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近年来,媒体上关于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报道接连不断,那些神秘稀奇的遗存与线索,让我心底油然生出一股非去亲眼看看不可的冲动。<br></h1><div><br></div> <h1> 今年 6 月中旬,女儿问我们老两口是否有兴趣去广汉三星堆参观。老伴因另有事务缠身未能同行,我却爽快地答应了。没过几天,女儿就做好了详细攻略,还从网上提前订好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参观门票和往返广汉的高铁动车车票。<br></h1><p class="ql-block"><br></p> <h1><b>重庆西站</b></h1><p class="ql-block"><br></p><h1> 6月30日清晨七点刚过,我、女儿、小外孙三人就离家,驱车赶到重庆西站,搭乘8:21去四川广汉的G8660次车!</h1><p class="ql-block"><br></p> <h1>如今的重庆西站虽仍在整修中,往来旅客却络绎不绝,但车站的卫生环境整洁有序,旅客们也精神饱满。曾经 “纸质车票在手、逐一验票打孔” 的进站场景,早已被 “无纸质票据,凭身份证刷脸核验” 的方式取代,不仅通行效率大幅提升,现场秩序也更为井然。<br></h1><p class="ql-block"><br></p> <h1>乘坐高铁全程的沿途再也闻不到煤烟、柴油味,见不列车行驶后留下的粉尘,听不见车行进中铁轨碰击声及车驶去后经久不息的噪声……。如今“复兴号”、“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和动车组列车带给大家的都是“舒适”、“干净”、“自信满满”、“我骄傲”!</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坐过火车了。在我记忆深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文革 “大串联” 时期乘坐的绿皮火车。那会儿,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走出校门,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尽管当时物质条件匮乏,但参与 “大串联” 的人实在太多了 —— 所有运行中的火车,每节车厢的座椅下、行李架上、厕所里、过道中,但凡能容身的地方都挤满了人,各种难闻的气味弥漫在整个车站和每节车厢……<br> 而今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坐在宽敞明亮又干净的车厢里,那种舒适惬意的感觉,甚至比坐飞机还要好、还要舒心!</b><br></h1><div><br></div> <h1><p>上午十点半左右,我们抵达广汉。考虑此时正是三星堆参观人最多的时间,我们就先去市区找到有广汉特色的“网红食店”——《广汉名小食》错峰吃饭,然后去三星堆博物馆错峰参观!</p><div><br></div></h1> <h1><p><font color="#ed2308"><b>广汉概况小资料</b></font><br> 广汉,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古称汉州,别名雒城。其地理区位优越,北距德阳市区 19 千米,南临成都市区 20 千米,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总面积 548.69 平方千米。截至 2024 年 2 月,全市辖 9 个镇、3 个街道;截至 2023 年底,常住人口达 62.7 万人。<br> 广汉历史悠久,西汉高帝时期置广汉郡,因 “疆域之广,至于汉水” 得名。行政区划上曾于 1983 年 3 月短暂划入成都市,后因同年 8 月地级德阳市设立而划转管辖。作为 “天府之国” 腹心地带的核心区域,广汉自古便有 “益州门户、蜀省要衢、通京孔道” 的美誉,是成都的北大门。<br> 境内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更是举世闻名,这处距今约 5000 年至 3000 年的古蜀文化遗址,被誉为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实证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母体,被尊称为 “长江文明之源”。<br></p><p class="ql-block"><br></p></h1> <h1><b>三星堆博物馆旧馆</b></h1><div><b><br></b></div><h1> 三星堆博物馆(旧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br> 三星堆博物馆馆体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的相结合,融原始意味和现代为一体,旨在表现出三星堆文化及三星堆文明。馆外配置有仿古祭祀台和供现代文体活动的大型表演场;有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和餐饮娱乐设施;有草坪、水域湖面、假山、水车;还有儿童乐园。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也体现了博物馆“馆园结合”之特色。</h1><div><br></div> <h1><b>新建的三星堆博物馆</b></h1><div><br></div><h1>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总投资14.33亿元人民币,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内,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截至落成开馆时,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现有展馆的5倍。除了青铜神树等1986年出土的珍贵文物移步新馆,还有近600余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数量为原展出文物的3倍。</h1><div><br></div> <h1><b>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园区内</b></h1><div><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div> <h1>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三个起伏相连的堆体将游客服务、陈列展示、藏品管理功能融合一体。东侧两个堆体为展陈空间,西侧一个堆体为后勤库区。新馆屋顶采用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融入环境,与一号馆形体左右呼应;对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建筑设计秉承“馆园结合”理念,突出“消隐”“协调”“实用”三大原则,延续了老馆经典的螺旋曲线外墙,作为三个堆体外形和空间控制曲线,三个堆体的平面控制线延长相交于一点,平面夹角呈现几何逻辑,生成独特的形体韵律,三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h1><div><br></div> <h1><b>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入口处</b><br></h1><h1><br></h1><h1> 我们到达博物馆正是中午,参观的高峰稍微平息。据悉,来此参观者均早就在网上订购了当天的门票(五天前就售罄),但对所有60岁以上老人不需购票,也不受售票限额影响。博物馆所有讲解服务也被预约满额,特别希望有参观效果的人,只能网上订购《博物馆精讲预约》的办法自己用耳机去听了。</h1><div><br></div> <h1> 目睹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展厅,看着排着长队等候拿取解说助听器的人,我们自以为可以拿着购买的“解说神器”认真观看自己感兴趣的物件了!可谁知,一进展厅,所有的美好“打算”全乱了套,根本无法按照语音介绍的行程和指定内容行进,只好自便“见缝插针”随性观看,或者只取重点展品查找解说提示收听具体内容了。</h1> <h1>进入“三星堆”展厅就感觉非同一般。精心设计布展;精美绝伦、不可思议、又突破个人认知的展品;熙熙攘攘的人流,加上不自觉闪灯拍照的光束、寻人挤拥大人小孩……!</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小资料:(官网推介)</b></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三星堆已出土代表性文物</b></h1><h1> </h1><h1><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青铜大立人像:三星堆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身高约2.62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立人像,展现了古代蜀人的高超青铜铸造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青铜面具: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工艺著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它的眼睛呈柱状外凸,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整体造型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青铜神树: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高达3.95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青铜树,树上有九只鸟,象征着九天,反映了古代蜀人对天空的崇拜和宇宙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金杖: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中国最早的金器之一,上面刻有神秘的符号,可能与古代蜀人的宗教信仰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青铜立人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像,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头戴高冠,衣服纹饰繁复精丽,双手环握中空,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展现了古代蜀人的审美和宗教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蜀人的高超艺术水平,也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span></p> <h1>展厅从大大的古“蜀”字开始……。</h1><div><br></div> <h1>聆听古人的讲述……。</h1><div><br></div> <h1>三星堆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示意图。</h1><div><br></div> <div><br></div><h1> 在博物馆里的两个多小时,我们几乎都在忙着 “打卡” 拍照,根本无暇顾及参观的重点和规划好的线路。更让人分心的是,我和女儿还得不时在熙攘的人群中搜寻小外孙的身影 —— 他总爱 “自由自在” 地穿梭在展厅里,追着自己感兴趣的展品跑,稍不留意就没了踪迹。<br> 走完三个展厅出来后,几乎所有参观者都会顺路走进文创产品商店。虽说店里的商品未必都合心意,但顺手挑上一两件留作纪念,也算是此行的一份小乐趣。<br></h1><div><br></div> <h1>三星堆博物馆内的文创商店</h1><div><br></div> <h1>走出三星堆博物馆,离开博物馆展厅,我们顿感有一种放松。在博物馆园区的树荫丛中,我们小憩并品尝着文创的铜人像冰激凌,心里产生了莫名其妙的纠结,这些展品真好,它们都是来自当地?都是三千多年前的东西?……。</h1><div><br></div> <h1>2003年8月,21年前曾经与市文联同事胡家华、周和平来三星堆参观学习时留影。</h1><div><br></div> <h1>2024年是我第三次到此参观,感觉和体验大不相同。</h1><div><br></div> <h1>2003年三星堆参观留影</h1><div><br></div> <h1>2024年第三次到三星堆参观。</h1><div><br></div> <h1> 离开三星堆博物馆后,我们从容地打车前往火车站。考虑到返回重庆的最快路线,我们选择经成都中转,傍晚六点多便平安抵达重庆西站,回到家时刚过七点。<br> 这无疑是一次与女儿、小外孙共同度过的难忘旅行,更是一段珍贵的学习经历。相信这次旅程会在我和孩子心中留下特殊的记忆,尤其是参观过程中那些 “所见所闻”“闻所未闻” 的见闻,以及关于 “因与果”“必然与偶然” 的深层关联等问题,都值得细细回味与思量……<br></h1><p class="ql-block"><br></p> <h1>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悟到历史厚重与辉煌</h1><div><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font color="#ed2308">广汉三星堆的主要未解之谜</font></b></span></h1><h1><br></h1> 广汉三星堆作为中国四川省广汉市的重要考古遗址,出土了海量古代文物与遗迹,其中诸多谜团至今仍未解开。网传其主要未解之谜如下:<br><br> 1. 文明起源之谜<br>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尽管考古学家推测其存在于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间,但该文明在文化体系、宗教信仰、科技水平等核心领域的源头,至今仍缺乏明确答案,成为探索古蜀文明根源的关键障碍。<br><br>2. 消失的古之谜<br>与起源同样神秘的是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亡。在其发展晚期,这个曾高度繁荣的文明毫无预兆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关于消失的原因,学界提出了战争冲突、自然灾害、文化迁徙等多种假说,然而由于缺乏直接考古证据,其消亡的具体动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br><br>3. 神权政治之谜<br>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祭祀遗存,清晰表明该文明具有强烈的神权政治特征。但这种神权政治是如何具体运作的?神权与世俗社会结构之间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这些涉及文明核心治理模式的问题,目前仍无法得出确切结论。<br><br>4. 文字之谜<br>三星堆出土的部分器物上刻有独特符号,经研究确认属于文字系统。但由于这些文字造型极具特殊性且体系复杂,至今未能被成功破译。若能破解这些文字,将为揭开三星堆文明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提供突破性线索,因此成为考古界的重点攻关方向。<br><br> 5. 与古埃及文明的联系之谜<br>研究中,有学者注意到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存在诸多相似性,涉及器物造型、宗教象征、文化元素等多个层面。尽管两大文明相隔万里,这些相似之处仍引发了关于文明交流的猜想。但这种联系是直接传播、间接影响,还是巧合?其背后的历史意义究竟为何?仍需更多考古发现与深入研究来解答。<br><br>…… <h1></h1><h1><b>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考察时指出:<font color="#ed2308">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font></b></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