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暑假来临之际,我和我的好朋友刘*博相约来到了位于南湖岳各庄片区的唐山地震遗址博物馆,开启了我们美好的夏季研学旅行。</p> <p class="ql-block">6月29日,今天的天气相当好,夏风吹拂,地震遗址公园的湖水荡漾,垂柳袅袅,一幢幢地震墙庄严的屹立在公园内,墙面上整整齐齐的镶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难者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正门进入博物馆内,心情也跟着眼前此情此景变得沉重下来。眼前这扇墙的雕塑前面表现出地震灾害,后面表现为抗震救灾,前后呼应。展现了地震给唐山人民财产和城市工程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展现了在全国大力支援下唐山人民积极建造家园的和谐精神。</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个花篮是2016年7月28日唐山抗震4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墙前为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献出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我认真阅读镶刻在馆门口处的《前言》</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家园——唐山,城市足迹曾经凝固在1976年7月28日——一场7.8级强烈地震袭击唐山,将我们与24万亲人生生割裂,赖以生存的家园夷为虚土,一座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坚强的民众赋予这座城市不屈的灵魂,幸存者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糯,谱成一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万人民解放军舍生忘死,排险救人,五万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救死扶伤,运送物资,四面八方捐款赠物,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重创后的唐山安然度过缺粮断水的绝境,迅速掀起恢复生产的热潮。1979年拉开重建城市的帷幕,1986年胜利完成恢复建设。今日唐山如同劫后再生的凤凰,昂鸣于渤海之滨,奋翅于冀东沃野。</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震前的老照片,一张张的笑脸,我们的家园唐山也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称。20世纪40年代的唐山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华北工业重镇,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陶瓷、纺织等轻工业为辅,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都较为发达的现代工业城市。</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博物馆展览区,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废墟,刚刚经历了地震的家园房屋平为一地,这是极震区景观,极震区采用场景复原的形式,再现了极震区的惨烈震害情景,景观中的建筑有震毁的唐山火车站、开滦医院、开滦唐山矿、供电局等。</p> <p class="ql-block">我了解到地震博物馆一共分为五大主题。</p><p class="ql-block">主题一:突蒙巨创 地裂城殇</p><p class="ql-block">主题二:举国救援 共克危难</p><p class="ql-block">主题三:患难与共 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主题四:凤凰涅槃 惊羡世界</p><p class="ql-block">主题五:新的起点 新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每一大主题都包含一些单元,博物馆的这些主题设计让我们后生晚辈难忘的了解到地震当年每一个细节。</p> <p class="ql-block">参观主题一:</p><p class="ql-block">🌲🌲🌲突蒙巨创 地裂城殇🌲🌲🌲</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主题它由地震参数、地表震害、建筑物震害、工业震害、农业震害、交通震害、公共设施震害、生命伤害、波及京津、地震遗址十个单元组成。</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场7.8级毁灭性大地震袭击了具有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员伤亡惨重。当日18时45分在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景况愈加悲惨。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功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大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有感范围达14个省、市、自治区,217万平方千米。唐山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地震参数——根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唐山大地震发震时间为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6秒,震中位置在北纬39度38分,东经118度11分(唐山市路南区吉祥路一带),震级7.8级,震源深度11千米,震中烈度XI度。</p> <p class="ql-block">地表震害——地表破坏主要有地裂缝,地形变,山崩滑坡,塌陷和喷砂冒水等。由于地下构造错动,牵引地表土层产生众多雁行排列状的裂缝,这些裂缝在极震区地表构成了约10千米长,30米宽的地表裂缝带,破坏力巨大。</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震害——震前唐山是一个抗震不设防的城市大地震使极震区各类建筑物普遍倒塌,民用建筑倒塌损坏94.6%,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p> <p class="ql-block">工业震害——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拥有繁多的工业种类,地震中,各种工业建筑倒塌达70-80%,人员伤亡较多,设备损毁严重,给唐山市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创伤。</p> <p class="ql-block">农业震害——地震造成大面积的农田被毁,灌溉系统淤塞全市6万多眼机井遭到破坏,毁坏农业机具5.5万余台(件),损坏农业用电线路4800多千米。</p> <p class="ql-block">交通震害——地震使唐山地区公路遭到严重破坏,通往北京、天津和沈阳的铁路全部中断;唐山军用机场基本完好,架起了唐山与外界联系的空中桥梁;水运破坏主要集中于秦皇岛港、天津新港码头。</p> <p class="ql-block">公共设施震害——地震使城市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全市供水中断,36座变电站有34座受到损坏,发电能力损失30%;邮电通讯设施也遭受巨大破坏,城市功能陷入瘫痪。</p> <p class="ql-block">生命伤害——唐山地震中,包括京津在内的所有受灾地区,共有242419人丧生,164581人受到重伤,轻伤需治疗者达36万人之多,7218户家庭全家震亡,家庭解体的有15000多户,造成孤老1850人,截瘫3817人,孤儿4202人,地震给人们心里世界同样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构成巨大而无形的灾害。</p> <p class="ql-block">波及京津——强烈地震使整个华北大地都在剧烈震颤,天津市处于烈度VII度区。部分地区破坏严重,北京市处于烈度VI度区,震感强烈。图为北京财政部大楼、天津市交通队大楼、秦皇岛市海员俱乐部楼等遭到不同程度破坏。</p> <p class="ql-block">地震遗址——为吸取唐山地震教训,也为地震科研、工程抗震,城市建筑及灾害学提供研究基地,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唐山市保留了七处地震遗址。</p> <p class="ql-block">参观主题二:</p><p class="ql-block">🌲🌲🌲举国救援 共克危难🌲🌲🌲</p><p class="ql-block">第二主题它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十万解放军抢险救人、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抢修生命线工程、医疗救护屋防疫灭病、妥善安置群众生活、欢送解放军七个单元组成。</p> <p class="ql-block">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灾区极为关怀,果断决策,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急电全国火速救援。急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从北京、沈阳、河北等地日夜兼程赶赴灾区,抢险救人,清尸灭疫,安置灾民,在抗震就在中立下不朽功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派来了医务工作者和邮电、基建、供水、供电、矿山救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五万多人。同时,大批药物、粮食、建筑器材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运送到灾区。在满目疮痍的唐山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斗争。描绘出一部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的悲壮史诗。</p> <p class="ql-block">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刚刚经过浩劫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党中央报告灾情,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决策:全力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中央河北省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相继成立。图为震后18分钟,驻唐某部报务员吴东亮利用抢救出的电台向上级汇报灾情。</p> <p class="ql-block">十万解放军抢险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河北省军区、部分海军部队共十万大军星夜兼程奔赴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攀爬危楼钻冒险洞,舍生忘死,抢险救人。经过日夜苦战,共抢救出被埋压群众16400多人,在抗震救灾中立下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地震发生后,铁道部、邮电部、水电部、商业部、卫生部、煤炭部、国家物资总局等部委迅速派出5万多人的专业队伍赶赴灾区,震后仅3天,就运送各类救灾物资2000余吨,有力地支援了唐山抗震救灾工作。</p> <p class="ql-block">抢修生命线工程——地震当天,全国各地的专业抢险队伍就陆续的抵达灾区,铁道部和铁道兵系统组织4200多人抢修铁路,交通部组织4500多人抢修公路,邮电部组织1200多人抢修通讯线路,供水、供电等等系统修复工程也迅速展开,为抗震救灾赢得了时间,也为灾民生活提供了保障。</p> <p class="ql-block">医疗救护与防疫灭病——来自全国的288个医疗队2万多名医护人员赶赴唐山灾区,夜以继日的抢救伤员,同时,将重伤员转移到外地治疗。防疫工作也迫在眉睫,清理尸体,杀灭蚊蝇,保护水源,清墟防疫工作全面开展,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历史奇迹。</p> <p class="ql-block">妥善安置群众生活——震后整个城市断水断炊,幸存的几十万市民面临着饥、渴、伤、病的严重威胁,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首先解决灾民的饮水吃饭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问题,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房大家住,这样的灾时共产主义生活一直持续到8月底。</p> <p class="ql-block">欢送解放军——震后几个月,对于灾民和救援者来说都是最为艰难的,解放军与灾区人民相互支撑,平稳度过了震后饥渴伤病的危难时期。进入10月,大部分救灾解放军和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灾区,唐山人沿街欢送亲人解放军。</p> <p class="ql-block">李玉林飞车进京报告灾情图景,地震发生后不到30分钟,唐山矿前工会副主席李玉林等四人驾驶矿山救护车驶向北京,4小时后抵达中南海,将准确灾情报告给党中央,为党中央决策部署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当时,李玉林等人在中南海受到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图景,7月29日上午,河北省唐山市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成立,指挥部设在唐山机场,下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组,行政组,工交建组,保卫组,医疗卫生组,物资组,建房组,农业水利组等办事机构,统一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中间隔着白衬衫者),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右三),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左二),北京军区副政委迟浩田(左一),沈阳军区副参谋长韩鏖,河北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右一),省委副书记马力(右二),省委常委古奇峰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参观主题三:</p><p class="ql-block">🌲🌲🌲患难与共 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第三主题它是由废墟上的指挥、第一支抢救生命的队伍、特殊行业自救、维护社会治安、恢复生产、精神救灾、隆重表彰七个单元组成。</p> <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在凌晨,熟睡的人们一瞬间被埋压在倒塌的房屋下。当时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和从废墟中挣脱出来的人们构成了自救互救的有生力量。28日上午,约有20万的救生大军遍布市区,整个震区迅速形成了立体交叉抢救生命的战场。英雄的唐山人民经受了严峻考验,备尝艰辛,又以顽强的毅力很快恢复生产,震后10天出煤,14天并网发电,28天练出第一炉钢。唐山人在大灾面前所彰显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废墟上的指挥——地震使唐山市的党政机关和各行业领导机构遭到严重损失。但是,从废墟中脱险的地、市委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赶到各自工作岗位,组织力量抢险救灾,建立临时的党组织,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核心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一支抢救生命的队伍——幸免于难的人们从废墟中挣脱出来,迅速投入到抢救生命的战斗中,这些自发或有组织的抢险救灾人员,人自为战、楼自为战、街自为战、厂自为战...争分夺秒的奋战在灾区的每座楼房,每条街道。在最初的几个小时里,共有45万人通过自救和互救脱离了危险。</p> <p class="ql-block">特殊行业自救——大地震发生后,在废墟上那些手扒瓦砾,肩扛断梁,奋不顾身抢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人群中,有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在抗震救灾的特殊环境中建立了卓越功勋,赢得了世人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维护社会治安——地震后,社会治安、保卫、交通管理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坍塌,导致公私财物失去了正常防范,社会秩序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脱险的各级领导干部、公安干警首先承担起保卫人民、保卫城市的职责,严厉打击坏人,维护社会秩序。</p> <p class="ql-block">恢复生产——在抗震救灾的同时,唐山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遵照“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首先保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恢复。农业生产,商业流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行业也迅速恢复。</p> <p class="ql-block">精神救灾——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需要清除地震造成的物质废墟,来恢复我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除地震造成的“心理废墟”,来恢复我们的精神生存家园。</p> <p class="ql-block">隆重表彰——为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激励全市人民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鼓舞全国人民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共中央对在唐山抗震救灾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p> <p class="ql-block">震后临时大家庭图景,地震后,唐山人民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出现了许多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生活集体,一般由几户、十几户家庭组成,这种临时大家庭帮助幸存下来的人们度过震后最艰难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抗震简易房图景,地震后,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支援下,用苇席、油毡、砖石等极其简单的材料,到入冬前,共搭建了简易房屋四十多万间,基本解决了灾民的住房问题。许多唐山人就在这样的简易房屋中居住、生活了三至五年,有的甚至十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参观主题四:</p><p class="ql-block">🌲🌲🌲凤凰涅槃 惊羡世界🌲🌲🌲</p><p class="ql-block">第四主题它是由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三个单元组成。</p> <p class="ql-block">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下,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经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重新屹立在渤海之滨!四十年拼搏进取,新唐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像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让世界为之惊叹。</p> <p class="ql-block">十年重建——在基本安置好人民生活和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唐山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恢复建设,到1986年底恢复建设总投资43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基本建成。</p> <p class="ql-block">十年振兴——基本完成恢复建设以后,从1986年开始,唐山果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迅速扩张。“七五”期间,唐山的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全国的步伐,“八五”期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到1996年抗震二十周年,唐山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振兴。</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快速发展——1996年至2016年,唐山经济进入了二十年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p> <p class="ql-block">参观主题五:</p><p class="ql-block">🌲🌲🌲新的起点 新的梦想🌲🌲🌲</p><p class="ql-block">第四主题它是由向海发展 全面开放、转型发展 调旧育新、协同发展 聚力突破、绿色发展 美丽唐山、融合发展 城市升级、统筹发展 乡村振兴、共享发展 人民至上、安全发展 和谐永固八个单元组成。</p> <p class="ql-block">震后40年,经历了凤凰涅槃的新唐山,昂首阔步进入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阶段。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目标砥砺奋进、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向海发展 全面开放——发挥港口、海洋核心竞争优势,以蓝色思维推动城市转型,以蓝色经历壮大未来支撑,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唐山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城市转变。</p> <p class="ql-block">转型发展 调旧育新——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产业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p> <p class="ql-block">协同发展 聚力突破——深度融入京津冀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聚焦产业转移、互联互通、联防联治、协同创新、共建共享,以战略眼光打造京津发展第二空间,在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谋求最大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绿色发展 美丽唐山——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的美丽唐山。</p> <p class="ql-block">融合发展 城市升级——坚持“一港双城”发展格局,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全周期管理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突出宜居、韧性、智慧属性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加快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城市,建设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p> <p class="ql-block">统筹发展 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唐山样板”,全面提速城乡一体化步伐。</p> <p class="ql-block">共享发展 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注重普惠性,基础性,时效性,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面兑现惠民承诺,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更多更好共享发展成果。</p> <p class="ql-block">安全发展 和谐永固——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理念,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