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懋功会师 第一节 攻占天全 <p class="ql-block">一、夺占化林坪</p><p class="ql-block"> 安顺场渡口丢失后,重庆行营参谋团和刘湘急电杨森派有力部队到荥经、天全、芦山防堵红军东进雅安,威胁成都。杨森分别调第5、第6混成旅到荥经地区、第4混成旅沿雅河到天全、王泽旅经荥经到芦山堵击。5月29日红军飞夺泸定桥,国民党的大渡河堵击线彻底崩溃,荥经、天全、芦山、兴安,便成了雅安、成都的第一线,而攻取天全、芦山一线,又是中央红军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必走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渡过河的红军原本南向汉源往清溪、富林扼阻国民党中央军和湘军等过河,为赤化四川做准备,但后来得知清溪驻有川军四个旅,为避免与敌纠缠,遂决定迅速北上,经天全、芦山、宝兴等县,尽快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p><p class="ql-block"> 6月2日,军委发布《关于红军夺取天全、芦山行动部署》,决定分三路前进。红1军团(缺左权、刘亚楼率领的第5团)及5军团为右纵队,归林彪、聂荣臻指挥,取道胡庄街、凉风顶、牛屎坡、石坪、小河子及其以西平行路,向芦山或天全前进。5军团佯攻监视清溪、冷饭沟之敌;红3军团、军委纵队及第5团为中央纵队,以战备姿势取道化林坪、大桥头、水子地向天全前进;9军团罗炳辉率两个主力团和特务连为左纵队,由泸定赶占天全,何长工率余部在泸定桥警戒追敌。</p> <p class="ql-block"> 安顺场抢渡成功后,红1军团1师曾在海子山至冷碛一举击败川军第24军杨开诚团,占领龙八埠,敌旅长袁国瑞急忙召集附近溃敌随杨开诚一起退守化林坪,企图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势,阻止红军右纵队北上天全。 </p><p class="ql-block"> 30日,红1师攻占化林坪,杨开诚率溃军退往镇北西面的悬崖,并集中了大量的武器和人力,企图固守镇后的飞越关垭口,将红军挡在华林坪。垭口其实就是一条羊肠小道,敌人在工事前布满地雷。这里距离泸定桥只有一百三四十里,尾追的敌军若渡过泸定桥,只要一天多的时间就能赶到,因此红军先头部队必须尽快拿下该垭口。</p><p class="ql-block"> 6月1日,红2师陈光师长和刘亚楼政委在给第4团2营副营长兼6连连长的黄霖下达夺取飞越关的指示后,问“还有什么困难没有?”,黄连长回答“没有。”但他脸上微微露出的难色,还是让刘亚楼看出来了,他只好如实回答,“连队已经一天多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了。”刘政委转身问“师机关、直属队还有多少干粮,全部拿出来!”</p><p class="ql-block"> 6连的战士接过师长、政委递来的干粮,三口两口就吃好,然后在黄连长的带领下,冒雾穿越一片枯树遍地的森林,到达西面悬崖的侧后。因为悬崖太陡,敌人并没有在这里布置兵力。6连的战士先从乱麻一样盘根错节的野藤、荆棘丛中爬上去,然后搭人梯翻上长满青苔的石壁,最后又利用相邻的几棵大树做“梯子”,攀上川军侧翼陡峭的山峰。当发现敌人正在烤火取暖时,黄连长毫不迟疑,在一顿机枪手榴弹后,带着部队一齐从上扑下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终于抢占了敌人主阵地,打开通往天全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此战,红6连伤亡三十多人,3排排长壮烈牺牲,2排排长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2师领导特地批准将他们的建制补全。“敌死伤遍地,俘官兵二百余,缴枪二百余支,手榴弹数百,子弹无数”,杨开诚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p> <p class="ql-block">二、三路攻天全</p><p class="ql-block"> 在红军进入天全前,川军刘文辉部李全山团、杨森部杨杰生旅、夏炯旅及地方民团等构筑了自两路口、紫石关、天全县城、始阳镇,至飞仙关一线的天全河防线;杨森部第4混成旅和刘湘部王泽浚旅到达后,又在天全、始阳、芦山一带分别构筑阻击线,全力阻挡红军北上。而一直尾追红军的薛岳部周浑元、吴奇伟、湘军李韫珩及川军24军的刘元璋、杨学端部已追抵冕宁、安顺场一线。由于敌军拥有较好的架桥技术和收集渡河船只的便利条件,离红军只有几天路程。西康一带的川军也出动支援泸定,红9军团留守的只有第7团和一个工兵连,失守的可能性很大。 </p><p class="ql-block"> 敌人一旦越过大渡河,中央红军将不得不面临泸定和天全敌人的南北夹击。若不能有效突破天全河防线,队伍就将只能挤在天全河与大渡河之间人烟稀少的狭小地带,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周旋就更加困难。</p><p class="ql-block"> 为了赶在雅安支援的川军前抵达天全,林彪、聂荣臻率领红1、3军团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2、4团和红3军团第10团)在攻下化林坪飞越关垭口后,抄近道翻过二郎山东侧一个叫甘竹高五十里的高山,穿越原始森林,赶往天全。山上几乎无路可走,有的地方红军指战员们不得不砍树开路,山又非常陡峭,下山时骡马损失不少。后来随1军团翻越甘竹山的红5军团参谋长陈伯钧日记记录,当天5军团摔死骡马十四头以上。</p><p class="ql-block"> 翻过甘竹后,先头部队又从荥经、天全交界处的青山垭经青元、干河、马渡直奔天全。6月初,杨森派到荥经地区堵击的第5、第6混成旅,与红军右纵队的红2团稍有接触,便退守荥经城,在城内与红军相持两日。</p><p class="ql-block"> 鉴于红军大部队即将赶到,天全要道难通,将严重影响大军前进。6月5日凌晨,中革军委发布《关于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雅州、芦山、天全防线的部署》指出,迅速控制抢渡天全河,控制上下游多道铁索桥。电报要求红1、3军团先头部队如(6日)白天来不及赶到,则当晚应“抢路赶到”。</p><p class="ql-block"> 6月6日下午1时许,刘文辉第6混成旅两个团约6000人,由康定进至大渡河西岸,占领了北面高地向泸定城内炮 击,何长工率领留守的红7团在河东沿岸展开还击,激战到黄昏,在工兵连拆除完泸定桥上最后的一块木板之后,开始向天全撤退。</p><p class="ql-block"> 当天中午,刘伯承率领的红1、3军团先头部队到达天全县城天全河南岸的城厢镇沙坝村。林彪率红2团往天全以东的始阳、芦山飞仙关方向阻敌,并作佯攻雅安之势。</p> <p class="ql-block"> 天全县城位于天全河北岸,与沙坝村隔河相望的老船头渡口位于县城南边。县城以及东面的始阳、飞仙关一线杨森部第4混成旅沿天全河布防堵击,县城守敌胡营扼守老船头渡口。</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值端午时节,河水猛涨,天全城沙坝到老船头渡口河深水急、河面变得较宽,渡河存在困难。当天,先头部队接到军委命令,要他们“以破釜沉舟精神,坚决迅速手段,于6日夜以前不顾一切牺牲渡过天全河”。刘伯承组织党员突击队进行强渡,但因对岸守敌火力猛烈,几次冲击均告失败,只好另想办法。红军当日难以渡河,只能与杨森部敌4旅之敌隔河射击。天全形势异常危急!</p><p class="ql-block"> 7日凌晨2时,军委再次下令红1、3军团配合红9军团袭占天全,要求3军团不顾一切牺牲,立即开至天全、太子地一线南岸,配合9军团当天上午抢渡;1军团在下游的始阳附近强渡,不成功则改成佯渡,以配合上游3、9军团的行动。</p><p class="ql-block"> 连续接到军委急电的刘伯承,一天一夜都没合眼。到了中午,终于传来好消息,派出去负责侦察等任务的交通队在群众的帮助下,已经绕道从老船头下游龙尾峡偷渡过河,由于交通队人数不多,便埋伏在敌4旅老船头附近阵地伺机行动。</p> <p class="ql-block"> 红9军团自贵州掩护主力红军南渡乌江转移,即变为单独行动,到礼州才与主力红军会合,但一直在主力之后前进,五月底也是最后一支过沪定桥的部队。在此次进攻天全的战斗中,担任左纵队。6月2日22时,军委电令红9军团:“迅速以一部东进,占领天全,以接应由汉源北上而遭敌人堵击的红五军团……”在中央红军南下汉源转进北上时,红5军团担任后卫,在汉源一带佯攻监视清溪,掩护主力北上,此时有被杨森部黏住并拦截的危险。军团长罗炳辉接电后率第8、9两个主力团和一个特务连,翻越马鞍山天全河的源头,沿河直下,在两路口村击溃守敌一个团,夺取两路口附近的两座铁索桥,然后翻越二郎山,继续向喇叭河紫石关前进,紫石关距天全只有30里。这条路不仅缩短了距离,而且也使得渡河变得更容易。</p><p class="ql-block"> 罗炳辉在过大渡河泸定桥之前已经大病不能进食,几乎死去,经医治有好转,起初沿途由战士抬着。但因为红军战士经过长征之后身体都非常虚弱,军团长身体又重,罗炳辉就硬撑着坐上马,扶着马鞍赶路。到紫石关这天晚上他又不能饮食、腹胀、呼吸困难、身体很弱。</p><p class="ql-block"> 6日深夜,罗炳辉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电令,要求不惜任何牺牲,星夜夺取天全,挽救危局。罗炳辉不顾极度虚弱的身体,当即找来向导调查北上天全路线,并召集连以上干部传达电令,说明“只有救出党中央和红军主力,革命的胜利才有保障”,并提出 “红军主力在天全河南岸,已逼近天全城,我们走天全河北岸,狂攻敌人背侧,敌军不知我们的力量,必然惊惶撤退。”于是他被人抬着,与参谋长郭天民率领部队,于当晚赶到天全更西面十多里的小河乡白沙河中段渡河,突袭大岗山守军,出其不意向守敌背侧袭击,直插禁门关。与此同时,红1、3军团在天全河抢渡,协助红9军团行动。罗炳辉部如神兵天降,川军惊恐万分。红9军团率先顺利进入天全城,然后与偷渡过河的交通队及先期到达南岸主力红军1、3军团三面夹击天全守军。激战数小时后川军伤亡惨重,杨森之敌见红军来势凶猛,自己力量薄弱,后续部队未到,担心被红军全歼,7日拂晓弃城逃遁。罗炳辉派出一部向芦山县飞仙关追击,其余冲入城中,找船接渡1、3军团先头部队。渡河期间,敌人派出六架飞机轰炸渡河部队。</p><p class="ql-block"> 进占天全城后罗炳辉因体力耗尽突然晕倒,经抢救约三个小时后才转清醒。他后来曾写有一首诗,纪念这件事:“辉病沉重日夕间,中央陷危在天全,一息尚存赶营教,赤诚气勇破强敌。”</p><p class="ql-block">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罗炳辉将军和何长工日记。</p><p class="ql-block"> 6月8日,红5军团顺利通过荥经。9日,为确保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全县境,进至芦山县飞仙关的罗炳辉部接替红2团,在天全县始阳镇切山村地势险要的大坡上构筑工事,以阻击防御来自雅安方向的川军。切山距离雅安只有二十多公里。经过三天的艰苦阻击,红军打退来自雅安、飞仙关方向敌军的多次反扑,直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顺利离开天全县城才撤离。</p><p class="ql-block"> 9日,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专门派骑兵接罗炳辉、何长工去吃饭,以祝贺红9军团奇袭天全的胜利,并特意杀了鸡、煮了鸡蛋给罗炳辉他们补身体。周恩来赞扬红9军团离开主力后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扩大了队伍,有不少缴获,称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兵”。刘伯承说:“机智灵活地破天全这一着很厉害。天全拿不下来,全军都很危险,你们九军团与主力分离后的行动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 6月初抵达芦山的刘湘部王泽旅,此时则以第18团的第2、3营守备城西南河岸,团部与第1营守城,第16、17两团在城东北芦山岗高地构筑二线阵地。7日,杨森的第4混成旅在天全被红9军团击败后,天全城内受了欺骗宣传的民众纷纷奔向芦山,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化装成群众掺杂其间。次日深夜,芦山城内周岗高地被潜入的红军占领,枪声和缴枪不杀的喊声不断,王泽浚仓皇弃城退上芦山岗 ,红1团占领城垣 。下午,红1军团主力进入芦山城,军团派红2师陈光师长率领的第4团附20分队马不停蹄,向宝兴的灵关场疾进。红1军团继续跟进。昨日,林彪、聂荣臻均病倒,没有随先头团行动。</p><p class="ql-block"> 第二日晨,城内居民大声高叫“红军走了”,王泽浚才派队伍入城。然后,组织队伍向宝兴方向追击。</p><p class="ql-block"> 荥经、天全、芦山阻击失败后,杨森到雅安,其主力正逐渐在飞仙关和尧桥地区集结。杨森此时主要采取守势,想等待薛岳、邓锡侯部到达之后,再采取行动。红1师派出一个团佯攻飞仙关,牵制敌人。</p> <p class="ql-block"> 6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联合发出“为达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任务给各军团的指示”,要求迅速突破芦山、宝兴之守敌,夺取懋功,控制小金川流域。并强调“取得懋功及小金川是关系全局的枢纽”,“以顽强意志克服粮食与地形的困难”,“此时,政治工作须特别努力。”</p><p class="ql-block"> 当晚,红4团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通过宝兴县城,随后迅速急进,10日晚宿营距宝兴县城一百一十里的吹店子。</p> 第二节 翻越夹金山 <p class="ql-block">一、翻越大雪山</p><p class="ql-block"> 6月10日,红1军团林彪、聂荣臻致电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限红二师十二号占领懋功”,并要求红4团收集铁丝、竹子,以便沿途架桥。当时,东面大邑、邛崃都是杨森,西有川军邓锡侯和少数民族反动武装骑兵,红军只有选择翻越前面的夹金山。</p><p class="ql-block"> 红2师又一次将翻越夹金山担任前卫团的重任交给了红4团。红2师师长和政委都下到团带队,陈光师长率领4团,带着一部电台先走;刘亚楼政委率领5、6团在4团后跟进。</p> <p class="ql-block"> 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930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当地群众听说红军要翻过雪山,都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还说,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触怒了"山神",不是被冰雪埋没,就是被风暴卷走,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藏民口中流传一句话“要过夹金山,性命交给天”。</p><p class="ql-block">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而广大指战员,多数来自气候炎热的南方亚热带地区,缺乏爬雪山的常识和经验。</p><p class="ql-block"> 10日,还在距懋功以南四百多里天全的军委纵队,要求各军团抓紧在沿途筹粮,宝兴到懋功只产玉米,产量又低,且人烟稀少。</p><p class="ql-block"> 12日凌晨,红4团集结到夹金山脚下的大硗碛村,进行翻越雪山的动员。只见高大伟丽雪山在原始森林的簇拥下,洁白得如同冰雕玉琢一样。山间薄雾缭绕,尚未走近就觉得一股寒气直逼而来。世代居住在雪山下的老百姓看红军衣着单薄,好心地劝说红4团别冒险,说即使不是累死、饿死,也要冻死。但是再大的困难也没有红军的决心大,红4团第2营前卫6连七八十人每个都喝了一碗生姜、辣椒煮开的水,手里都拿着一根木棍,准备上山。</p><p class="ql-block"> 带领先头团翻越夹金山的向导之一藏民莫日坚回忆说,“前一天晚上红军就在这里路边休息,我同另一向导杨茂才在一起睡,红军怕我们冷着,把一床毯子盖在我们的身上。先头部队只有七八十个人,全部是年轻人。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开始过山了,他们背起长枪、短枪,扛起三只脚的炮,挎起干粮袋、小背包,炊事员还背着罗锅,一人拿起一只大头子电棒,打起红旗,走拢筲箕窝才天大亮。他们沿路走,沿路丢纸条子,是给后头的大部队指路的。把红军送到懋功地界磨盘石,我们回头了。”</p> <p class="ql-block"> 莫文骅当时在干部团任政治处主任,他是第二天翻越夹金山的,他写道:“到了山麓,气温骤降,拐棍着地,碰着冻得邦硬的路面,发出‘咯咯’的响声。爬山时越往上爬,天气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呼吸也越困难。到了山腰,开始进入冰雪世界,雪花飞舞,狂风呼啸,周围一片混沌,路越来越滑了。”</p><p class="ql-block"> 川军第20军杨汉域、向庭瑞在回忆文章中记录了第3师岳自成营绕攀龙岗山脊偷袭宝兴后山的红军时,上山的情况:“当时是伏天,山下天气很热,但山上雨后阴湿很冷,没有正规道路,森林茂密,不见天日。向导引部队沿挖药、烧碱走过的小路前进,在山下和山腹分开荆棘、杂草、毛竹,从老林中穿过,曲曲折折经过独木桥和陡坡,才于午后4时左右登上龙岗山脊梁,山脊上只有少数杂草,没有树木,已可望见山脚下的宝兴县城。部队上山后休息。午餐吃干粮,水烧不开,喝冷水。山脊空气稀薄,同时臭气逼人。人员上山后,面色惨白,呼吸困难,一些人坐下休息,一会儿中了瘴气,昏闷心慌,呕吐不止,抢救无效,当即死去。各团乃严令官兵不准坐地休息,并令官兵强服金灵丹和在鼻孔搽清凉油才未继续出事。”</p> <p class="ql-block"> 9时许,太阳已经出来。红4团第2营前卫6连在两位向导的带领下,开始登山。随后前卫营跟在后面,再后面是4团,浩浩荡荡沿着蜿蜒在青衣江边的小路向夹金山进发。越往上走,路越窄越陡,空气越来越稀薄,积雪也越来越深。前卫连手执木棍在雪中探路,他们用刺刀、铁铲在雪上挖出踏脚孔。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及至山腰以上,每走一步都要化很大的力气,但谁也没有叫苦,谁也没有叫累。寒风起时,碧空晴日转眼间变成了雪花漫天,一片茫然。风像刀一样打在战士身上,草鞋早就浸透冰雪,寒冷透彻人的骨髓。尽管所有能穿能披的东西都已经穿上披上,还是觉得冷,只有把互相搀扶的胳膊拽得更紧,彼此靠得更近。等到登上山顶环顾四野,只见一座座的大雪山银装素裹、雪天相连,白茫茫分不清天和地。6月的骄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山风却冷得刺骨;白雪被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正午的阳光透过薄雾映照到近处的森林和远处的群峰上,更加晶莹透亮。山背面又是另外一番风光,白雪牧场森林山石互现,更显苍凉雄劲。眼前美景令人不肯挪步。自山脚往上的队伍不停地蜿蜒蠕动,山梁上那个叫五道拐的地方队伍弯来弯去走得很慢,打头的红旗在纯洁的冰雪世界里,显得更加鲜红。一路上红4团他们还遇到了雪崩、冰雹,但指战员们凭着超乎寻常的意志,全部都挺过来了。红下山后清点人数,竟然一个都不少。</p><p class="ql-block"> 藏族老人张绍全家住达维,他曾经这样讲述红军到达时的情景:“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生着病坐在担架上的聂荣臻和左权,带着1师集体翻过大雪山。</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是跟着军委纵队一起翻越夹金山的。董老的勤务兵钟珠瑞回忆,“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时,我们遇到一条雪水融化成的冰河,我牵着马往前一跳,没想一拽缰绳,马受惊了,把我往回拉,我跌落冰河。水很急,一下被冲出五六十米。董老急坏了,可无能为力。恰逢毛主席担架队的同志们过来了,3名担架队队员手拉手,把我拉了上来。我冻得筛糠般地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董老就把我扶上他的马,继续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徐老、谢老也是与董老一起走的。在大硗碛村,干部休养连分给徐老、谢老各自一块羊皮御寒。徐老特别关照体弱的谢老,把羊皮留给谢老,谢老一再谢绝,徐老就让人拿绳子把两块羊皮一前一后捆在了谢老身上。</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中央红军终于翻过连当地群众都认为不可能翻过的大雪山。</p><p class="ql-block"> 但并非所有红军战士都这么幸运,他们当中有的因为身体或其他原因,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之巅。翻越大雪山期间,担任中央红军后卫在大雪山以南的穆坝、大硗碛、盐井坪一带阻击川军的红5军团37团政委谢良回忆:“在路的两旁,可以看到一个个隆起的雪堆,使我们感到沉痛。”这些雪堆下面埋葬的都是翻越雪山时牺牲的红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二、朱砂溪灵关阻击战</p><p class="ql-block"> 就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联合发出夺取懋功指示的前一天,杨森在雅安接到刘湘转来的蒋介石电,令杨森亲率所部追击红军到达维和懋功。与此同时第45军(原为第28军)军长邓锡侯也接到重庆行营参谋团和刘湘的命令,要该军速派两个旅驰赴名山附近受杨森指挥,追击红军。</p><p class="ql-block"> 杨森以第1、第2混成旅编成追击纵队,以第1混成旅长夏炯为纵队指挥,由飞仙关经芦山、宝兴向懋功发起攻击,其他各旅和团务精练司令所率部队在追击纵队后梯次推进。第45军的两个旅集结百丈关,杨森令其沿芦山岗东侧向太平场推进。</p><p class="ql-block"> 10日,罗炳辉、何长工接遵照军委指示,要求9军团进至双合场、太平场,严密监视天全、芦山方向敌情,掩护主力部队翻越夹金山。红9军团受命后,罗炳辉次日率部立即占领灵关以南的朱砂溪阵地,构筑工事,堵截川军可能的追击。当杨森追至朱砂溪附近,发现红军早已占领有利地形,卡住了川军追击路线。</p><p class="ql-block"> 12日,杨森的追击纵队向朱砂溪红9军团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红军居高临下,据险扼守阵地。川军仰攻,又受到地形限制,兵力施展不开,一再被击退,伤亡惨重,未能前进一步,陷于僵持。杨森急令太平场第3师周世英速派李树华部岳自成营走捷径翻越龙岗山,迂回红军侧背,偷袭红军,配合灵关川军的正面攻击。岳营展开两连向红军阵地进攻,居高临下,利用机枪、迫击炮轰击红军阵地,夺得两个山头。红军退守二线山头,红3军团断后部队亦由双河场、灵鹫山捡茶坪撤至灵关,向芦山方向警戒,配合9军团阻击,但未能将岳营击退。红军即扼守二线山头阵地顽强地阻击进攻的川军,双方互有伤亡,川军伤亡约五十余人。战至黄昏,双方停止击攻。13日深夜,红9军团在朱砂溪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撤过宝兴,向硗碛方向转移。南线灵关一线的阻击任务由红5军团负责。</p> 第三节 懋功会师 <p class="ql-block">一、惊喜若狂的达维</p><p class="ql-block"> 6月12日,刚下到夹金山北麓的先头红4团突然听到一声枪声,枪声在空旷寂静的雪地里显得特别震耳,战士们还在山脚下的一个叫达维的小村子里发现了不少带枪的人,红4团一下子变得警惕起来。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派人前去侦察,大出意外的是,这些人竟然是红四方面军派来迎接他们的队伍。此前他们只知道,四方面军在里番(今理县)、茂县一带活动,没想到他们现在就已经来到了夹金山北麓。</p><p class="ql-block"> 原来5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就在茂县召开各军领导同志会议,决定第30军第88师和第9军第25、第27师各一部,在第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第9军军长何畏率领下,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月底,先遣队分两路出发 ,一路是9军27师一部,从汶川向西南的卧龙方向前进,阻击由巴郎山方面西进的敌人;一路主要是9军25师和30军88师,分别从汶川、理番出发,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虹桥山直取懋功。同时,徐向前还安排川陕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率领省政府和省委机关部分人员和妇女独立团赶往懋功,负责协助中央红军筹措粮食等物资。</p><p class="ql-block"> 6月初,前锋部队25师赶到懋功。先攻占了两河口、抚边,随后歼灭邓锡侯部两个营及地方反动武装七百多人,8日攻占懋功,并乘胜派出红9军第25师第74团向达维进发。9日,抵达达维。</p><p class="ql-block"> 6月12日,李先念和88师部队进驻懋功后,两次接到25师师长韩东山电话报告,说25师的先头团和1军团2师的先头团,在达维以南、夹金山北麓的木城沟胜利会师了。25师的先头团就是74团。余洪远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红9军25师在达维与一方面军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 由汶川前往卧龙方向的红9军第27师第80团,此时也正在向夹金山方向寻找中央红军。12日,他们与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2师先头第4团团部和第2营在达维东南相会。可能翻过雪山后,4团是分开侦察前进的,而且由于4团团部携带了电台的缘故,这一消息被及时上报到2师师部。当天,师长陈光专门致电军委报告“四团于本十二日十二时,在夹金山、大卫(即达维)之间与四方面军八十团取得联系。”但是,由于次日林彪、聂荣臻给军委和3军团的电报却说是9军之一部与4团在夹金山与达维之间会合,所以历来存在红4团究竟是先与红74还是红80团会师之争问题。也许这能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疑问。</p><p class="ql-block"> 红4团和四方面军的战士朝着对方蜂拥而去,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又蹦又跳,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达维,这个原本冷清沉寂了数百年的小村子突然像炸开了锅,一下了变得热闹非凡。从下午至深夜,欢声笑语不断,战士们如亲人相见,彼此好像有说不完的话......</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将自己的住处腾了出来给4团。刚安顿下来,四方面军第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就带着第265团的同志们从懋功赶来看望,并送来了不少粮食。晚上,红四方面军为4团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并举行了一场会师联欢会,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整个达维镇,直飞雪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14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翻过夹金山,到达达维25师驻地,受到四方面军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 15日晚,两军举行联欢会,周恩来主持会议。他亲自点亮了大汽灯,整个会场被照得一片明亮,更加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气氛。红25师师长韩东山代表四方面军欢迎中央红军。</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相继在会上讲了话。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鼓舞人心,他说:“这次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红军战斗史上的重要一页,是中华苏维埃有足够战胜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完成北上抗日任务的力量表现。我们在中央苏区就知道四方面军的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作战英勇,创造了川陕苏区,消灭了很多敌人,各方面都有很大成绩。</p><p class="ql-block"> “我们红军是打不垮、拖不烂的队伍,是劳动人民求解放的队伍。我们从离开中央苏区那天起,每天都是同超过我们几倍的敌人作战,但是敌人的围追堵截不仅没能消灭我们,而我们却大量消灭了敌人。战斗中虽然有一些伤亡,但我们却锻炼得更加坚强,扩大了革命影响,沿途撒下了革命种子……</p><p class="ql-block"> “今天胜利会师了,我们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是一家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奋斗!”</p><p class="ql-block"> 随后,军委文工团和25师为大会演出了精彩节目,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歌声、口号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落。直到深夜散会后,漫山遍野的歌声好像还久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二、喜气洋洋的懋功</p><p class="ql-block"> 6月15日、16日,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互相致电,祝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1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离开达维。下午开进懋功县城。</p><p class="ql-block"> 懋功的规模比达维大多了,但街道早已被88师的战士们和当地群众打扫得干干净净,到处张贴着欢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标语,各种慰问品也早集中在一起。当中央领导到达时,道路两旁的队伍中突然响起“毛主席来了!”、“中央红军来了!”、“欢迎中央红军老大哥!”中央红军的队伍中也响起来“向四方面军学习!”、“庆祝伟大的会师胜利!”等口号。热情的藏族群众代表还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敬献了哈达。</p><p class="ql-block"> 夜晚,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羌族群众,像过节一样,围着篝火,跳起锅庄舞,欢迎这支来自南方的队伍,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受到了红四方面军先遣队88师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欢庆会师的气氛达到最高潮。</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同志和一方面军的几位领导人,在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的东厢房里,亲切会见了李先念,并详细地询问了川西和岷(江)嘉(陵江)地区的地形、人民、物产等,李先念一一作了汇报,并认为打回岷嘉地区是可行。</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红星》报先后于第21、22期、23期和第26期分别刊发社论《伟大的会合》,和《一片阶级友爱的热忱——赠给四方面军的弟兄们》、《接二连三的晚会——两个联欢会》、《兄弟的友爱,阶级的团结——四方面军对一方面军的热烈慰劳》等文章, 盛赞此次会师,报道会师的场面,颂扬兄弟情谊。其中,社论《伟大的会合》这样评价两军会师:</p><p class="ql-block"> “这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这一伟大会合的成功,是五次战役以来最大的胜利。这一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失败。”</p><p class="ql-block"> 社论用较大的篇幅回顾了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四方面军是现时中国苏维埃运动三大主力的最大的一个。它的长期的光荣的战斗历史,是不亚于中央红军的。”并指出“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的胜利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新的大开展的基点。我们八个月的长途行军与作战,其目的就是要争取与四方面军的会合,使两大主力能在统一的指挥之下,集中力量,赤化全四川,为赤化全中国的大事业奠定巩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6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又在两河口冒雨举行欢迎仪式,迎接从汶川赶到的张国焘。至此,懋功会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告一段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