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旅界有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这次来徐州休闲游,感觉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文化遗存特别丰富。今天是第四天,我们跟着导游小扈游览龟山汉墓景区,领略汉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鼓楼区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共有15间墓室,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由于龟山汉墓至今仍有许多未解的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来到龟山脚下,绿树葱茏,鸟鸣声声。在汉墓入口前驻足的刹那间,发现了一个偌大的石龟,龟身油光发亮,神态生动逼真,沟沟壑壑都细致入微,工匠的技艺堪称一绝。在距离石龟不远的地方有几块长条状的大石头,石头平整,棱角分明,每一块都有几吨重,导游说这种大石头叫做“塞石”,是当时用来封墓用的,这些塞石均来自他地,而不是龟山,真不知是用何种方式把这巨石运来的。在一块塞石上,我看到了两个牛鼻孔大小的洞,应是盗墓者所为,想必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p> <p class="ql-block"> 顺着笔直的通道进入汉墓,走道狭长,周遭昏暗,让人每一步都变得小心翼翼,确有一种幽静且又神秘之感。导游讲解,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容积高达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最具特色的是南北两条几近平行的甬道,这两条甬道相距19米,然而它们的平行误差只有1/16000,据专家科学推算,如把这两条甬道向西延伸,它们在2000公里以外的西安才会交汇。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两条甬道分别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填塞,塞石每块重达6-7吨。如此庞大的工程,精密的设计,在2000多年前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汉代,是怎么做到的呢?人们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工细琢,同时,也见证了封建高官贵族们的奢侈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代信奉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人死后,只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所以他们生前所拥有与使用的东西,在死后也一样不能少。因此,在刘注的地宫中共设有15间墓室,除了他与夫人的棺室及前厅外,还分别设有马厩、车马室、歌舞器乐室、厨房、水井、兵器库;就连厕所也特设一室,蹲坑、靠背、踏板、扶手,十分讲究,可以想象,在汉代这一定算是高级厕所了。刘注的墓室做工精细平滑,线条笔直,室顶也构造独特,或呈蒙古包顶,或呈五坡顶,稍大一些的室内,出现多处石柱,全是在巨大的山石上人工开凿而成,让人十分震憾。</p> <p class="ql-block"> 来到楚王刘注的墓前,据说其前殿正好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且是墓室当中最大的一间。前殿象征着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而中间的擎天石柱正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其构造相当的精准巧妙,无不令后人拍案叫绝,也由此可见一代君王的地位和权势。</p> <p class="ql-block"> 在楚王墓的一侧是其夫人的墓室,经专家考证,其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的三四年之后,而刘注夫妇的墓则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没有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凿开,被称为“开门寻夫”,这也是“壶门”的由来。在今天看来,楚王夫妇的墓室打造得仍可谓是天衣无缝,如此细致精致极致的建造究竟花费了工匠们多少的心思,又究竟出自哪些建造高人之手?那时的能人巧匠是否也能称得上当今的“大国工匠”?</p> <p class="ql-block"> 在楚王棺室北面的墙壁上,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真人模样的影子,那影子作拱手迎宾状,活灵活现,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楚王迎宾”。据说,该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一些人曾认为该形象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周围却没有任何的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一大谜。</p> <p class="ql-block"> 徐州龟山景区,一个浓缩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地方,不愧为“千古奇观,中华一绝”,我们在这里实地感受汉风古韵的厚重,不禁感慨万千。走出龟山汉墓时,似乎还带着许多的不解之谜。龟山汉墓,既有历史的风霜,又有文化的烙印,既有沉睡的记忆,又有复活的灵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