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羽和徐晃私交甚厚,二人是同乡,都是河东郡人,关羽是河东郡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徐晃是河东杨县人(山西洪洞东南)。徐晃出道比关羽早。他们有过共同征战的经历,且徐晃很可能得到过关羽的指点或教诲。《三国志》记载,徐晃弱冠之年就已是河东郡骑都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因护送汉献帝有功,被册封为“都亭侯”,率部驻守大梁,彼时徐晃却苦于没有可托付的主公,最终蹉跎5年后,决心投奔曹操。徐晃投身曹营后,跟随曹操南征北讨,参与了平吕布、攻袁绍、败文丑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部北攻荆襄。他水淹七军,擒获庞德,收服于禁,完全占据优势,曹仁独木难支,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曹操派徐晃连夜奔袭救援,昔日称兄道弟的老乡,狭路相逢兵戈相向。交战中关羽因为右臂有伤,且军队经过长时间战争已疲惫,又面临东吴与曹魏的联盟导致军心不稳、士气动摇的局面,最终不抵徐晃,败退而去。关羽撤退后,后方荆州被东吴吕蒙偷袭,关羽回攻荆州,在东吴的攻势下败走麦城,最终被俘杀。</p><p class="ql-block">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相关情节描述两人的关系和这次战斗。如关羽曾说“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徐晃也曾表示“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p><p class="ql-block"> 但在战争的背景下,他们又必须以对手的身份在战场上一决高下。这种复杂的关系和情节,也展现了三国时期人物的无奈和忠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林汉达在《三国故事》“走麦城”一章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徐晃故意修士垒、挖壕沟,做出要截断关羽退路的样子。关羽怕被他围住,就烧了营寨和鹿角,退兵回去。徐晃追杀一阵,打了个胜仗。他得到了偃城,大军向樊城前进,又跟关羽碰上了。他们两个人本来交好,在阵前相见,还彼此行礼问好。徐晁说:“自从跟君侯分别以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没想到您的胡子和头发都花白了。”关羽说:“彼此,彼此,您也老多了。”就说了这么几句话以后,徐晃忽然宣布命令,说:“谁能取得云长的人头,重赏千金!”关羽对徐晃说:“大哥,这是什么话?”徐晃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怎么敢因私废公呐?〞说着,将军们就把关羽围上了。关羽大战一阵,终于左手差劲,占不了上风。关平怕关羽敌不住他们,就敲起锣来,收兵回去。不料曹仁他们从樊城杀出来,跟徐晃的兵马两路夹攻,荆州兵大乱,死了几个将军,关羽只好把军队退到囊阳去。”</p><p class="ql-block"> 关羽的被杀,既有战场上局势变化的因素,也有他自身战略决策的失误,以及东吴和曹魏的联合夹击。但关羽与徐晃这次交战和几句对话,却给人留下五味杂陈的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三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