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追寻在兴文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一一兴文二中高07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组</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兴文县的人文地理和祖国其它地区一样,有着许多独特的闪光点。为增长自己的乡土文化知识,培养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对今天家乡打造旅游大县作一点贡献,在07级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选择了《追寻在兴文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这个课题。</p><p class="ql-block"> 在开题报告中,我们确立了几个方向:</p><p class="ql-block">一、了解和宣传革命前辈秦青川的事迹。</p><p class="ql-block">二、了解和宣传香水山朱德诗碑。</p><p class="ql-block">三、了解和宣传今天我县“香山诗书画院”及其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以上三个方向,兴文二中退休教师严徽敬老师介绍中城镇兴文二中附近居住的秦道新老人最为清楚,所以确定走访秦道新老人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一、 中共第一代先驱者秦青川</p><p class="ql-block"> 中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中共创始人和先驱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等等。中共中央前仼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其中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这一点,中共的先驱者是一代最优秀的文化名人。而我们兴文县有这样一位先驱者,他叫秦青川。</p><p class="ql-block"> 秦青川是我县中城镇老人秦道新的父亲。2005年元月22日下午,我们第一次走访了秦道新老人。他拿出了秦青川在法国和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等革命者的合影留影。秦道新老人介绍,他的父亲秦青川是我们兴文县古宋中城镇人,自小深受叔父秦镜淮的影响。秦镜淮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修业于北京大学,辛亥革命时在成都参与创办共和大学和四川学制改革,护国运动时任过蔡锷将军部的参谋,后来回乡曾仼省立江安中学校长。秦青川在省立江安中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考入成都外语学校。1919年投身于中国五四爱国运动。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同年,秦青川和聂荣臻等150人到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很快同周恩来、赵世炎等建立了深厚友谊,广泛阅读进步书籍,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国家和社会问题。1922年参加了赵世炎、周恩来等创建的“中国少年共产党”随后转为中共党员,积极投身于法国中国留学生抗议帝国主义罪行的运动。1926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秦青川与朱德等进苏联东方大学学军事,学成回国。先后在重庆、彭县、万县、武汉、河南、河北地区致力于改造旧军队,策动武装起义,成为早期军运领导人。1928年,在国民党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中,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实力,秦青川秘密回到家乡古宋从事革命活动,并培养革命新人。1929年,在敌人监视和迫害的条件下,因病重得不到医治而死去。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四川省政府追认秦青川为革命烈士,并在1962年由叙永县人民政府为他立了墓碑。</p><p class="ql-block"> 秦青川是兴文人民的骄傲,不仅是因为他曾与周恩来、朱德等在一起革命,是中共第一代先驱者和军运工作的领导人,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品质、革命意志。年少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投身革命后,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回乡后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培育英才;临终时壮心未了,捶胸疾呼“大事未了!大事未了!”秦青川生前写下的诗句“壮志安可逃,咸称志气高。甘心赴国难,哪怕杀人刀。”表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2004年,泸州市历史博物馆为秦青川烈士铸了铜像陈列于馆内,并按原像做了一尊铜像和一幅对联送给秦道新老人。对联上联是:“仗剑天涯,西行汲汲探求者”,下联是:献身祖国,东返堂堂大丈夫”。</p> <p class="ql-block">二、 为兴文山水添色的朱德诗碑</p><p class="ql-block"> 中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四川仪陇县农民儿子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元帅。朱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救国救民投身军旅,参加护国运动震动滇川;弃荣华富贵留学德国,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南昌起义,朱毛会师井冈山,创建工农红军,成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在反“围剿”、历长征、战日寇,指挥解放战争历程中,艰苦奋斗,戎马一生成为新中国的开创元勋之一。毛泽东主席曾为之题词“人民的光荣”。</p><p class="ql-block"> 我们兴文二中在2003年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过程中,在校园内蓝球场的黄桷大树的凉亭下立了一块朱德诗碑。这块碑取决于我校背后的香水山顶上芙蓉寺门前的石碑。这块碑立于一九八七年我县中城镇老年重阳节活动中。为了解诗的来源和立碑的过程,2005年5月至6月份,课题组成员多次走访参加立碑全过程的秦道新老人,收获如下:</p><p class="ql-block"> 1915年底,北洋军阀袁世凯改中华民国国号为中华帝国,并在1916年元旦登基称帝。为了捍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一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915年底,云南都督蔡锷等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武力讨袁的护国运动。1916年一1917年间,护国军入川进行讨袁战争。在此期间,朱德任护国军旅长曾帅部到川南小镇古宋休整。一日,朱德旅长登上香水山顶,凭高远眺,壮观山河,国事萦怀,赋诗一首提于寺壁。其诗内容是:</p><p class="ql-block"> 已饥已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p><p class="ql-block">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逐棘荆游。</p><p class="ql-block">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p><p class="ql-block"> 物色风尘谁作主,请看砥砫镇中流。</p><p class="ql-block"> 其诗篇的含义是: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贫弱是我心中的忧虑,济世救民是长期以来我的强烈愿望。今天我担当起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重任是多么的幸运和光荣啊,我一定会在乱世中奋力探索和斗争。长期的政治腐败和外敌入侵造成了亡国的危险,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理想和肩上的重任。乱世之中,谁能主宰国家的命运?请看吧,正是那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战胜艰难险阻的时代英雄。</p><p class="ql-block"> 据秦道新老人讲解,由于芙蓉寺后来失修,墙倒诗毁,是寺里的主持王祥文和尚凭记忆颂写下来。王和尚早已死去,有些东西无法考证,但朱德率护国军上香水山休整部队,在寺庙提诗确有其事,王和尚是当事人之一。不管怎样,经秦道新老人的讲解,我们认识到美丽如画的山水使朱德壮怀激烈,勃发诗兴,而饱含爱国之情让人荡气回肠的朱德诗篇又为兴文山水润色。这是历史留给家乡的幸运和光荣,更是留给我们县子孙后代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自豪,怎能不继承和发扬光大呢?</p> <p class="ql-block">三、秦道新和他所在的香水山诗书画苑</p><p class="ql-block"> 秦道新老人是一位令人非常尊敬的文化人。他现年76岁。青年时代立志向父亲学习,追求进步和革命。1949年开始参加革命工作,为人民政府征粮。1952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我县小学和中学长期任教导主任。1978年10月出席“全国气象部门双学会天津一一北京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馆受到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留影纪念。在文教系统工作时,曾先后参加叙永县和宜宾地区文教先代会,并获得奖状。1980年退休后,热心参加文化活动和公益事业,先后受聘在叙永县三史(党史、县志、文史)办公室和兴文县县志办公室仼副总编辑工作。是“中华党史协会”、“中华诗词协会”、“江南诗词协会”会员。是我县“史志协会”副秘书长、“兴文诗书画院”的副院长,“香山诗书画苑”的副苑长。被选举和担任过县、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秦道新老师任职和活动的“香山诗书画苑”创办于1986年7月,时值朱德诞辰一百周年,又正是朱德在香水山提诗七十一周年,我县一批退休的文化人为了纪念和传承朱德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自发地组织了这个群众性的地方文化团体。长期以来,该团体从事的文化活动主要有:编辑出版反映地方特色的诗词册子,春节期间为群众编写春联,在学校假期为中小学生举办书画培训班,举办县诗书画展,向北京《中华诗词学会》推荐会员,举办本县诗、词、书、画研讨会或讲座。</p><p class="ql-block"> 目前“香山诗书画苑”聚集我县一批优秀的地方文化名人。他们中有刘火星(苑长)、蒲宇伦(常务苑长)、秦道新、卢本成、刘光民、张永正(女)、李上(女)、胡怀儒、罗必光、袁永湘、严徽镜、赵仲达、刘腾福等。这些人致力于本县文史资料的整理,著书立说发表文章,积极宣传家乡的革命史实、社会变革、民族风情、旅游特色等等,努力打造地方文化氛围,为我县乡土文化的发展做出许多贡献。</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我们07级《追寻在兴文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研究性学习中通过确立课题、开题报告、采访人物、登山实地考察、收集查阅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最终形成了研究性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把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知识相结合,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社会及其人物的了解,增强了人文素养,我们的合作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撰写文章的能力得到提高。</p><p class="ql-block">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采访秦道新老人的过程中,秦老师对我们学子无比关爱,端茶水、递水果、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介绍情况,按我们的要求给我们准备资料,多次谆谆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建没好国家。同时,严徽镜老师和邹玉丰医生也多次陪同我们到秦道新老人家学习,给我们拍照,留下了值得纪念的宝贵影像。老人们的行为品质真的让我们好感动,让我们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以上 是我们兴文二中高07级研究性学习课题成员:邹玉、李宏业、罗森良、张浩洁、范方圆、曾廷容、曾承、何忠、聂宏、罗小兰同学和指导老师陈静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时间的合作,在高一下期末完成课题报告,并交付学校审核存档。</p> <p class="ql-block">七一心语:</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3周年纪念日,我整理此文奉献给党的生日和为中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改革、开放等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奋斗的各革命先辈,当然也包括已逝去的秦道新老人、严徽敬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也是我的父亲陈光远辞世十一周年的思悼日,我以此文追悼我的无怨无悔追随共产党干革命,连死都要等待党的生日到来才辞世的九十高龄老父亲。老父亲对他的四个子女历来教育很严,爱党爱国是他至始至终的家教主题之一。因为,他是从极端贫弱的旧中国走出的过来人,他尝够了贫民生活的艰辛,目睹过抗战时期日军轰炸重庆的惨状,在当时进步文化人士云立的省立江安中学念过书,后来又受兴文革命烈士金燧的影响,投身到兴文县反国民党腐败统治的革命活动中,坐过国民党的监狱受到酷刑迫害,获救后积极为兴文的解放事业奋斗,冒着危险亲自到江安红桥迎接郝吾民领导的解放军到兴文建立兴文县地方人民政府。在后来的剿匪征粮的复杂政治形势下蒙冤受屈,受了阶级斗争运动三十多年政治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八十年代冤案得以平反,享受了革命老干部退休待遇二十多年。他一生目睹了新旧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让他晚年尤其心安的是四个子女在新中国教育下健康成长,先后当上教师、水电工程师、解放军复员后成为新华文轩职工、金融战线公务员,并分别在各自岗位为国家建设努力。我清楚记得重阳节老父亲最后一次参加兴文县晏阳镇老干部座谈会回家神彩飞扬,连说几声好哇、好哇、共产党领导得好哇!今天老父亲虽死犹生,我瑾以此文告慰天上我的老革命父亲和我的人民教师母亲。</p><p class="ql-block"> 陈静写于2024.7.1龙泉驿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