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儿时的旧居(摄于2001年)~</p> <p class="ql-block">小学(六年)就读于个旧市绿春小学(文革中改名为“工农兵小学”,“改开”后恢复原名)。这所小学还是个旧市的名校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绿春小学创办于1948年,原址在永康路小庙,1953年迁往五一路绿春巷。2005年在教育结构调整中,与原云锡一小合并办学,整合为新的绿春小学。办学初期(1948年)全校有教职工11人,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40余人。</p> <p class="ql-block">下图后右:我的小学班主任,叶幼华老师,也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 小学时期的几件旧事:</p><p class="ql-block">1、1966.01-1967.02,“四清运动”后期,父亲被抽调到红河州“四清”工作团(“四清”是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的内容,前期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工作地在蒙自县沙甸(1975年划归个旧市)。</p><p class="ql-block">2、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后来文化革命《十六条》又明确规定“破四旧”、“立四新”是文化革命的重要目标。</p> <p class="ql-block">3、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民众集体舞蹈。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和语录歌等歌曲为伴唱、伴奏。流行于文化大革命高潮期,时间约在1966-1968年间;“九大”以后渐趋衰微。</p><p class="ql-block">4、1966年5月6日,林彪给毛主席寄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这份报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5月2日所写;5月7日,毛主席阅后致信林彪,这封信,通称“五七指示”。毛主席肯定了这个报告的内容并作了指示,这个指示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p><p class="ql-block">“五七指示”的基本内容是:全国各行各业除了做好自己的本业外,还要互相学习,互相了解。特别强调各行各业都要学军,都要批判资产阶级。其中提到:“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p><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日,即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开幕日,人民日报发表《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的社论,向全国公布了“五七指示”的基本精神。至此,“五七”成了当时普遍的特别的定语。</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学生不好外出,学校就在后山坡上给每个班划一小块地,每天浇水、施肥(种菜);劳动完后,通常都要跳一跳"忠字舞"才放学回家。</p> <p class="ql-block">5、“大串联”。这是文革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它是指1966年到1967年间,全国各地学生和教职工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这一特定历史现象。</p><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中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全国各地学生要去北京,应该赞成,应该免费。”8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首次接见来京师生和红卫兵后,全国出现了大串联的高潮。此后,大串联从单一的以北京为目的地,发展成数以千万计的遍布全国城乡的学生大串联热潮。</p><p class="ql-block">母亲是我所在小学的老师,在后期也与同校的其他老师一起,加入了“大串联”的队伍,但我母亲到达广州后即折返。</p> <p class="ql-block">6、抬水吃。那时许多人家中都没有自来水,我们家也不例外。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家里所需饮水都是我和妹妹乘每天晚上舀水的人比较少,带上一个大桶加一根扁担,到不远处的“月牙井”(因井的形状似月牙而得名)去舀水,之后俩人一起将水抬回家,供第二天用。</p> <p class="ql-block">7、吃过桥米线。离个旧市大桥不远处,有一家叫“光美园”的餐厅,过桥米线最出名。那时物资紧缺,大多数人家的收入也不高。只有每个月母亲发了工资之后,她会带着我们到“光美园”去吃一次过桥米线(那时的过桥米线与现在的相比,配菜简单得多,而且因为当时的油水普遍比较少,每次吃过桥米线连汤都会被喝光)。</p> <p class="ql-block">8、文革初期,父母忙于参加运动,每天晚上都是我和妹妹带着弟弟在家(那时弟弟年纪尚幼)。为打发时间,经常会一起带着弟弟到云庙玩,因为里面有活动室,可下跳棋之类。当时的规则,要进活动室必须先背诵三段毛主席语录,我们人小,只会挑最简单的几句:“要斗私批修”、“为人民服务”等。</p> <p class="ql-block">@ 云庙位于个旧市五一路南端,坐落于宝华山侧,以其庙貌巍峨成为个旧一大胜景。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至四十八年全部建成之庙宇,初建时称“关圣宫”(有《关圣宫碑记》为证),又因是云南省籍人士捐资兴建、聚会祈福之所,或曰“旅个滇人争回主权之根据地也”,故称“云省会馆”。神宫与会馆合一,敬神与议事相兼,又称“云省庙”、“云庙”。</p><p class="ql-block">天井正面是中殿,左右是厢房,殿前装有刻着十二生肖的青石护拦,殿为五开间,双搭两进结构,平脊飞檐,大型品字型屋架、单檐歇山顶建筑。中殿后面是云庙主殿关圣殿,关圣殿右侧是硔王殿,左侧为财神殿。三殿均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宝顶鸱吻,翼角起翘。为清代及民国年间个旧锡商及金融、经贸活动中心。存有“个旧公议厂规”、“崇祀开山矿王序”、“会议个旧厂条规序”等矿业碑记。</p><p class="ql-block">(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1967年4月,“备战、备荒、为人民”作为毛主席语录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全国经济建设迅速从以解决“吃、穿、用”为中心,转变到“举国备战、全民皆兵“上来,后来又多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联在一起使用,成为冷战时期我国国际战略防御构思的总概括。</p><p class="ql-block">在美苏两国霸权主义的威胁下,当时我国西南地区陆续兴建了大规模人防工事,这为后来全国性的挖掘防空洞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1969年6月,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级别的人防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国范围内的防空备战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修建防空洞,包括了挖掘防空洞和防空地道,还包括各种生活物资的储备。</p><p class="ql-block">当时印发有很多“三防”(防原子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的宣传资料,我们这些学生看了又看,因此记得了原子弹、冲击波、防毒面具等词语。</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居民住宅小区、地铁站都有人防工程设施。</p> <p class="ql-block">10、通海大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在云南省通海、峨山间发生了强烈地震,通海、建水、峨山、华宁、玉溪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损失。此次地震震级为7.7级,震中烈度达到10级,这场地震破坏度极大,死亡人数达15621人,超过32431人受伤,总共毁坏房屋338456所,造成达38.4亿元的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通海县高大乡五里村,震源深度仅134米,主震后又发生5级至5.9级余震12次。)</p><p class="ql-block">这是20世纪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万人以上的三次大地震之一(仅次于“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个旧市也宣布进入应急状态…</p> <p class="ql-block">震中位置: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峨山县小街镇和建水县曲江镇之间(曲江断裂带)</p> <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进入个旧市第一中学(绿春小学的对口中学)读初中(两年制)。</p><p class="ql-block">个旧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38年10月3日,历史悠久,传统优良,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底蕴深厚,名师云集。1957年、1963年、1980年三次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9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p><p class="ql-block">个旧一中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20世纪40年代,它是中共地下党个旧地区的联络中心;50年代初,24位师生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王华校长(毕业照中,前排右六者)因受文革冲击,曾被安排当我们七连二排的班主任。那时的学习风气不好,他到教室查完晚自习刚离开教室,我们不少人马上就从一中翻墙到宝华公园玩。后来回想起来,觉得特别对不起他。</p> <p class="ql-block">1972年9月,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个旧市第一中学读高中(学制两年)。</p><p class="ql-block">我们初中年级共有两个连(相当于现在的八个教学班),高中大致从中录取了三个班(1班、2班和5班);另外又招了两个班,共5个班。</p> <p class="ql-block"># 考高中那几天,家中只有我一人,父母已经带着弟弟妹妹先到昆明旅游了。考完试之后,我才一个人坐火车上昆明与家人汇合。那也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火车上碰到了许多外省的知青,抽烟、喝酒还带着刀,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进入高中不久,学校即组织了一次数学竞赛,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竞赛内容是因式分解,实际是初中数学的内容,但高二的同学却没我们高一的成绩好。</p> <p class="ql-block">学校召开红卫兵代表大会,会后班上的几名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倒数第二排右一位置的刘光星老师(四川人)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极为认真、负责…</p> <p class="ql-block"># 我们高中班的班主任是袁绍虞老师,同时也是我们的英语老师,而且有极高的书法造诣。</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有个词叫“开门办学”,即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学工、学农、学军劳动。</p><p class="ql-block">中学阶段,我们学农的地点包括:学校开办的土基甸农场、贾沙公社下属的生产队等;学工的地点则包括:云锡电修厂、个旧市农机厂等。</p><p class="ql-block">学农就是打着背包下生产队,插秧种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学校农场,开畦整地、种菜施肥。</p><p class="ql-block">学工时,学习操作冲床,冲压电机配件和绕线;学习车、钳、铣、刨、磨等等。</p><p class="ql-block">我们班没有开展过学军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综观整个中小学阶段,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都表明我是一个“老好人”,不敢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只想自己尽量别做错事~因此,十年的中小学时代,和班级其他同学的联系其实并不多,也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难得有一位同学-杨迎春与我同班十年),现在想来实在是一件憾事。</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参加同学聚会较多,实为同学们的厚爱~</p> <p class="ql-block">@ 发小、小学同班同学-2018年3月,个旧:居中三人(高子娟、谭建国、侯云萍)。</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昆明:谭建国、侯云萍、张文建。</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昆明:张文建(左)、谭建国(中)。</p>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个旧:高子娟(左)、侯云萍(右)。</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50周年的日子,聚会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紧锣密鼓地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订,党的教育方针最新表述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