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岁 自由行 十六天遍行北海道 新千岁机场印象

崔利民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十六天的北海道之旅,打点行装,离开华盛顿酒店,在札幌车站坐上开往新千岁机场的电车,车行四十分钟,到达了机场候机大楼的地下一层站台,就是十六天前我们下了飞机坐车去往札幌市里的同一个地方。下车后可以乘坐垂直电梯或者扶梯,到达上边的购物区。</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长文即将收笔的时候,我想做一个说明。我一会儿说是火车,一会儿说是电车,又用列车这个词儿。不统一,是不是产生了歧义?连我自己也不记得我是因为什么不停滴变换说法。那是一百多年前,Steam</p><p class="ql-block">Locomotive这个黑黑的钢铁大家伙,分别用轮船运到了中国和日本,两国都铺设好了供它们行走的轨道。得给他们取个名字呀!叫什么呢?清国人看它肚子里煤火熊熊,取了个名字叫火车,日本人看它呲溜呲溜冒蒸汽,就叫它汽车了。也叫作蒸汽機闗車。后来技术不断发展,内燃机车问世,火车汽车的叫法没有改变。我们还是说坐火车出门,谁也没有说我坐内燃机车怎么滴。日本人还是他的汽车。后来进入电力机车时代,日本率先一步,市内和远途轨道交通全面使用电力机车,于是统一叫做 電車。我们呢,即便是大量使用电力机车后,还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一律叫做火车,直到现在说坐高铁,坐动车,其实还是没有表征出用电力驱动这个最基本特征。日本则把我们的高铁(高速铁路列车)</p><p class="ql-block">叫做新干线。至于列车一词,日本语和中文都用,但是只是第三人称的主语语法位置,我们一般不会说我坐列车走了,只能说,我坐的列车(主语)怎么怎么了?对不对?</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北海道这个地广人稀客流量比较少的区域,即使是干线铁路,也还是大量使用内燃机车,(我仔细观察过了,上边没有电力线,车头是冒烟的)可是他们仍然称为电车。可能是因为电车已经在日本的铁路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所以请大家原谅我把列车火车电车混用。</p> 北海道 爱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网上讨论过机场怎么样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观飞爱好者的需求,设计建造专门的观飞区域的问题。点名说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和札幌新千岁机场做得好,。这次身临其境了。我们的首都机场在西湖园八卦台(不伦不类的名称,位于跑道南端侧面)有一处合适的观飞平台,我经常去,看飞机起落。</p> <p class="ql-block">  机场国内厅和国际厅之间有非常非常非常长的通道。让人跑断腿的长度。集中了很多很多的商家,文旅宣传,各种信息情报,五光十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要拍个照的。</p> <p class="ql-block">  只听说有围棋道场,原来还有拉面道场。</p> <p class="ql-block">  北海道牛奶冰激凌,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  最合适的观飞位置,在候机楼楼顶上,有座位,遮阳伞,有咖啡,冷饮,各种饮料售卖。</p> <p class="ql-block">白色恋人工厂的机器人生产线开到了机场候机区域,让人们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我登机进入国航的波音737客舱时,咱们国航的空中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笑颜如花,轻声问候,欢迎乘坐,我呢,用什么回应呢?我的一句,又见到自己人了!让她们忍俊不止,离开了十六天的日本的环境,踏上了我们自己国家的领土(停在外国的轮船 飞机都属于交通工具所属国家的领土)</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 ,北海道,再见了,札幌,稚内,旭川,網走,钏路,根室,函馆,小樽,松前城。等北海道新干线全线通车了,我再来看你,那时候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出发,先是东北新干线,从海底穿过津轻海峡青函隧道,列车行驶在北海道新干线上风驰电掣,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抵达札幌。我将创造一名外国旅游者把日本新干线从最北端的札幌旭川到最南端的鹿儿岛中央站全部乘车走过的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