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团史 话传统 忆峥嵘岁月——解放军原223团战友杭州联谊会纪实

阿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合影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合影之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左起前排:钱如新、沈利,后排:何昌波、金正勇、陈光亮)</span></p> <p class="ql-block"> “风雨无阻战友情,相聚只为见一面。”2024年6月26日,解放军原工程兵建筑第223团72名战友与“军嫂”相聚杭州,讲团史,话友情,忆峥嵘岁月,纪念建团60周年和杭州籍战友入伍55周年。</p> <p class="ql-block">  六月的江南正是梅雨季节,是多雨的天气。早上九点钟前,天气好好的,本以为老天作美,昨天下大雨,今天举行战友聚会,天放晴了。俗话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下子就变得阴沉沉的,乌云布满了整个天空,风也吹起来了,吹着梧桐树叶沙沙作响。早上多云晴好的天气却好景不长,天空又下起了雨,越下越大,似乎想阻挡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聚会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但接连不断如线的雨滴,阻挡不住战友相见相聚的迫切心情。在杭州的战友打着伞,从杭州的东南西北早早赶来聚会饭店报到,更还有从上海、江苏吴江、浙江绍兴、嘉兴等地乘高铁、轻轨或地铁赶来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80岁高龄的老团长钱如新夫妇一早从绍兴出发,9点不到就到了杭州地铁5号线城站出口了。昨天我说好要去接他们的,可我的汽车今天是限行尾号,高峰刚过九点开出一会就接到钱团长已到城站的电话了,没有办法履行去地铁站出口处接他们的承诺了,内心顿感十分抱歉。</p><p class="ql-block"> 战友久别重逢,今日相见,相互握手、拥抱、笑谈、拍照,场面十分热烈。有的战友自部队分别四、五十年了,今朝才见面,心情十分激动。有的特地为了今天的见见面,握握手,叙叙旧,拍拍照,不怕路远,冒着大雨,赶来参加联谊会。正如上海籍战友汤闯新说的“风雨无阻战友情,相聚只为见一面。” 汤闯新、刘灿付两人早上赶来,下午就返回。杨小毛等6人从江苏吴江,早上起了个大早,冒雨赶来,早晨经南浔转湖州坐高铁来杭参加联谊会,当天回不去又下大雨,在杭住宿一夜。他们8位来回奔波不辞劳累,只是为了与老领导老战友见上一面,真的是战友情深。</p> <p class="ql-block">  今年85岁高龄、1959年入伍的老医助蓝则友携夫人一起来参加战友聚会,他是今天聚会中入伍最早、年龄最大的一位老兵,可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犹如春风得意之感觉。是啊,身体健康长寿是最大的“资本”,他现在还经常扛着“小钢炮”(即照相机)到湖边、河边等地拍各种各样的鸟类,这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摄影技术顶呱呱。这次来参加聚会的战友绝大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兵,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器官总有衰弱,有的腿脚不便,有的抱病而来,这是战友情深啊。 </p><p class="ql-block"> 战友想聚会大多是找个理由,入伍几周年,建团多少周年,但更多的是不要什么理由,想念战友了,想聚就聚。这次223团战友杭州联谊会,发出倡议不到时7天,就得到 70多位战友报名响应。杭州联谊会以纪念223团建团60年为大主题,其中又是杭州战友入伍55周年纪念,内容更为丰富多彩。特请钱如新团长、沈利参谋(后任浙江省、福建省武警总队副总队长)讲讲团史,与大家一起追忆往昔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张立东介绍部分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同志蓝则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樊岭主持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  因为等远道赶来的上海、吴江战友,联谊会11点正式开始。在战友樊岭、刘军的歌声和刘灿付的诗朗诵中,联谊会拉开了帷幕。</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杭州籍战友樊岭,开场白先十分自豪的介绍了家乡杭州与西湖。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湖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是出了许多神话故事的地方。樊岭战友讲到西湖时引用了“老市长”苏东坡著名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月,是西湖荷花盛开的季节,宋代杨万里诗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樊岭战友说,荷花绽放给战友们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  樊岭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忆说:1969年3月6日,杭州新兵344人穿着崭新的军装,离开美丽的西湖,离开白娘子许仙断桥相会的梦幻而有天堂之美誉的家乡,告别父母及兄弟姐妹,“义无反顾”奔赴部队,到建德、长兴的山沟沟,担负国防施工打坑道。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反差很大,天壤之别啊。但杭州战友不怕苦不怕累,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奋勇地坚持下来了。55年过去了,许多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战友们的相互交谈中,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钱如新团长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讲话后,第一个请原223团团长钱如新讲话。团长钱如新1961年入伍,历任223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钱团长是第223团第三任团长,是由223团战士成长为223团团长的独一无二之人,是一个从建团到该团撤销这部完整剧的唯一经历者、见证人和活字典。因此,他对223团历史情况最有发言权,最具权威性。</p> <p class="ql-block">  .钱团长十分动情地讲述了建团和18年的历程慨况。他讲到建团时,纠正了一些不妥的说法。钱团长回忆说:“舟嵊要塞区驻军原是22军下辖64师,65师、66师三个师。1963年夏,当时我所在的岱山守备三营奉命调到宁波鄞县宝幢,整编为南京军区后勤部营房建筑工程营,归十三分部管辖,负责明堂岙工程建设。10月份第一批上海、台州的新兵到部队。1964年底老兵退伍后,开始建造住房等扩编准备,编为团三营。后从舟嵊抽调来的编为一营,营长肖永瑜(后任223团副团长),教导员史乃池(后任223团副政委、健在)。从一营,三营及后勤其他部队抽调的干战组成二营。从后勤直属部队抽调一批从事汽车、修理、机械、医务等人员到团组成直属连队。所以建团时间是1964年。1965年1月,我还被选为223团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到江山参加了会议。1965年3月9日,是223团第一批金华籍(包括现在的衢州市,原隶属金华地区)新兵训练结束时的一次检阅,授军旗也是检阅活动的一部分,但并非此日才建团。至于‘6539’,这是223团对外代号,番号是工程兵建筑第223团。番号、代号,都是总参编制的。”60年过去了,钱团长对许多往事记忆犹新,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作者曾向兄弟部队222团1964年11月入伍的浙江永康籍老兵吕法根政委(曾任14分部组织科科长、13分部组织科科长、解放军第101医院政委)了解,他回忆说,222团是1964年9月成立的,代号为“6538”。223团成立要比我们222团稍微晚一些,应该也是1964年建团的。</p><p class="ql-block"> 钱团长和吕政委都认为223团建团于1964年,具体什么时间有待去军队有关档案室查证。把223团的代号“6539”,解释为1965年3月9日是建团的日子,这是想当然的“数字游戏”。因为历史原因,223团没有正规编写出版过团史,时间久了,容易以讹传讹,应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正本清源,把错误的说法纠正过来。</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并交恶后,美苏两霸对我国虎视眈眈,面临国际形势十分严峻。2021年2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写道:“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三线建设开始启动。”在毛泽东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令下,中央军委先后组建了铁道兵和工程兵。在这种情势下,工程兵建筑第223团应运而生,于1964年在浙江省江山县贺村组建,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及国防施工。十多年后,根据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战略转变,223团于1982年底整编撤销。223团从1964年建团到1982年底撤销的18年战斗历程中,先后在浙江宁波市宝幢明堂岙,建德县寿昌泥潭底、乌石、排塘,丽水市城北,长兴县吴山渡、深碛里、小浦;安徽省灵壁县北山、繁昌县孙村大磕山油库、南陵县联三、宣城县水东,六安县苏家埠,霍山县但家庙张冲、陆冲,金寨县马店;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徐州市铜山县等地方,全团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作风,修筑了一条一条地下长城——坑道洞库,都留下了工程兵建筑第223团官兵的足迹。作者曾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南陵县联三、江苏省江浦县和安徽省霍山县张冲工地的坑道施工。</p> <p class="ql-block">  当年可以号称为“千军万马”、最多时全团有4000多人,其中干部400多人的223团被撤销,许多干部战士都感到惋惜与痛惜。撤编后不少将建成的工程项目以及很多工程机械装备被废弃,特别是经过十多年艰苦奋斗锻练成长、具有丰富经验的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人才面临流失。223团撤销后,大批干部安排转业,有一批干部调整到几个分部机关和仓库、医院等单位。</p> <p class="ql-block">  223团建团至1969年归13分部管,1970年起归14分部管,1979年底开始直到1982年底撤销,归15分部管。曾先后使用6539部队和83474部队两个代号。1982年底,223团完成了历史使命,上级命令撤销,整编为一个工程营,归14分部领导。2016年原223团军务股股长姚才星曾发过一个微信帖子“由一个营来,仍由一个营去”。讲述了223团怎么来的一些情况。“223团由舟嵊一个守备营扩建而成,最后又缩编为一个工程营而去。但223团的战友们却永远牢记着曾经战斗在各个工地充满激情的历史岁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沈利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同志沈利讲话。沈利于1963年入伍,历任223团2连指导员、宣传股干事、施工股参谋,后在228团、14分部任职,后任浙江台州武警支队支队长、浙江省武警总队、福建省武警总队副总队长等职。他对223团的历史尤其是建团情况也是了解的,与钱团长有同样的意见,223团应该是在1964年军委和总参下达命令组建的。他讲话中还认为,大家年纪越来越大了,一般情况下战友聚会以连为单位组织比较好,原来在一个连队,战友们相互认识,熟悉的人多,聚会规模不宜太大,这样容易组织,安全保障也好做。</p><p class="ql-block"> 223团多才多艺的老战友、军旅书画家陈光亮讲话时,他很谦虚地说,自己是个新兵,参加战友聚会见见老领导老战友,是十分高兴与开心的事情。原来要回温州参加书画展览,战友聚会很难得,还是先“服从”这次战友联谊会。每次通知召开战友会,都是乐意的积极参加,平时与一些老领导老战友保持联系,战友情谊时间越长越珍贵越坚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陈光亮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金正勇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 作者借此机会,向大家通报了2024年5月30日至31日,受东部战区南京江浦部队邀请,解放军工程兵原第223团3营5位老兵重返当年国防施工坑道工地、现在的仓库部队,参观军营变化、宣讲奋斗传统,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情况。事前事后,都分别向钱团长、王政委和修主任作了汇报。后来,钱团长看到了有关报道,发微信给我说:“你们做得非常好!你们为‘消失’了42年的二二三团争了光,我这个老兵谢谢你们!”这次活动情况,6月20日央视军事、6月22日《人民日报》视频和6月28日“东线联勤兵”先后作了报道,对于激励部队官兵,鼓舞退役老兵,起到了很好的正能量影响作用。</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随后开始聚餐,在边吃边聊中,一些战友追忆过去的峥嵘岁月。战友们边喝边说,频频举杯,相互敬酒。时而樊岭、刘军和刘灿付三战友献上军歌,在觥筹交错,歌声绕梁,气氛非常热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志祥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刘军高歌一曲)</span></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随后开始聚餐,在边吃边聊中,一些战友追忆过去的峥嵘岁月。战友们边喝边说,频频举杯,相互敬酒。时而樊岭、刘军和刘灿付三战友献上军歌,在觥筹交错,歌声绕梁,气氛非常热烈。</p><p class="ql-block"> 席间,联谊会主要组织者之一张立东战友又重点推荐介绍了几位战友,如今天参加聚会中入伍最早年龄最大的老兵老医生蓝则友、223团杭州籍1964年入伍最老的兵王志祥、还有在部队提干或任领导职务的杭州籍老兵何昌波、陈克林、蔡国强、方云水等。其中1968年入伍的常州籍老兵姚新生军医跟随一军一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和1972年入伍的吴江籍老兵计荣祥与当年223团抽调的200多人编入兄弟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的军旅生涯中真正经历了战火的考验与洗礼,因此他们的出现赢得了战友们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两位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两位召集人)</span></p> <p class="ql-block">  张立东战友还介绍了担任过地方政协委员的陈林海战友、本次聚会发起人之一及会务组主要成员谢国强和担任二连、四连、六连战友群“群主”的战友,出版美国问题研究专著的上海籍战友汤闯新。有的讲了话,作了自我介绍,有的站起来与大家见面挥手致意。许多战友转业或退伍到地方工作后,干得风生水起,很有成就,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或骨干力量,有的还担任一些重要职务,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可惜因时间紧,没有一个一个介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汤闯新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家边吃边聊中,滔滔不绝,尽情倾诉,激情四射,感慨万分,战友相聚相互间似有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的话。过去激情燃烧岁月都是故事,往昔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十分危险的工作,今天一切都在笑谈中。</p><p class="ql-block"> 这次参加聚会的战友,从团长、总队长到战士、“军嫂”都交了100元钱会务费。开始会务人员不要沈总队长交了,可他坚持从楼上走下去自己交。他说;“我也是223团的一名战友啊。”这样,会务组“一视同仁”收下了。 可以说也是体现了经济民主与人格平等。</p><p class="ql-block"> 书画名家陈光亮战友最近出版的《陈光亮书画集》送给战友。作者本人也羞羞答答把自已多年积累的文字材料整理出版《春风化雨》送给战友们翻看与指教,能博得战友们一笑也就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  席间,老战友们纷纷拍照合影,有的以原部队单位、有的以地区、有的以同学合影留念……以“223团部队杭州老兵”制作的“向最美退役军人致敬”旗帜,更加吸引了老战友们,都借此合影留念,不仅是杭州老兵必拍,而且外地来的老战友也拿这面旗帜拍照留念。老战友们不但要争当“最美退役军人”,而且本来都是“最美退役军人”。</p> <p class="ql-block"> 这次联谊会始终在平等、随和、友谊、朴实、热烈的气氛中进行。</p><p class="ql-block"> 战友相聚虽然时间短,但其影响与反响很好。许多战友在一些战友群发了“热烈祝贺223团杭州联谊会圆满成功”之类的贺词,说明战友的心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借此衷心感谢参加会务筹备与组织服务工作的谢国强、张立东、樊 岭、余妙铨、董新民和后期对一些照片修饰加工的朱国胜等战友。衷心感谢支持与关心这次杭州联谊会的所有战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刘军又献歌一首)</span></p> <p class="ql-block">  相聚难,别更难。又到了分别的时候了,我们几个送沈总下楼,并目送雨中撑着伞、走路有点蹒跚的沈总,慢慢走。雨下得很大,我开车送钱团长夫妇和一名同行的战友到城站上地铁,就此挥手告别,辛苦老团长夫妇啦。</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依依不舍,一一握手,挥手告别,互相一遍又一遍的叮嘱:请保重身体,下次再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刘灿付朗诵诗一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张伟战友贺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五三九部队战友群部分战友祝贺词)</span></p> <p class="ql-block">  又见杭州聚会盛况,部分远途而来的各位领导和战友冒雨赶路,悉数到场,其氛围令人动容,象是当年的红色基因永不消逝却仍在延续一样。根据正勇战友视频介绍,不难看出聚会场景之热闹,井然有序,足见与谢国强、张立东,金正勇等许多战友精心准备,严密组织指挥下是分不开的,使之聚会得以顺利开幕,完满结束。这次聚会宣教议程突显,中心突出,宣者眉飞,听者贯注全神,还真不全知道我们团蕴着如此巨大的凝聚力与精神力量,真叫人获益良多,感概万分。从而也清楚知道223团的成立史、发展壮大史以及她的消亡史。质本洁来还洁去,从营级起始的发展壮大到不断缩编的营级单位的殒落,令人费解中甚感喜忧参半,今能在每次聚会里找到当年的你我,又在遐想当年风雨同舟时,幡然又画上了一个句号的醒悟...。当然所谓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是我们所考虑的问题,但似乎感到没有了部队的番号深感痛惜,从此找不到了我们今后的探望娘家,仅能找到飘散的落单孤雁,不勉有点怅然若失。</p><p class="ql-block"> 杭州聚会完满结束,并分享着其收获成果。这次的美篇做得甚好,图文详情,介绍清晰,层次紧奏,一目了然,能更全面了解我曾经当兵入伍的那个永志不忘的223团,使我更深深地眷恋着与战友朝夕相处的那一块草棚营地。(张福明.2024.7.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