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恭城油茶之三十七

l继荣

<p class="ql-block">恭城百岁老人打油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I继荣</p><p class="ql-block">从刚刚得到的消息,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协会申报的瑶族油茶习俗,在摩洛哥召开的世界非遗申报审批会上,已通过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油茶习俗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有必要传承挖掘,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收获满满,不虚此行,但呆得太久又怕吵烦孙爷爷一家,因此我们准备返程了。我带了几株瑶山竹拿回家试种,如能种活既可观赏又可药用,孙爷爷对我的举动很赞同。当我们向孙老太爷告别时,孙老太爷拉着我和三表哥的手说,以后有机会多来。我们祝愿孙老太爷保重身体,健健康康。孙老太爷爽朗一笑,好的,没问题,再活"炮吧(一炮十年)"都还行。他深情地嘱咐我们,去看看你二姨娘。孙爷爷接过话,是呀,必须去看看你二姨娘,你们难得来。李团长和吴政委应声说,必须的,必须的。于是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孙爷爷一家,往桃子根走去。</p><p class="ql-block">桃子根在月亮冲往下东南方向,翻过一山背,斜着走还有好几里地。虽然往下走,但其山路崎岖陡峭,走起来也是很艰难走的。俗话讲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小心异异,跌跌撞撞的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二姨娘家。</p> <p class="ql-block">  二姨娘的家在桃子根的一个山崖窝窝的平台中,房子依山而建,正好座北朝南,门前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在院子的山崖边上种有两棵树,左为桑树,右为槐树。两棵树好几百年了,古老而苍劲,粗壮又挺拔,枝繁叶茂。像两个健硕和蔼可亲的老人,欢迎大家的到来。此时正值春夏间,两棵树中的槐树槐花盛开,一串串冰清玉洁的花朵挂满了枝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而桑树大张大张的叶子下面结满了一颗颗乌黑乌黑而晶亮的桑椹,勾引得大家不断地吞咽口水。两棵树中间,有一石桌,桌上刻划一副象棋盘,楚河汉界分明,围桌有四张石櫈,坐在石櫈上下棋,真有点像在郎牙山顶上下棋的神仙,(传说在山上神仙奕棋的地方就是在郎牙上的陀盘路旁,现遗留有棋盘,山上方一日,山下越千年的故事就出自这里),二姨娘家的环境,真有仙境之感,从远处眺望二姨娘家,在悬崖之上的古树和吊脚楼,时隐时现,像山西悬空寺一样,有仙山琼搁之感。看见我们这么多人到来,二姨娘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的说着,辛苦了,辛苦了!二表哥更是兴奋,张口就来了一首山歌,桑槐枝头喜鹊叫,欢迎众多贵客到。二表嫂笑着拍了二表哥一巴掌,随口一句,别像喜鹊叫喳喳,快把山珍采回家。二表哥一声好嘞,招呼我们坐下,就到山上采摘山珍鲜品去了。这时候二姨父从房间岀来,热情地握着我们的手,大声的说着"欢迎欢迎!“二姨父身材愧悟,为人豪爽,虽上了年纪,但满脸透露着英武气。二姨父为人活络,结交甚广,他很少在家,总是在外面活动的多,他从家里弄一些山货背出去,要隔较长一段时间,才买上家里需要的东西,和带一些钱回来交给二姨娘,我们都不知道他是怎样挣钱的。二姨父姓刘,叫广名,据他自己说,他们这一族与汉高祖刘邦有着渊源,祖上在元末明初追随李金山将军征战到了灌阳驻守,与孙爷爷祖上一样,他们的祖宗是军医,我们的祖宗是骠骑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少将,金山公是七胜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上将,老祖宗到明末的时候,已有十多代,这时候,刘家除一部分留在灌阳,相当一部分奔赴各地,我们这一族到了桃子根,也有十几代了,在这里,我们除个別留守,大部分往外发展,我们三兄弟三姐妹,就我在家,其他的都出去了,你五个表兄弟,只有二表哥留下。噢,原来是这样,我说,干脆全部都搬走算啦,二姨父说,不能啊,这是块宝地,不能丢。但这个地方太狭窄,又不能全部挤在一起。二姨父以往很少在家,这次碰巧遇见,还聊了这么多,我心里別提多高兴啦,趁着兴致,我问二姨父,你在外面呆那么久,卖完山货后用什么办法赚钱,二姨父哈哈一笑,说,蛇有蛇路,拐有拐路(蚂拐),我人缘广,总有办法赚钱的。你放心,二姨父绝对不干违法的事。二姨父如此坦陈,我赶紧声明,绝无此意,绝无此意,</p> <p class="ql-block">正在我和二姨父相谈甚欢之时,二姨娘叫着,"快来喝油茶了”。这是按照瑶乡人的"礼数",客人到来,不管早晚,都是要先打油茶喝,这餐油茶是一定要喝的,我们赶紧进到灶屋,围坐在一起,香喷喷的油茶打好了,还煎了铲子耙,高粱粑,炒干米粉等,丰富得很,二姨娘把油茶跟我们盛上,叫我们趁热喝,当我们喝了两口,她就问我们,油茶的味道怎么样,有不有点特殊?李团长他们说吃不出,都差不多。我仔细品了品,的确不一样,除了正常茶叶的香味,还有其他叶子的清香和苦凉味,呑咽下去喉咙食道特别清爽回甘,整个肠胃都顺了下来,我问二姨娘,是不是这样。二姨娘表扬我很能干,叫我猜猜放了什么东西,我确实不知道,摇了摇头。二姨娘说道,你们团长嫂子刚来就说,这两天吃热东西多了,咽喉痛,不敢再喝油茶了。我跟她说,不要紧,你喝了我打的油茶,咽喉就不痛了的。这锅油茶放了门口那蔸百年桑树叶,咽喉痛的吃了过一个时辰就好了,不痛的吃了利肠胃,桑叶有清肺热的作用。杨姐一听赶紧喝起来,一连喝了三大碗,喝完油茶,我们就坐在树下的石櫈,欣赏大山里的风景。不一会,杨姐咦了一声,"我的喉咙不那么痛了,好蛮多了,这桑叶油茶好神!”</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和二姨父把话题转到桑树上来了,二姨父说,按照风水先生的讲法,门前都不种桑树的,但按照我们刘氏家族的传统,是把桑树当作救命树,当作树王来贡奉的,这里面,是有传说故事的。二姨父于是跟我们摆起了龙门阵。传说公元9年,西汉末期大司马王莽野心勃勃,谋得皇位,对汉室后裔斩尽杀绝,只剩下刘秀,刘秀成为王莽的心腹大患,王莽便带兵追杀刘秀,大军一路追到来,正值农历五月初,天气炎热,刘秀一路奔跑又渴又饿,此处荒无人烟,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沼泽地,长满桑树、臭椿树、柳树等各种树木,刘秀也不认识这个地方是哪里,正在驻足张望之时,后边的追兵已很近了,于是他灵机一动,爬上一棵茂密的大桑树隐藏起来。王莽带兵追杀到这里,找来找去,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没有找到刘秀,于是便找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宿营,准备第二天继续追杀刘秀。刘秀在树上饥渴难忍,他看到树上长满了又黑又红的果子,便摘了一颗尝了尝,汁多味美,酸甜可口,很是好吃,于是他就摘此果来充饥,他暗自对大树说:“大树啊,是你救了我呀,日后我若成王,一定要封你为树王”。待夜深人静后,追兵都睡着了,刘秀便从树上偷偷爬下来,继续逃跑。后来,刘秀果真当了皇帝,便册封当年藏身的大桑树为树王,并且,家族要在庭院种桑树,把它作为救命树贡奉。但刘秀又顾忌民间千百年来门前不种桑的风水习惯,询问宫庭风水师怎么办,风水师面授机密,说要同时种槐树。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最高,镇宅有权威性,象征着吉祥。槐树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 ,古代朝廷就有种三槐九棘的说法,我们朝廷的门外就种植着三棵槐树,分别象征着司马、司徒、司空三公的品位。另外,俗话讲的门前有棵槐,招宝又进财。槐树对家居风水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如果要种桑树的话,同时种有槐树,那就没有问题了。如是,这个传统就一直传下来了。我们的老祖宗从灌阳搬迁来到桃子根,安定下来后,就种下了这两棵槐树和桑树,已有好几百年了。这两棵树见证了我们刘家几百年的变迁呀!我们不禁对这两棵树肃然起敬。(抚摸着它们,久久不语。)二姨父讲得有声有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催促二姨父再讲点故事来听,他却卖起关子,双手一摊,"没有了,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二姨娘却提醒二姨父,讲点打桑叶油茶治病的事给他们听听呀。二姨父说,好呀,吃饭喝酒的时候再讲吧。我们也只好翘首以盼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二表哥采了一大筐"山珍’回来了,有野生的香菇,木耳,蕨菜,竹笋,野菜等,都是山货。同时还提了一条两三斤重的红鳟鱼,我们大为惊奇,在这高山冲里,怎么会有魚呢?二表哥告诉我们,在这高山顶上,有一眼泉水流下,形成瀑布,冲出一个小深潭,可以用来养鱼。二表哥得意地说,"我用山上的瀑泉水试养红鳟鱼已成功,圩镇上很好销,供不应求。瀑泉水冷,水质好,最适合红鳟鱼生长,肉质细嫩,等下你们吃了就知道,"听着二表哥的介绍,我感觉到这里变化真大,这里慢慢富裕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晚餐全是“土货',一锅土鸡顿汤,汤鲜肉香,味道美极了。清蒸瀑泉红鳟鱼,鲜嫩清甜,细腻滑爽,土猪腊肉炒山珍,野菜,满灶屋飘着香味,不用味精调料,原汁原味,这是在著名饭店里也吃不到的,那股香味,令人食欲大开。尤其是土猪腊肉,二姨娘家在冬至时杀两头猪,当天请冲里的人都来吃杀猪饭,每家送两斤猪肉,然后把所有的猪肉腊起来,可以吃上一年,腊肉挂在灶头上面,烟熏火燎,这样的腊肉常年不坏,蒸出来都是香喷脆口,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味道,没有变味的,大家都选带皮的肥肥的肉吃,咬一口满嘴是油,不塞牙,稍嚼两口,就急着吞咽下去,一股腊味喷鼻而出,这时,你忍不住马上又要夹上一块肥腊肉,放进嘴里,真有欲罢不能的感觉。二姨父拿出土熬米酒浸泡桑椹的酒,每人给我们倒上一碗,然后端起碗,说,“敬大家,先喝一碗,今晚一醉方休。”然后一饮而尽。我也跟着喝了一碗,哇,酒已糖化,浸泡已有时日,酒力减弱,口感太好了。李团长,吴政委尽管不胜酒力,也干掉了半碗,二姨父一连干了三大碗,才吃一口莱,我们非常佩服二姨父的酒量。酒过三巡,二姨父也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喝的桑椹酒,就是用我熬的小锅米酒,浸泡门前桑树的桑椹,一年有余了,醇厚醇香,不上头不易醉,滋阴补肾,多喝也无妨,今晚大家放开喝。"李团长和吴政委,不知不觉干掉了一碗,感觉无事,豪气的来一句,"再倒上一碗。”</p><p class="ql-block"> 二姨父继续侃大山,"桑树一身是宝,吃桑椹可强身健体,桑叶可做药茶,还可养蚕缫丝,过去我们盖的蚕丝被,穿的蚕丝衣,那绝对纯天然,我们后山种了很多桑树,养蚕缫絲是不愁的。而桑叶茶对我们刘家来说,是立了大功的。记得清朝初中期时,我们老祖宗搬迁来桃子根近百年了,槐树桑树都很高大粗壮了。有一年,我们桃子根的第四代祖爷刘勤有事外岀,只有祖奶黄氏和儿子刘孝在家,谁知道,几场秋雨过后,祖奶突然病倒 了。躺在炕上,头晕目眩,干咳不止。刘孝翻山越岭到处求医弄药,给母亲治病。眨眼工夫, 七八天过去了,药吃了不少,但母亲的病情不见好转,刘孝十分着急。一天,刘孝听说杨梅冲上的五道观老道能治不少病,还能出偏方,打算把母亲背去医治。 可是因为路远难走,母亲怕累坏儿子,说啥也不肯。就说,”“儿呀,你说咱这隔山跨岭的,你背着我不容易 ,若把你累个好歹,那可咋整?这么的,你先去给妈妈弄几个偏 方让我吃一吃再说,你个人快去快回吧!”刘孝虽不放心,但妈妈说的也对,于是早上起来,打好油茶煮好粥,放在桌上就急急忙忙出门,去五道观求医了。过了几个时辰,老太太感到有点口渴肚饿, 她慢慢地起身,准备舀瓦钵的油茶喝,一 看,油茶里泡着几片桑树叶,巳有多时,便自言自语地 说:“唉,秋风刮落叶,都刮到油茶里来 了。不管它了。”说着,老太太 舀起油茶和粥,连喝了两大碗,接着在床上躺下,不一会,就 迷糊睡着了。一觉醒来,她感觉头痛减轻了,身上也舒服了,活动 活动之后,下地又喝了一碗油茶粥。太阳快要落山了,天边上出现了一片片火烧云。把大山映照 得五颜六色,格外好看。老奶奶索性坐在门口看风景,这时,刘孝急勿勿地跑 回来。一看他妈妈坐在门口了,奇怪的问,“妈妈,怎么能起来啦,吃了什么东西呀?"老奶奶说,就吃了你打的油茶和粥,不过油茶里面浸泡了风吹落的桑树叶,喝了之后,头脑清醒多了。身体也舒服多了。儿呀,偏方弄来了吗?”“唉!今天不走运,偏赶上五道观里的老道出去化缘,我 怕您一个人在家不行,没敢多等,明天我再去。”妈妈说,我吃了桑叶泡的油茶,身体好多了。我们再摘些桑叶煮茶喝。刘孝觉得对头,赶紧摘了一把桑叶打油茶给妈妈喝,之后上床休息。第二天早晨,母亲老早就起来,说病好多了,不用再看医生了。但刘孝为了母亲的好得更快,又去五道观拜见老道士,老道士仔细地询问他母亲是的病状。老道士开出了几个用霜打桑叶治疗他母亲病情的偏 方。老道士说“霜打桑叶是良药, 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经济实惠呀!”刘孝回到家里,按着五道观里老道士开的偏方,摘下霜打的叶子,配上两味药,精心熬制药汤。几天便把母亲的病治好了,娘俩非常感谢五道观观里的老道士。此后,桑叶油茶,就成了刘家的传统油茶,一直传到现在。 </p><p class="ql-block">二姨娘跟 我们解释 ,桑叶能起到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而且能够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桑叶是苦、甘而寒的性味,桑树叶入肺经、肝经。桑叶用于风热的感冒出现的发热、咽喉肿痛、头晕的病症,另外桑叶可以治疗肺热出现的燥渴、干咳、少痰。桑叶也可以治疗头晕、头疼的疾病,桑叶也可以用于治疗眼睛发红、看不清东西,可以疏散肝经的风热,桑叶既可以疏散风热,而且又可以解肺热。所以,桑叶的药用价值很多,我们在打油茶时,根据身体情况放一些桑叶,就可以治疗 风热的毛病,即使平时没毛病也吃,使身体感觉舒服,久而久之,桑叶油茶就成了我们家的主打油茶了。听了二姨娘这么一讲,使我又弄懂一味特殊油茶,又能强身健体,又能治疗病症的桑叶油茶。看来民间油茶的品种是多样的。</p><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修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