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两天被安排到澧洲翊武学校(澧县二中旧址)监考,这是我在高中毕业36年后第二次踏入母校的大门。第一次还是在大一的寒假,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看望我们的班主任林老师。</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澧县二中已经迁了新址。我的母校—-老二中,也随之改建成了现在的澧洲翊武学校。天下着雨,我特意早到了20来分钟,独自撑着一把雨伞,立在校门边。仰望贴着琉璃瓦的校门,走过窄窄的校门过道,猛然忆起,三年的青春时光呀,已恍若隔世!</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是澧县二中毕业的,澧县二中是我的母校。1985年,我从澧澹中学初中毕业,爸爸出于稳妥,也或者是身为教师的他希望我继承他的衣钵,传承我们教师世家的光荣,和我的班主任毕老师商量,给我报考了中师。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班主任是不赞成我报考中师的,他说我上高中考大学会更有前途。那时候,中专中师很“吃香”,因为可以提前端到铁饭碗,成为“公家人”。所以,第一批录取的是中专中师,分数线比一中还高。一中的录取排在这之后。一中为了抢“人”,规定凡是报考了中专中师的,一中不再录取。还记得1985年的那个夏天,我初一的班主任龚老师,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通知我上了中师的录取分数线,要我做好面试的准备。当时的我似乎很平静,可能觉得考个中师也就那样吧。于是,没有一丁点儿音体美特长的我,毫无准备的,单枪匹马的出现在澧县一中的面试考场。清楚的记得我选的是美术,素描,画一个篮球。结果可想而知,我因为面试被打下了。按照政策,一中不要我,哪怕我超出一中分数线几十分。因为,是我先抛弃了它。</p><p class="ql-block"> 二中敞开怀抱接纳了我。我是二中的学生,二中是我的母校!后来,我的孩子在一中毕业。她好奇的问起过,“妈妈,你怎么没有在一中读书?”是的,很遗憾,妈妈没能成为你的校友。那时的二中,是我的骄傲,从高一到高三的高35班,是我的骄傲。那个时候,二中还有自己的初中部,一中也远没有现在这样被“神话”。二中毕业的初中生理所当然的在二中读高中。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本校的教师子女。那时候,二中的学风纯正,师资也不差。哪怕当时那么低的大学录取率,我们高35班,作为应届毕业班,却考出了惊人的好成绩。有上海交大的,有华中科技大学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而我,再一次因为家人的保守,在顺利通过预考后(那时候预考要淘汰近三分之二的人,预考没有过的就直接毕业了,不再参加高考)放弃了高考,直接被保送到常德师专。没能参加高考,没有一张全日制的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是我求学生涯的又一大遗憾。中师落选,保送师专,看来我命里就是当老师的。</p><p class="ql-block"> 走在校园里,如烟的往事变得那么清晰。我记得二中的样子,记得我的高中三年。正对校门的那栋科教楼还在,而且似乎没有被改造,还是它原来的样子。那是我们做实验的地方。做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守在仪器边,等着那扎着针眼的窄窄的纸带慢慢吐出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科教楼西边,是我们的教学楼。记忆中全校就只有这一栋教学楼。还是初中高中混在一起的,初中在一楼,我们在二楼。那时候,学校规模不大,我们一届是六个班。今天,这栋教学楼已被重建得非常气派了。</p><p class="ql-block"> 科教楼南边,原来是一个周长几百米的池塘。池塘边上有很多树。吃过晚饭,我们不急于回到教室,而是捧着一本书,坐在池塘边,听鸟鸣蛙叫,看蜻蜓点水,当然也会背上几页书。还记得,我们出完早操后,围着池塘晨跑的情景。现在,池塘没有了,变身成了一个偌大的篮球场。可是,池塘消失了,我觉得学校的灵魂也被带走了。</p><p class="ql-block"> 科教楼东边,以前是三用大厅,兼具食堂、礼堂、体育馆的功能。现在也是新建的食堂,不知道是否还有其它功能?想起那时候,排着长长的队,大多时候只为打一份吃得不能再腻的老南瓜。实在吃不下,就去学校最北边的小卖部,从一周几毛钱的零花钱中匀出五分钱,买一勺豆瓣酱来搭饭。</p><p class="ql-block"> 三用大厅南边,是大操场。依稀记得 ,我们入学的时候,它还没有建好,我们的劳动课,还给它挑过土,搬过砖。现在,在原来的地方扩建了一个标准的足球场。</p><p class="ql-block"> 大操场的南边,原来是两栋二层楼的教师宿舍,再前面就是我们的女生宿舍。一栋低矮的平房,用高大的围墙围出一片空地,地上长满青草,架着铁丝,供我们晾晒衣物。高一刚刚入学的那几天,我们还没有搬到这栋正规的宿舍,被临时安顿在教师小食堂东边的一间更加低矮的平房里。我睡上铺,没有找到竹竿挂蚊帐,大热的天,裹着爸爸给我新买的淡绿色毛巾被,一整夜都听到蚊子在嗡嗡地叫。</p><p class="ql-block"> 高中三年,我曾在起床铃未响时,摸着黑窸窸窣窣的早起去读书,也曾在教室熄灯后,加入到借着烛光挑灯夜战的卷王中;曾在天寒地冻时洗过冷水脸,也曾在酷热的盛夏熬过没有电扇空调的每一天。那时候的日子,苦吗?好像不觉得。</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青春时光呀,我在这里度过。再次走进你,你却改了名字,变了模样。但我仍然如此清晰的记得你,我的恣意的青春,我的难忘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30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改了名字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承载着历史的科教楼</p> <p class="ql-block">原址上重建的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原址上重建的食堂</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池塘上建起的篮球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