女子说道,没事没事!然后蹲在地上用手把垃圾全捡起来。看到这些我有些感动,以前在拥挤的人群中经常见到大家碰撞后的争端,现在大家都如此宽容,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舒心了。这才是礼仪之邦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孔孟文化陶冶的中国人该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前几日我家LD在老家参加了一场白事,回来就感叹不已。村子里好几家人都把把自家种的菜提了过去。村里有个弱智,大家吃饭时都特别照顾他,给他夹菜。再没有过去菜一上桌就被抢的现象了。村子里的人互相关照,互相帮助,看见的人心里都是暖洋洋的。</p><p class="ql-block">来山东是我去年的梦想,最初是淄博烧烤城的气氛吸引了我,我就一直想看看孔孟之乡的仁义温良,这次虽然没有到淄博,但在山东,我不仅看到了美景,也体验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