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佛洞侧壁的壁龛和宝相花纹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装饰最华丽。因洞中有整个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故得名大佛洞。佛像高约 4 米,神气秀逸端庄,肌肉丰满,线条柔和,面部平素无饰,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仍然光洁如新。遗憾的是,大佛的头部早年被盗,现在的是后装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石窟内部为中心柱式的塔庙窟,四壁各开十六个小龛,龛中各雕一坐佛像。中心柱由基坛、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南、北、西三面各开一龛,每龛均为一佛两菩萨。基坛两端雕凿畏兽托起立柱,这些畏兽系源于波斯文化的影响。塔柱雕饰忍冬纹,塔刹顶端为山花、蕉叶托起的火焰宝珠。纹饰运用深浅浮雕,使图案极富变化,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大佛洞侧壁的壁龛和宝相花纹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装饰最华丽。因洞中有整个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故得名大佛洞。佛像高约 4 米,神气秀逸端庄,肌肉丰满,线条柔和,面部平素无饰,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仍然光洁如新。遗憾的是,大佛的头部早年被盗,现在的是后装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位于石窟寺院最南端的刻经洞是北响堂山另一个重要的洞窟。其开凿的时间大概在北齐天统年间(565 年左右)。洞窟外形明显流露出受印度犍陀罗风格的影响,呈现出覆钵式塔的造型,而这种造型在早期佛教中是为了安葬佛祖释迦牟尼特意创造出来的,传到中国便成为一些高僧大德圆寂后的神圣象征。这是石窟和佛塔合为一体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门楣上部的飞天形象同样开凿于北齐的释迦洞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分前后室,后室正中雕方柱,方柱正中开大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外间两侧大龛内雕菩萨力士像。南部的刻经洞为三壁三念佛殿窟,也分前后室,后室正壁及左右壁开大龛,雕一佛二弟子四胁侍像;前室甬门西侧刻《无量义经》,两侧窟廊刻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全本,由唐邕书写。此举开创中国在石壁上大规模镌刻佛经的历史,唐邕也被称为中国刻经第一人。唐邕所书以楷法写隶,间有篆意,被称为“中华第一刻经”,其艺术价值可与王羲之《兰亭序》媲美。</p> <p class="ql-block">石窟墙壁上刻满了文字,这些大面积的文字全部是佛教经卷。在石窟中镌刻佛经,也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独创,而中国佛教刻经的发源地便是北响堂山。568 年,北齐晋昌郡宰相唐邕首次在北响堂山开创了将经文镌刻在石壁上的先河。此后,这种做法影响到山东、河北以及北京房山地区云居寺等地,并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的刻经文化体系。刻经洞内外墙壁上雕刻的苍劲古朴的文字,便是宰相唐邕留下来的佛教刻经。20 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刻经研究专家罗昭先生来到这里,看到这些遍布石窟内外的刻经,激动地说:“这是中华第一刻经”。</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菩萨头 石灰岩 北响堂山石窟,现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辟支佛(缘觉) 石灰岩 </p><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3-6窟,现收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佛造像残件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菩萨造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菩萨造像残件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供养人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睡罗汉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佛造像残件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天王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倚坐佛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唐代罗汉头像 红砂石 </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常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画像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