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了,请自动“边缘化”</p><p class="ql-block"> /微文编一点</p><p class="ql-block"> 老了,不主动靠边,被迫也要靠边。</p><p class="ql-block"> 老人别谈本事大,过去成就,曾经辉煌,都别再提起。过去无作为,现在追悔也不必了。</p><p class="ql-block"> 未来何去何从,还得另当别论。主要是老了要自动“边缘化”。</p><p class="ql-block"> 繁花落尽,人生要自觉过渡到老龄状态。这样,余生反而会安稳一些。</p><p class="ql-block"> 不愿做边缘人的人,可能会活得很累。</p><p class="ql-block"> 人天生就有“表现欲”,总想体现精彩。 </p><p class="ql-block"> 舍去一切虚名浪气,从此闲云野鹤。</p><p class="ql-block"> 亦欲从之游,</p><p class="ql-block"> 惜哉吾懒怠。</p><p class="ql-block"> 显然,老人不能逞强,否则会因为精力、体能、时局等改变而变得被动。很多人可以大器晚成,但是在老年群体里,占比不会很高。</p><p class="ql-block"> 学会身退,是可取的。下坡路,迟早都要走,不如早安排。</p><p class="ql-block"> 做个有实力的边缘人,无权无职无烦恼。在边缘的人,不一定是能力不行,是谦卑,或者主动避让别人的锋芒,放下自己头上的帽子。</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放下光环,一身轻松。</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在位时主张变法,因此和守旧派争执不休,几次弄丢宰相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王安石的后半生退隐到江宁,以读书、写文为乐。职场上的人慢慢和解了。比方说,苏东坡路过江宁,主动拜访王安石,两个人谈论诗词歌赋,不问政事,留下了一段佳话。有了大量的时间来发展诗词的爱好,王安石挤进了“唐宋八大家”的队伍,这活法真得体。</p><p class="ql-block"> 人在圈子,往边上走,该退就退。</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不需要太多的走动。就算你很想热络,人家也不一定会搭理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不能围着你转动。</p><p class="ql-block"> 一些因为利益而存在的圈子,就完全没有必要加入了。不管是现实生活中的圈子,还是网络里的群体,都要早一点“保持沉默”。不主动发声,大家会很习惯“圈里没有你”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人在酒局,坐一旁,不当主角。不喝酒、少喝酒,这是老人应有的自觉。身体扛不住的时候,就滴酒不沾好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喝酒,在任何饭局上,由于年龄原因,会推你坐“主位”。但要自觉些坐在一旁,不要坐在主位。在旁边的人,加入饭局,离开饭局,都不会影响大局。</p><p class="ql-block"> 做人要服老。自古以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轻的你,有韧性,不管什么风,都不能吹倒你,但是五十岁之后就不同了。</p><p class="ql-block"> 从今往后,不能在体力上和人抗衡,但是可以精神昂扬。</p><p class="ql-block"> 靠一边,看着别人上升,也是一种福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日记:</p><p class="ql-block">文/微文编辑一节</p><p class="ql-block">图/荷荷美美</p><p class="ql-block">南宁莫永清先生2024、6、22摄于桂林陶家村</p><p class="ql-block">莫永清先生的摄影作品看似平淡无华,但折谢出隽永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荷荷美美/之一</p><p class="ql-block">2024、6、22摄于桂林陶家村</p> <p class="ql-block">荷荷美美/之二</p><p class="ql-block">2024、6、22摄于桂林陶家村</p> <p class="ql-block">荷荷美美/之三</p><p class="ql-block">2024、6、22摄于桂林陶家村</p> <p class="ql-block">荷荷美美/之四</p><p class="ql-block">2024、6、22摄于桂林陶家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