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老师您好!思来想去,还是给您写封信吧,怕电话里面表达不清晰。</p><p class="ql-block">首先,很感恩您对孩子的关爱与耐心。孩子在家也两个多月了,我想除了我们父母以外,就是张老师最关心孩子的情况了。</p><p class="ql-block">他现阶段的整体状态,怎么说呢,我们觉得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刚开始回到家里,情绪不太好,我们也采取了断网、带走所有电子设备这种比较极端的处理方式,感觉孩子那时候就是迫于无奈,处于和我们对峙的状态。后来,我们也进行家长心理咨询,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还是决定通过接纳与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个阶段,我们就是让他自己管理电子设备,我们白天上班,周末才可以全天陪伴,所以平时让小猫陪伴他,爷爷奶奶中午有空过来送一顿饭。周末带他去露营,出去玩儿,恨不得每周想办法带他出去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但是,这样一个月后,发现他不再同意周末出去了,反而拒绝出门了,我们把他这种表现也跟咨询师请教,她告诉我们,孩子这样做也是保护自己,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父母想让他立马恢复动力去上学的压力,他暂时没有办法立刻做到,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这部分压力来自于父母的这段时间过多的投入的高频的各种活动安排),他只能拒绝,自己把握节奏,不然,咨询师说,他会因为压力而更难受。第三阶段,也就是近三周,我们就没有对他出门有过多的期待和安排,都是随他自己了。他在家里都是正常作息,睡眠挺好,让他帮忙做做家务,他也会做,和我们交流也很畅通,亲子关系已在逐渐修复。孩子主要还是认知上对未来的迷茫,价值感低,采用打游戏的方式寻求价值认同。</p><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我们也陷入了很深的怀疑和纠结,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帮助关于厌学孩子重返学校的案例,大部分都是说要接纳与关爱,孩子走到这一步,是16年累积起来的伤痛,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冰山一角,要想融化整座冰山,这个时间至少半年起步。当然,我们每看到孩子打游戏开心的表情,内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难道除了接纳和等待,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又陷入了很深的内耗。朋友开导我,让我想起了中考前那段时间,他也是说不想上学,要写作追求梦想,当时,我用的是中考完了配手机作为条件,哄着他完成了中考。我们现在又陷入了这样的情境,而且是越来越具有挑战,直接躺平在家,我觉得如果他思想认知不调整,自己不想通,他的学业是难以顺利完成的。当然,我始终坚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向上向好的,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我的孩子也不会例外,他只不过是在过去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压力等各方面综合因素导致他暂时产生了某些错误的认知,需要通过我们的善、爱来让他感受到他是被祝福,被关爱的,他的理想和热爱是值得被肯定和尊重的,我相信学校的全人教育也是和这个吻合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恳请学校能给我们一些时间,允许我们能全然的陪伴他,陪他走出阴霾,迈向光明之路,充满希望与爱的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