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p><p><b>亚历山大市是埃及最大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位于尼罗河口以西一条狭长地带上,西北临地中海,东南靠迈尔尤特湖,东西狭长的城市宛如一位淡汝素裹的少女侧卧在地中海滨,显得异常娴静美丽,有人把她叫作“地中海新娘”。</b></p><div><b><br></b></div><p></p><p><b>公元前332年,伟大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征服欲望率领着他的大军踏上了埃及的土地。他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更以其智慧和远见,将埃及纳入了他的帝国版图。他站在尼罗河的入海口,望着这片肥沃而神秘的土地时,心中充满了征服者的豪情。<br></b><b>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也为了铭记这一伟大的时刻,他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座新的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城”。</b></p><div><b><br></b></div><div><b>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亚历山大城经历了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帝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几个时期,不同民族的传统和文明融汇在一起,使得亚历山大市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b><br></div><div><b><br></b></div></h1> <h1><b>地处尼罗河入海口的亚历山大市,面向地中海,风光旖旎,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b></h1> <h1><b>高大的地标性建筑,白色的“地中海新娘”雕塑矗立在海斯尔赛湾畔,它来自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和美丽的欧罗巴公主的故事,欧罗巴依偎在宙斯的怀抱里,深深的相拥。</b></h1> <h1><b>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腓尼基国王的女儿叫欧罗巴,天真无邪,非常可爱。天神宙斯迷上了这个女孩,他摇身变成了一头公牛,混在了牛群当中接近了欧罗巴,温顺地躺在了姑娘的旁边,示意她骑到自己的背上来。欧罗巴非常高兴地骑了上去,公牛掠走并娶了姑娘。欧罗巴成了女神,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陌生的土地。</b></h1> <h1><b>这段浪漫而风流的故事被制成 “地中海新娘”的雕塑,竖立在地中海边,成为亚历山大市欧洲文化的代表。</b></h1> <h1><b>庞贝柱(Pompey’s Pillar)又叫骑士柱,是亚力山大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庞贝柱耸立在亚历山大城西南角,建于297年的托勒密三世时期,原是塞拉皮姆神庙的一部分。神庙仅仅存在了很短时间即被毁掉,只有石柱保存下来孤峙于废墟之上,成为地中海沿岸亚历山大港的重要航标。</b><div><b><br></b></div></h1><h1><b>关于“庞贝柱”的名称由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大将庞贝被恺撒击败,逃到埃及,后死于埃及人之手,十字军将士误认为其骨灰存于柱顶骨灰罐里,故以“庞贝柱”称之,延续至今。</b></h1><div><b><br></b></div><h1><b>庞贝柱由柱基、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总高度为26.85米,重约500吨。柱身呈圆柱形,由一整块红色花岗石凿成。柱顶为古罗马科林斯式,饰有爵床花图案。石柱的石料采自上埃及的阿斯旺。</b></h1><div><br></div> <h1><b>庞贝柱前有两座粉红花岗岩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与之相伴,据说原本没有这2座狮身人面像,后来是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命人从卢克索搬来的。</b></h1> <h1><b>庞贝柱和狮身人面像建造风格不同,分别蕴涵有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文明。</b></h1><h1><br></h1><h1><b>庞贝柱历经千年仍岿然不动地挺立着,成为亚历山大市的市徽。</b></h1> <h1><p></p><p><b>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遗址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外的法洛斯岛,始建于公元前300-280年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的统治时期。<br></b><b>该灯塔的高度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并设有灯火用于引导水手航行。<br></b><b>公元前280年秋 ,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宏伟的灯塔竖立在法洛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 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洛斯灯塔”。</b></p><br><b>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西顿立像塌毁。公元880年,灯塔修复。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烈地震的破坏,仅残存下面的第一部分,成了一座瞭望台,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b><br><br><p><b>亚历山大灯塔是继吉萨金字塔之后的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并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br></b><b>伟大的亚历山大灯塔影响了后来的阿拉伯世界中宣礼塔的设计风格,并且引发地中海周边港口出现了众多仿造建筑。</b></p></h1> <h1><b>1480年,当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b>Citadel of Qaitbay)<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b>盖特贝城堡(也称盖贝依城堡),始建于公元1477年,而且还使用了灯塔的一部分石料。城堡整体呈四方形,而且四个角上都有一个圆柱形炮楼,其顶部有一个海神的雕像,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建筑。</b></h1> <h1><b>站在城堡上,可以看到地中海的旖旎风光。</b></h1> <h1><b>盖特贝城堡占地2万平方米,三面为高大的城墙,造型优美,气势巍峨,是亚历山大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城堡历史上承担了抵抗外来侵略,虽历经沧桑,但当年的威武风光依旧存在,巍然屹立在亚历山大港。</b></h1> <h1><b>盖特贝城堡与开罗古城堡并称为埃及两大中世纪古城堡。</b></h1> <h1><b>蒙塔扎皇宫花园(Montaza Garden)即蒙塔扎宫(也叫夏宫),坐落在亚历山大市东部,占地155.4公顷,密林环绕,是一个带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园林建筑。<br><br></b></h1><h1><b>1952年前她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b></h1> <h1><p><b>埃及法鲁克王朝的末代国王福阿德•法鲁克1936年至1952年执掌王位。</b></p><b>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1953年,埃及宣布成立共和国。</b><br></h1> <h1><b>园内的法鲁克国王行宫,现为埃及国宾馆。</b></h1> <h1><b>蒙塔扎王宫左侧面向大海,与近处的海上公园遥相呼应,从陆上通往海上公园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华灯点缀的红色石桥,园内有修剪讲究的花木和通幽的曲径,无不透着皇家的气息。公园对开的海面上有一座灯塔,连接它们的是一条长长的栈桥。</b></h1> <h1><b>亚历山大图书馆(Library of Alexandria)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盛于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br></b><b>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br></b><b>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b></h1> <h1><b>今天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图书馆的旧址上,是1995年后重建的,占地4万平方米,它不仅是亚历山大的标志建筑,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科研和建筑项目,它的造型是从77个国家的设计中优选的。俯瞰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b></h1> <h1><b>图书馆的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几何形状勾勒出该馆的悠久历史。</b></h1><h1><b>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亚图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b></h1> <h1><b>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b></h1> <h1><b>跋: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埃及,把埃及划为总督区,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冈比西斯二世采用法老称号远程统治着埃及。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荡平波斯帝国,被埃及人拥戴为法老。亚历山大在地中海畔建立了一座港口新城,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亚历山大英年早逝,由于没有子嗣他的助手托勒密担任法老。托勒密是希腊人,他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并把埃及首都定在亚历山大市。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屋大维在亚克提姆海战中打败了马克•安东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后,埃及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也就结束了古埃及王国的历史。<br></b><b>回顾亚历山大市的历史钩沉,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罗马人先后侵入,交错统治,都为这位“地中海新娘”留下了印记,不同民族的传统和文明融汇在一起,使得亚历山大市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b></h1> <h1><b>摄于2024年5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