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月甘南行

于雪梅

<p class="ql-block">修整了这么久,再次出发,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傍晚飞抵兰州</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由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塑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1986年4月30由北京雕塑厂完成。</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麦积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天水麻辣烫是甘肃麻辣烫组成部分,是带有地域特色的麻辣烫吃法,以手擀粉、麻辣菜为特色。一般包括宽粉、土豆、辣子三种元素。</p><p class="ql-block">​逛吃逛吃的每一天,我不长肉谁长肉[捂脸]</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p> <p class="ql-block">美仁大草原</p><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合作市东的地区</p><p class="ql-block">美仁大草原位于甘肃省合作市东,这里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地势平缓、景色奇特,风格迥异,置身其境,让人感受到高原草地的辽阔和雄浑。同时,大草原上牛羊成群,座座帐篷,纯朴的民情,辽阔的草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路上随拍!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心情在风景里。</p> <p class="ql-block">扎(zhā)尕(gǎ)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花湖是位于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的湖泊,热尔大坝上有3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尔盖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就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简单,安静,却让人燃烧,这就是花湖,妖娆的花湖。若尔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p><p class="ql-block">2006年,郎木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与白河汇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湾,这里能观赏到奇特且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摄影师钟爱的取景地。想要观赏到九曲黄河第一湾,可以拾级而上或是乘坐电梯,然后可以到达观景台。观景台上的景色会让你忘却一切烦恼,这也是观赏日落的佳地点。曲折蜿蜒的黄河在落日的余晖下分外妖娆,仿佛“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瓦切经幡群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潘县的川主寺。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这里有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河边等地,其意义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经幡在藏区的插法各地也不尽相同,红原瓦切的经幡是围成-顶园帐篷似的,而且瓦切经幡群面积之大也为藏区所少见。在经幡群旁边还有一片白塔和转经筒,常有藏胞在此转塔、转经。</p> <p class="ql-block">莲宝叶则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又称其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莲宝叶则位于川、甘、青三省结合部,是蜀山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连接点,与万山之祖昆仑山一脉相承。有学者以太阳神鸟比拟蜀山,莲宝叶则神山正好在太阳神鸟的头部位置,因此莲宝叶则又被誉为“蜀山之源昆仑天梯”。</p> <p class="ql-block">扎尕尔措</p><p class="ql-block">扎尕尔措(措拉玛[16] )是莲宝叶则地区最大的湖泊,其所在的沟谷是湖泊最为密集、景点最多的区域,是唯一已被开发的线路。扎尕尔措湖由雪水汇聚成,静谧而又清澈,周围的冰蚀山峰如绝壁。湖泊海拔3995米,据传这里是莲宝叶则山神管家的住所和宝库,措拉玛湖岸有一座山神管家使用过的巨大的宰生凳,湖周围巨大的冰蚀凹坑中还有五个小湖环绕。</p> <p class="ql-block">娘玛寺是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境内寺庙,又称努尔玛寺,藏语全称「桑俄塔尔哇朗」,意为「密乘解脱洲」,位於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境内。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p> <p class="ql-block">阿万仓湿地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的阿万仓湿地,不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湿地之一,被誉为“黄河之肾”,而且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塔”和“黄河蓄水池”。这片湿地不仅生态价值极高,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最长转经筒长廊里做了最疯狂的事情--旅拍</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境内,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全域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是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丝路回商巷、书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通过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表演、街头展示、业态活现等方式全面展示临夏花儿、砖雕、木雕、蛋雕、泥塑、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0多项。</p> <p class="ql-block">吃碗面回家了,就要看到我的宝贝们了[转圈][跳跳][转圈][跳跳][转圈][跳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