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4)——广胜寺

闲梦悠远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0公里霍山南麓,东汉建和元年创建,唐代宗御赐“广胜寺”意为“广大于天 胜名于世”,元大德七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屡经修葺。广胜寺景区主要由上寺、下寺 、水神庙组成,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中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是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全寺之中瑰宝众多,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宝库,其中飞虹塔 、水神庙元代壁画、《赵城金藏》并称为“广胜三绝”。</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有“三最”之誉——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完整且年代最久远的唯一一座五彩琉璃塔,于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由正觉和尚开始建塔,以后屡废屡兴。到了明代,一位叫达连的大师又募化资金、设计图案,进行了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历时12年建成。塔身通高47.6米,因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清康熙年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飞虹塔安然无恙,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  秋风拂过,塔铃叮当作响。举目仰观,虔诚之情油然而生。院内飞虹塔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十三级,系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15年—1527年)增建,通高47.13米,塔身由青砖砌成。</p> <p class="ql-block">  塔身各层皆有琉璃出檐,用七色琉璃装饰,各面均砌筑有佛龛、门洞和枋心,内置佛、菩萨、童子像,门洞两侧镶嵌琉璃盘龙、宝珠等饰物,另有花卉、人物、翔凤、狮 、象等琉璃构件,一层一组图案,形式多样,精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  每层八面,表面镶嵌蓝、绿、黄、白、褐五彩琉璃雕饰,层层各异,面面不同,完全仿木结构建筑,倘若细细观瞻,可见龙凤鳞爪,跃跃欲飞;佛陀菩萨衣袂飘逸,凝重肃穆;金刚力士盔甲鲜明,威风八面;和尚憨态可掬,童子活泼可爱,动感十足,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  整座琉璃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更为壮丽,赤、橙、黄、绿、青、 蓝、紫,胜似道道彩虹,闪闪发光,欲飞似动。因为这一奇妙的景色,人们称为“飞虹塔"。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募资营建飞虹宝塔的达连大师,他的法号为“飞虹",后人为了纪念他建塔的功德,就把这座宝塔命名为"飞虹塔”。 </p><p class="ql-block"> 1958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中国四大名塔》,飞虹塔就是其中之一。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便把这里选为《扫塔辩奇冤》的拍摄场景。 </p> <p class="ql-block">  寺内国家宝藏《赵城金藏》是金代初年山西潞州崔员外之女崔法珍断臂发愿,募化刻印出的一部皇皇巨著,该藏经以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和少部分《契丹藏》为底本,历时30年完成,因发现其收藏在赵城的广胜寺故名《赵城金藏》。</p> <p class="ql-block">  由于全世界保存下来的金代全藏刻书极少,其他流传下来的金代藏经仅有十几卷,因而这部留存多达4000余卷且较为完整,又是传世孤本的《赵城金藏》,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在广胜寺上寺看完琉璃塔之后,前往广胜寺下寺。从广胜寺的上寺到下寺,两者之间很近,直线距离约500米。</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下寺正殿,始建于东汉,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是元代重要佛教建筑遗构。</p> <p class="ql-block">  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广胜寺时,对上寺、下寺、水神庙、飞虹塔等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并对飞虹塔、广胜寺的梁架结构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世人只知道广胜寺的经藏之美,不知道广胜寺建筑的奇特性。</p> <p class="ql-block">  下寺毗邻的水神庙,是传说中霍泉水神的祀祠,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也是水神诞日,霍泉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万年以前,这一地下水从山脚磐石中喷发而出,泉水清辙见底,在此汇集成潭,为水神庙一胜迹。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明应王殿的主体壁画,其实是《祈雨图》,这才是建造这座大庙的主要目的。画面正中是水神明应王,头戴皇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足蹬高靴,端坐龙椅,面露威严,双目有神,直视前方。在他的两旁,依次列队排开着文武大臣及宫娥神鬼。</p> <p class="ql-block">在水神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画,尤以南壁东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全国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1998年,该画与古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其壁画精美水平丝毫不亚于敦煌,尤以水神庙南壁东侧的“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壁画为佳,这组壁画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组不以宗教为内容的壁画,壁画刻画细腻 ,人物传神,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作为一座艺术宝库,可以说当之无愧,不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经典典籍,还是绝美壁画都非常值得一观,无愧于“广大于天 胜名于世”的称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