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事(542)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长话短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回忆青春往事,记录过往时光,细说生活故事,描述工作过程,不忘初心,让明天更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02)</i></b>1984年中秋之夜,乌云笼罩着天空,月亮只是偶尔钻出云层露个脸。忙于战前训练的连队官兵,当晚收到昆明军区慰问前方将士的中秋月饼以及全国各地群众的慰问信。我给连队崔广林指导员打着手电筒,让他一封一封地念。战友们拿着月饼,眼里噙着泪水,静静的听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03)</i></b>1985年7月,我们结束了老山轮战,在归建途中集体去石林参观,一位战友为我拍摄了这张人物模糊、构图奇异的照片。本不准备展示,但考虑到其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还是留存了下来。在前线作战的日子里,我用自费购买的“凤凰”牌全自动相机为战友们拍了很多难忘的照片,自己却拍得很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i>(老兵图说204)</i></b>1985年7月在桂林参加文学座谈会时,一位朋友听了我关于敌我双方打恶仗的介绍,不解地问:“越军为什么那么勇敢?他们缺吃缺穿缺弹药,还不怕死?”我如实地告诉他,越军也在进行“爱国”教育,也在服从作战命令。黎笋反动集团号称第三军事强国,长时期在打仗,甚为嚣张,单兵素质并不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05)</i></b>1985年7月,我参加《广西文字》桂林座谈会,大家对边境作战十分感兴趣。一位文友深有感慨:“有人在写情书,你们在写遗书;有人在作爱 ,你们作战;有人在桌上拼酒,你们在战场拼命;有人为争取升官往上爬,你们为抢占阵地朝前冲,太伟大了!”</p><p class="ql-block">但我知道,当兵尽义务,保卫祖国是我军人职责!</p> <p class="ql-block">美篇为犒劳美友圈管理团队,在端午节前准备了一份礼物——嘉兴“五芳斋”粽子。我作为[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管理员,有幸收获了这份包裹着“诗和远方”的特殊礼品。对这个地方传统品牌,我再熟悉不过:当兵时部队在嘉兴地区,吃过多年的肉粽、豆沙粽、蛋黄粽,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睹物思情,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i>(老兵图说206)</i></b>1985年7月,在《广西文学》座谈会上,我应邀向大家介绍老山地区“1·15”之战: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亲自指挥两个团进攻,妄图夺回两个高地,我军主动迎战出击。两军硬碰硬,我军“前指”指挥有方,后勤保障有力,战士杀敌不怕死,以伤亡275官兵的代价,彻底粉碎了越军进攻,歼敌740余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07)</i></b>参加《广西文学》座谈会期间,我利用会议间隙整理、核对了战场日记,比如军工抢运烈士遗体记功的事,“1·15”激战4昼夜,前沿阵地上的烈士遗体一时运不回来。一团领导很是着急,要求军工不惜一切代价去抢运烈士遗体,并开出了立功条件,说:“背一具烈士遗体记三等功一次,背两具烈士遗体记二等功一次,背3具烈士遗体记一等功一次。” 不少官兵利用夜色摸到前沿背烈士遗体,由于天黑路远,又不能点灯,大家只好摸索捡瘦小的背,等背回来一看,才发现有不少是越南鬼子的。有个“军工”班夜间一次背回来8具遗体,竟然全是越南兵,懊恼不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08)</i></b>当年,我们参加老山轮战,立功指标一线部队是35%,二线部队是10%,并非作战勇敢、战绩突出就能立功的。例如,上级承诺军工抢运一具烈士遗体回来记三等功,战士拼命背回烈士,最后受名额限制并没有记功。部队评功时,又倡导“五让”,很多党员、战士主动让功,岂不知战后论功行赏,让功的战友吃了一辈子的亏。</p><p class="ql-block">我们连也执行过五次军工任务。步兵分队的军工更艰苦,他们要把弹药和生活用品背到一线,再把阵地上负伤:牺牲的战友背(抬)下来,稍有不慎,暴露目标,越军的炮弹就会覆盖过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09)</i></b>我们在老山轮战后期就开展了战评,评功评奖成为大事。之前有人说,仗好打,功难评,有的部队因为评功不公出现过严重事故。我们军在评功时,要求干部让战士、党员让群众、二线让一线、伤员让烈士、没伤的让伤员。我是完成了立功材料审批的,最后还是让给了战友,没想到的是退伍多年后的待遇大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0)</i></b>走下战场,我们认为能活着回来就满足了。部队归建后,遇上军队精简整编,在骨干使用上、官兵去留上、晋升方面,人为的因素占据重要位置。有关系、找人帮忙的,往往心想事成,而老实巴交的战士,只能顺其自然。我和同乡朱春平放弃了一切,选择了年底正常退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1)</i></b>1985年的桂林象鼻山景区闻名全国,《广西文学》召开座谈会的地点选择在景区边上的桂林寿阳饭店。我和爱人提前两天抵达,利用会前时间拍了很多照片,其中一个彩卷被彩扩店冲印坏了,十分可惜。我只好重新买了黑白、彩卷各一个,先照了一卷黑白胶卷,后拍彩卷,从桂林一直拍到老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2)</i></b>1985年7月,我和爱人在桂林市区请人代拍照片留念。我应邀到桂林参加座谈会,部队首长很支持,把会议假与探亲假一块批了40多天。初到桂林,感觉市区不如芜湖大,跟湖州差不多。作为涉外旅游城市,老外不少。我们从象鼻山乘游船至阳朔,见证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3)</i></b>1985年建军节,桂林座谈会结束当天,我们乘坐火车回武汉。我对乘坐同趟列车的参会战友讲参战的事:从和平时期到紧急奉命参战,人员高度紧张,事故陡增。比如,我军接到参战命令尚未出发,主力师第一个牺牲的竟然是一位前途无量的师政委,人还没有上前线就遭遇车祸。战友叹:“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4)</i></b>1984年参加老山轮战,我帮助军组织处统计汇总了全军烈士姓名、入伍年月、职务、所在部队及牺牲简况等。利用在桂林开会间隙,我开始整理战场记事:我军战场上最早牺牲的是上海兵姚青纪,一师足球队守门员,1984年12月14日在116阵地遭越军炮击牺牲(师足球队曾夺南京军区联赛冠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5)</i></b>1985年8月,我和爱人旅行结婚,从芜湖到桂林再到武汉,转乘油田客车回潜江县老家。由于假期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专门去荆州古城参观,到新兴工业城沙市市区旅游,这是我爱人为我在沙市公园拍的照片,也是我长这么大第一到荆州。潜江原属于荆州地区管辖,1988年县改市,后由省直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6)</i></b>1985年8月。从前线归来,我与爱人回家探亲,家里隆重地办了喜酒。这是我们在老家村头拍的照片,我穿的是昆明军区下发的“对越自卫还出作战纪念”背心,当时没想到将这个物件收藏起来。地方政府、军部、直属队都下发了印有“纪念”字样的纪念品,如床单、收音机等,用过之后都没有留存,今天想想有些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7)</i></b>老家在江汉油田核心区域,家乡相当于城市近郊,基础建设比一般中小城市还要强很多。这是我1985年8月探亲时在老家附近的油田俱乐部广场前拍的照片。那天与堂哥堂嫂一块去游玩拍照,堂哥当了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堂哥是教师,拍照技术不错。</p><p class="ql-block">那时有照相机的人少,一筒彩卷加冲印要费半月工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8)</i></b>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市是我国重要的轻工城市,除了活力28洗衣粉,还汇集了荆江牌热水瓶、沙松冰箱、沙东洗衣机、鸳鸯牌床单、金蝶地毯等全国知名品牌。沙市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1985年8月回家探亲期间,我们专门去沙市观市容,逛商场、游景区、会友人,见证这座城市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19)</i></b>小时候,家门口的王刘河直通沙市,更早的时候从武汉到沙市的货船不绕长江走,都从这条河里过,少行几百里。沙市的名字让我们熟知。1985年8月回家探亲,我特意去沙市,看了码头、中山路、特色街,感受长江巨埠的商业繁华、经济繁荣和一片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图为参观沙市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0)</i></b>1985年8月18日,我在荆州留影。本来是兴冲冲去看荆州古城,可一到现场,发现古城正在维修,像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大工地。原址部分有多少留存不得而知。施工人员不让无关人员上城墙,见我是军人,又从外地来,想想还是放行了,他们反复提醒“注意安全,别走边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1)</i></b>1985年7月20日,我撤离战场归建到湖州,第二天便把文书资料、渡河器材仓库钥匙等交给了战友,第三天与到部队迎接我的爱人回芜湖,然后乘火车去桂林参会、旅行结婚,并于8月3日到了老家。父母见着活着回来的儿子带着初次进家门的媳妇,自然是十分开心,动员我们去了沙市旅游。这是我们在沙市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2)</i></b>在家乡人眼里,武汉是省会,相距近三百里,很远。沙市不同,从油田坐客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大家买“大件”物品都习惯去沙市。油田开发给我们农村带来很多便利。</p><p class="ql-block">1985年8月,我和爱人到沙市旅游,这时的荆州与沙市隔河而治,一个是地区行署所在地,一个是省辖市,紧密结合又各显风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3)</i></b>1985年8月3日至29日,是我探亲在老家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那时候,部队战士探亲假一般20天,已婚的为一个月。我当文书,经常到司令部直工处办事,包括替战友探亲去开通行证等。轮到自己探亲,我能有一个多月的探亲假,是机关首长多准了些时间。这是我探亲时在老家沙市旅游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4)</i></b>这是我与爱人1985年8月在潜江老家乡村拍的合影。老家是鱼米之乡,湖河渠连片,水产品十分丰富。记得爱人见到芜湖要两块多钱一斤的河虾在我老家无人问津,农户用来喂鸡,觉得可惜,便下厨烧了糖醋虾,结果大受欢迎。那时想吃鱼了,就到村头的塘里撒网、推网,随便就可抓几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5)</i></b>1985年8月。表弟何庆标在黄石当消防兵,他见到《解放军报》上的通讯中写有我在前线期间的信息,知道我回家探亲,便邀我们返程时到黄石相聚。那时交通不发达,我们先坐油田长途车到武汉,然后坐火车到黄石。表弟专门请了“摄影师”一路跟拍。这是我和爱人穿的武警装在营区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表弟全程陪同我们,开启了黄石两日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6)</i></b>在黄石逗留期间,与当消防兵的表弟带我们在黄石市区游览、拍照。后来从洗出的照片看,他们单位的相机还不如我的自动相机拍摄的效果好。</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与表弟在黄石百货大楼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表弟比我小一岁,晚当几年兵。他在选择是先入党当班长还是先学开车的时候,在我的建议下先当了司机,后又如愿入党当班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7)</i></b>黄石港的夜晚十分热闹,那时由汉口开往上海的客轮,到达黄石已是夜里,过路船票十分紧张。表弟为我们购买黄石到芜湖的票,托了好多人,费了老大的劲。</p><p class="ql-block">那晚,我们一边逛夜景,一边聊天,他让我讲前线的小故事,我给他讲了个小事故:最“准确”的走火是在南温河,一个新兵玩弄排长的手枪走火,一枪击中15米外一个靠在床上看书的特务连战士的脑门正中,致战士当场死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8)</i></b>战场英雄故事很多,报刊均有报道。但和平年代,部队初上战场,事故也不少,奇迹也很多。还是那个因枪走火打死人的新兵,被罚上一线带罪立功。炮弹打到他的脚下,没炸,踩到地雷也没响,越军的手榴弹扔到他脚下,他又扔回去,炸死两名越军。他前后参加三次战斗,毫发无伤,最后还立了三等功下来。</p><p class="ql-block">1985年8月,我在黄石与表弟相会,叙述战地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29)</i></b>黄石见表弟,因我俩都是军人,聊天放得开。他让我讲战场“趣事”,我说,有些事不太好讲。比如我听说过“最痛心的走火”;某副连长手枪放在被子里,睡觉时一抖被子,手枪掉在地上走火,子弹从腹部进肩上出,当场身亡。第二天一早,收到电报,其妻生下一男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0)</i></b>我与表弟分别七年后在黄石见面,格外开心。他让战友开小灶做饭菜招待我们,这在我们野战部队很难做到。吃饭时,我讲了前线的一件事:某部四个战士在98号阵地烧粥喝,忽然听到声音不对,急忙闪开卧倒。越军一发60炮弹正好打在锅里,炮弹没有炸,但一锅粥被砸得四处飞溅,四个人全部被飞溅的粥烫伤!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1)</i></b>我和爱人在黄石市报刊零售亭买期到,表弟在后面偷拍了这张照片。返回营区途中,表弟又要听我讲前线的事儿。我讲了一个听来的非战斗减员事故:某部一副营长负责二线后勤,一天夜里走出掩蔽部小便,正好遇上远处响了一炮,他本能的缩头撞在工事钢梁上,造成颅内出血牺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2)</i></b>当年在老山前线,有个最命大的兵:我军一个战士站在123阵地堑壕上,敌人一发105mm榴弹打来,蹭了一下堑壕壁,然后从其裤裆里面穿过,打在后面的地上,最后竟然没有炸,只是把这个兵吓出一身冷汗。那时越军的哑弹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图为1985年8月我在黄石与当兵的表弟见面,他听我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3)</i></b>1985年8月,我和爱人在黄石书店购书。陪同我们的表弟、消防员何庆标一直跟拍。两天时间里,我们一直讲述着战场故事,他虔诚地听着那一个个惊心的故事。英雄事迹不少,初上战场的紧张造成的事故也多:最可笑的走火是某连副指导员持手枪上厕所,放枪时枪走火,屁股中弹负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4)</i></b>当年在老山前线,我部也出现过粗心而亡的事:一团一个兵,脚后跟被炸进一小块弹片,觉得没事,简单包扎了一下,还在洞里笑着打牌。第二天一早,被发现时已经因流血过多死亡。表弟听到我讲的这个故事,连声叹气说“大意了、大意了!”</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为表弟陪我们逛市区抢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5)</i></b>最经得起炸的兵:一上海兵刚上阵地背部受伤,出院再上阵地,脸部受伤,牙齿被打掉两个,住院再出院上阵地,扔手榴弹扔在电线上,弹回来爆炸,右臂负轻伤。好不容易熬到下阵地,排长因玩弄越军手雷引起爆炸又负伤,炸不死。据说,他后来当老板去美国定居,每次安检,探测器就响个不停。他身上还有十多快弹片没取出。他唱歌极像孙楠,钻石王老五一个。这个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故事,听着都觉得神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也是表弟在黄石营区偷拍的,我正在讲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6)</i></b>当年,我军轮战下阵地后,某部一个战士拿出一枚82式手雷说:“在前线没有用上,现在也要听个响。”于是拉弦扔到山沟里,炸声并不太响,但30米外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兵马上就倒下了。检查没发现什么伤口,脱衣服才看见心脏位置有一个小孔:一颗小小的钢珠正中心脏,要了他的命,因此,他成为我部轮战最后一个牺牲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237)</i></b>1985年8月31日晚,我们离开表弟服役的黄石消防大队,与他分别。我们虽同属不同军种的军人,但理想、信念以及革命情怀高度一致。我们打仗危险,消防官兵每天都是高度紧张,闯火海、救群众,保财产,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也是好样的。我们穿着他们的军服在警营拍照纪念,同样感到肩负着责任。</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0rk25x" target="_blank">岁月如歌(2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