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PHOTO : 老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MUSIC : 童安格《一世情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年代的阿干镇被称为兰州“小香港”,因煤矿而兴盛,国营饭店、电影院、门市部、百货商店应有尽有……阿干镇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常住人口十万以上。阿干照相馆作为当时镇子上的第一家照相馆,每天来拍照的人很多。2000年阿干镇地区煤炭资源枯竭,成为了待拆古镇,阿干照相馆又成为了镇子上的最后一家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干照相馆由一栋两层小木楼改造而成,店内装潢维持着上世纪的复古风格,墙体是纯白色,斑驳的木门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五十年来,阿干照相馆一直坚持使用传统胶片照相机进行拍摄,虽然如今的阿干镇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但它见证了这间照相馆里最后一位摄影师魏洁雄的四十多年光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阿干镇这座寂静的小镇上,魏洁雄在一间小小的照相馆开启了一段五十年的幸福生活。一架名叫大座机的上海牌复古相机被静静地立在照相馆二楼,经过几十年,现在还可以拍出照片。许多人前来打卡,都是带着怀旧的情愫而来,物件由人赋予生命,已年过七旬的魏洁雄抚摸着这个老伙伴,满是对过往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魏洁雄在来到阿干照相馆之前的军旅生涯总会使他陷入沉重的回忆。当时在乌鲁木齐备战,他是机枪班的班长,那段时间边境形势严峻,战士们每天都在紧张的训练。“我们班每天摸爬滚打,练习机枪的射击,一趴就是几个钟头,新衣服很快就磨烂了。”他从小读毛选长大,再加上亲身经历战争,使他更怀念、更敬重老一辈的革命家,“实实在在地说,新中国能发展到今天,多亏了毛主席。”就他的话说,这是“怀旧”,走进阿干照相馆的大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建国功勋们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政府接手了一所私人照相馆,将这个仅有两层的小木楼装修成了阿干照相馆。魏洁雄在饭馆工作了一年后,政府将他从饭馆外调到阿干照相馆,跟着那里的师傅学习照相,外调结束后他选择留在这里,这一待就是四十多年。那时候这里就只有这一个照相馆,每天都很忙。最忙的是1987年第一次照身份证的时候,每天都有上百人来拍照片,魏洁雄和其他人在洗照片的黑房子里一呆就是一天。从在饭店工作到成为照相馆老板,一切都是偶然的选择。“一干就是几十年,越干时间越长了,哪也不想去了。” 现在魏洁雄已经完全习惯照相馆的生活,平常没什么事就在这里守着,等别人来找他照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干镇这个地方,我来的时候是非常热闹的。”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魏洁雄有些怀念,“我们乡里人也觉得非常稀罕。我们在榆中的时候,乡里人每天都跑过来买东西。”外地人也喜欢来阿干镇。那个年代的阿干镇以开采煤矿为生,照相馆刚开始营业的时候,来得最勤的是矿场里的工人,偶尔也会拍隔壁电影院的戏班子。煤矿工人工资高,一个月七八十块钱,“每个月20号他们一发工资,都在饭馆里大吃大喝。他们觉得明天不一定能出来了——矿里工作的安全系数太低了——所以吃完饭就会来拍张照,以防万一还能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魏洁雄在阿干镇的这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照相馆的暗房里洗照片。暗房的门关上后仿佛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一切光线都被挡在了外面,只留下了定影机和曝光机透出的点点红光。暗房内红木制的架子早已被磨损的失去了原本的颜色,桌子上布满了各种器皿和药剂,空气中还弥漫着些许化学药品的味道。在暗房里,魏洁雄正在洗相片,打算在洗好后把它们装在信封里,寄给前段时间来过店里的成都旅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有明星来过这里,但是阿干镇的生意并没有乘上热度的东风,现在照相馆的生意都靠夏天来这边旅游的外地人维持着。“前段时间来了个成都的姑娘,她去西安旅游,中间特地来了趟兰州,到我们这里拍了张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偶尔会有六七十岁的人,拿着以前的照片来找魏洁雄,他看后就知道那些照片是在店里拍的,“我一看照片就知道了,大家都很怀念阿干镇热闹的那个时候,”魏洁雄说,“现在阿干镇一条街上没有几家人了,镇子总是停水,位置也偏,不好找。”用魏洁雄的话说现在还住在阿干镇的人都是在消磨时间,毕竟镇子上大多都是已经退休十几年的老人,与阿干镇一样,都像是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轮转,岁月有痕,阿干照相馆不仅为在这个古镇居住的老一辈们留住了美好的回忆,也见证了阿干镇的兴衰。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仿佛可以看到老一辈们生活的样子,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忆与回忆……</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及图片节选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