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序言:川藏国道,高山峡谷摄魂动魄,碧水蓝天靓丽纯清;阿里环线,雪峰冰川映天接地,古刹莽原静谧旷远。余年届花甲,老犹未老,随二三挚友驱车入藏,如闲云野鹤恣意穿行。遂白首之心,轮驰蜗步丈量苍茫大地;寻历史之痕,庸思俗念揣慕梵天神灵。2023年夏末藏行之记摄文图,立此存照。</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遇见梅里不容易</h1><br><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李钊</h5><br>很多人都说看到梅里雪山的机会不多,遇见梅里不容易。为了却一睹梅里真容这份蕴蓄已久的心愿,我们在本次藏行出发之前就和领队沟通好,行进途中离开318国道,绕往梅里雪山去碰一碰运气。<br><br>出发之前,我简单做了一点功课。<br><br>梅里是德钦藏语,意为“药山”,因此地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准确说,梅里雪山不是仅指一座山峰,而是一连串山峰的统称。也叫太子十三峰。<br><br>不过,藏人并不这么称呼她,而称其为卡瓦格博神山。也就是说,作为一座可以攀登但至今未被登顶的自然界雪山,她叫梅里;作为整个藏区信仰的神山,她叫卡瓦格博。<br><br>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卡瓦格博无恶不作,当地藏民深受其害,密宗祖师莲花生①历经八世劫难,克服诸般痛苦,终于收服了这座妖山。降伏之后,莲花生让其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格萨尔王麾下的一员神将,充当藏区的守护神。从此,此域藏民们视其为神山。每年,不管远近,他们都要到卡瓦格博神山脚下膜拜、祈福、转山、诵经。<br><br>八月十五日下午,我们离开金沙江大拐弯的观景台,驶往梅里雪山。车窗外,碧空如洗,蓝天白云,大家的心情格外轻松。 朋友马君本来计划参与我们这个藏游团队,因另外原因临时取消。我们出发前他来送行,提到他曾三次前往梅里拜谒神山,但都没有看到梅里主峰。我也向他介绍自己曾两次登上玉龙雪山,可惜,一次因山顶浓雾弥漫,一次遭遇雨夹雪天气,两次都没有观赏到玉龙雪山的峰顶妙境。想到这一点,我心里有一丝担心,于是双手合十:老天保佑,保佑大家一定能看到梅里雪山。<br><br>跃文弟强作自信状:肯定能看到。我昨晚已经祈过愿了。我的祈愿一向很灵。<br><br>我想到对冲原理,笑着说:好,看到梅里雪山,晚饭我请客。看不到,晚上你请大家喝酒。<br><br>下午五点,我们抵达雾浓顶村的梅里雪山观景平台。平台建在梅里雪山对面的山坡上。和稻城亚丁不同,这里可以驱车直达,省却了徒步登高的艰辛。下车后,我们奔向平台的栏杆处,放眼眺望,视线越过约二十多公里宽的峡谷,最远处的云雾中,呈一字形排列、参差错落的十多座山峰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壮丽而迷人的雄姿被我们尽收眼底。 这是一个绝好的观景角度。<br><br>今天,虽然天气晴朗,但雪山上空仍有浓重的云雾翻卷缭绕,不能一眼看尽全部十三峰。所幸,主峰卡瓦格博峰仍清晰可见。我们看到,被积雪覆盖峰顶的卡瓦格博峰就像一座宏大而敦实的白色金字塔,在下午的阳光照射下特别明亮耀眼。其他十二座雪峰分布于主峰的两侧,拱卫着主峰,在我们期待的眼神中,“千呼万唤始出来”,在云雾的笼罩下,“犹抱琵琶半遮面”,彰显出超脱尘俗的仙界气质…… 虽然不能同时看到十三峰全景,多少有些美中不足。但这一点遗憾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每个人都难掩亢奋。解君对着群山高呼:梅里雪山,我来了。跃文弟更是一反温文尔雅的常态,高声吟唱起来:江山如此多娇,怎能不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啊。我对跃文说:你何不表演一段太极拳呢。你看,林海苍翠、云雾蒸腾、雪峰连绵、层峦叠嶂,天地间,一位仙风道骨的太极高手在含拳挥臂、轻舞慢合间和宇宙乾坤交换气息。你不觉得这是一幅飘渺、空灵而深邃的画面吗?鼓动见效,跃文欣然脱下外套,当场表演,引得旁边游客一阵掌声。 快乐的时光往往流逝特别快,瞬间,天色转黑。<br><br>晚饭是解君请的。他的理由我们没有反驳。他说:我们已经看到雪山,只是没有看到全部。你们两位都没有输,但也没有赢。因神山打赌,难辞不恭。你们二位不管谁请吃饭,都有亵渎神灵的嫌疑。<br><br>外面飘起了毛毛雨,气温明显下降。我们每人要了一瓶劲酒。这是进入高原后的第一次喝酒,既为驱却些许寒意,也为庆祝大家的身体基本经受住了高原的初步考验。<br><br>当晚入住在飞来寺旁边的遇见梅里客栈。<br><br>客栈楼顶是个大平层,视野开阔。和观景平台一样,这里可以观赏到梅里雪山的全部山峰。我给大家也是给自己打气:“客栈名称正好叫遇见梅里,是否预示着明晨将会看到日照金山呢?我们肯定还有机会。” 进到房间,酒劲泛起,双颊微红。过去也曾喝过劲酒,但从没有像今天这种体验,莫非酒也和人一样,因来到高原而澎湃亢奋?我不敢磨蹭,早早躺下。窗外,雨在继续,风敲打着窗户,把原野的声音送入我的耳边,伴我进入梦境。<br><br>凌晨六点,闹钟准时把我闹醒。洗漱毕,先把自己裹严实,然后背起摄影包,提起三脚架,轻手轻脚来到楼梯处。通往顶楼的这一端没有电梯,楼梯光线也明显不够亮,我只好借助手机手电向上攀爬。肩上这套相机和无人机设备大概有三十斤重,这在平原地区不是负担,但这里是海拔三千六百米的高原,还要从一楼爬到四楼,感觉有点狼狈。<br><br>爬到顶层,已有好几个游客先我而至。大家点头微笑,互致早安。我选好位置,架好相机,等待着早晨第一抹阳光照耀在雪峰上的动人时刻。<br><br>其实,此时此刻,每个人心里都挂着一丝悬念。昨晚一场夜雨,将本已清新的空气洗涤得愈加透明。但雪山方向的天空仍漂浮着层层云雾,晨曦下,梅里雪山迷蒙一片。<br><br>大家并不死心,静静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七点差五分,有人直呼:快看,快看。霎时,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处的雪山主峰上。只见卡瓦格博山顶的云层已经开始散开,云彩透亮,层次分明,雪峰最顶端呈现出一抹尖尖的金黄色。主峰下的山体前遮挡着几片流动着的薄薄云雾,使梦幻般的美景透射出灵动质感。随着峰尖那抹金黄色越来越大,山后的云层也开始变薄,雾气飘动,宛若天宫……<br><br>手持相机的我似乎被惊呆了。云雾中,卡瓦格博似乎仍没有脱尽传说中顽劣不屈的本性,倔强着刺破浓云,昂首向天,而湛蓝无垠的天宫则像一位怜爱孩子的母亲包容着这个昂扬。<br><br>这是一幅能触发人感怀和遐想的画面。<br><br>游客们纷纷抓紧时机,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影。 正当人们陶醉于神山的壮美景色时,好景不长,旁边一大片厚重的浓雾已覆盖过来,慢慢遮挡住了早晨的阳光,梅里十三峰又开始变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br><br>今天,我们没有看到完整意义的日照金山,云雾就像舞动盘旋的薄纱,半遮半掩着雪山全貌,我们又一次见识了“遇见梅里不容易”这一已被无数游人验证过的感慨。<br><br>不过,我的内心并不失望。毕竟,梅里雪山是远近藏民心中的神山,它深不可知,变幻莫测,怎会让我们这些造化浅薄、缺乏虔诚的凡夫俗子轻见真容呢?<br><br>姑且不说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游客,即使是虔诚的转山朝觐者、计划周全的登山者,在神山面前也不能尽如心愿。据媒体记载,到目前为止,卡瓦格博主峰仍是一座人类未曾涉足的仙山绝境。许多登山者不顾当地藏人的反对,执意攀登雪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br><br>尤为令人叹息的是,1991年,十七名中日登山队员无视当地人的劝阻而强行登山,结果,当队员们在靠近山顶的营地里休息的时候,突然发生雪崩,登山队所有成员全军覆没②。那是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br><br>登山者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永远留在了雪峰之下,而卡瓦格博也再一次警醒世人,神山不容轻犯。 我从网络查阅过资料。梅里雪山峰顶地形复杂而陡峭,加之所处纬度较低,气候多变,积雪因气温稍高而松软,缺乏稳定性,极易发生雪崩。这与高纬度雪山明显不同。高纬度雪山温度偏低,因而有明确的攀登季节,只要做好保暖、供氧、体能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有经验的登山者一般都能顺利登顶和下撤。所以,在梅里雪山这样的低纬度雪山面前,想凭运气登山的打赌心态实在不可取。<br><br>雪山亘古,时代沉浮。神山面前,一批批游客和朝觐者此来彼往,留下了他们深浅不一的足迹。<br><br>此时此刻,我们的车子也渐渐远去。坐在车子上的我注视着远处山峰上翻滚的云雾,听到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常怀敬畏之心,珍惜上天馈赠”。对,这不仅是每一位踏上这片佛地秘境的匆匆过客应该具备的态度,也是人类在神圣大自然面前的明智选择。<br><br>备注:<br><br>① 莲花生,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宁玛派的祖师。公元八世纪自印度入藏弘法,创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另外还创建了显密经院、密宗道场。<br><br>② 七年后,十七名登山者的遗体在明允冰川被陆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