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留园的第一任园主徐泰时收集了包括冠云峰、瑞云峰在内的众多宋代花石纲遗物,但是到了清代中期刘恕入主时,他却没能保住冠云峰和瑞云峰的所有权。这是怎么回事呢?</p><p class="ql-block">原来徐泰时之后,园林逐渐荒废,冠云峰所在之处,百姓渐渐在此聚居。等到刘恕买下园子时,冠云峰周围已有一百多户平民杂居于此,冠云峰就矗立在一片平民窟中。刘恕只是一介离职小官,没有能力拆迁,他的寒碧庄东缘只到石林小院为止,冠云峰被排斥在园林之外,刘恕只能望之兴叹,徒呼奈何。刘恕之孙也是爱石之人,小刘在石林小院北侧,近邻东墙的空地上建了一座二层小楼,登上二楼,就可以看到围墙外的冠云峰,稍解相思之苦,小刘将这座小楼命名为“望云楼”。</p><p class="ql-block">清末太平天国占领苏州,苏州城毁损严重,刘恕的寒碧庄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但周围的民居就没那么好运了,家园被毁的百姓只离开此处迁走,这让第三位园主盛康捡了漏。常州人盛康官至湖北武昌道台,负责为清军筹集与太平天国打仗的军费,这是个肥缺,太平天国平定后,盛康激流勇退,辞官来苏州定居。手上有大笔的钱,当然要买个园林享用一番,他看中了保存相对完好的寒碧庄,同时买下了寒碧庄东面的民居废墟,废墟中的冠云峰重回园林。盛康将园林修整一新,取名“留园”,寓意长留天地间,又是刘恕之刘园的谐音。</p><p class="ql-block">冠云峰为什么能够牵动刘氏祖孙两代石痴之心?因为它确实是一块冠绝江南的湖石。北宋末年,宋徽宗建艮岳,收集天下奇花异石,朱缅父子在江南为宋徽宗搜刮珍奇的太湖石,因为手段过于严酷,引发了方腊起义,一部分已收集到的湖石来不及运往汴京,就此散落民间。辗转多年后,冠云峰、瑞云峰等花石纲遗物为明代湖州人董份所得,董份之女许配于苏州人徐泰时,董份知道女婿爱石成痴,即以冠云峰瑞云峰等湖石作为董小姐陪嫁,这些奇石跟随徐夫人来到苏州。</p><p class="ql-block">太湖石以瘦皱漏透为美,瘦即体态挺拔秀丽,皱即凹凸相间有序,漏即孔洞层层相套,透即孔洞贯通纹理纵横。这赏石四字诀出自宋代米芾,一块太湖石只要能有四字中的一两个字,就可以称为品相良好,冠云峰不但将瘦皱漏透四字占全了,而且体量巨大,高达6.5米,重5吨,难怪盛康将它作为镇园之宝,在民居废墟上,重新规划设计了一座相对独立的园中园。这座园中园以冠云峰为主角,周围的亭台楼阁,均为烘托冠云峰而建。</p><p class="ql-block">冠云峰前开挖浣云池,冠云峰倒影于一方清泉中。冠云峰后建两层的冠云楼, 刷荸荠漆(一种近于黑色的褐色油漆),以暗色调的建筑反衬冠云峰白色的峰体。冠云楼匾额“仙苑停云”,意为云峰留此蓬莱仙境。站在林泉耆硕之馆(也就是鸳鸯厅)北的台阶上观赏冠云峰和冠云楼,会产生峰比楼高的视觉效果,视线再移至浣云池中的倒影,从高到低,景致深远,突出了冠云峰的高大。</p> <p class="ql-block">可能盛康觉得冠云峰端庄大气如同一位大家闺秀,他又为冠云峰配了两名丫鬟 – 东侧的瑞云峰和西侧的岫云峰。这两块也都是瘦皱漏透的上品湖石,但在这里只能当陪衬。盛康时代,完成了冠云、瑞云、岫云三峰鼎立的布局。</p><p class="ql-block">不同于继承自前人的寒碧庄十二峰和五峰二石,留园三峰是盛氏的手笔,自然备受盛家人的宠爱。盛康的儿子盛宣怀(此人名气太大无需展开介绍)以三峰作为自己的孙女小名。不料变故就此发生的,大姐冠云一生平安长寿,岫云后来移居台湾,也过得很安逸,瑞云却幼年夭折了。可爱的小孙女说没就没了,盛宣怀闷闷不乐,有个佣人对他说:“老爷节哀。我仔细看了,瑞云峰的峰头不是得自天成,而是后来粘合上去的,这是不吉之兆,小姐以此命名惨遭不幸也是天意啊。”当即命人察看,果然这个佣人所言不虚,盛宣怀大怒之下,令人把粘合的峰头打落。所以游人今天看到的瑞云峰,顶部是一个敞开的缺口,瑞云峰脚下一块三角形湖石,就是被敲落的峰头。</p> <p class="ql-block">说到瑞云峰,问题来了。瑞云峰不是在现十中校园内吗?怎么留园又有个瑞云峰?十中的瑞云峰,原来也是徐泰时夫人的陪嫁,明代时来到徐家的花园,当时被放置在五峰仙馆后的假山上,所在瑞云峰一直是在园内的。到了清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游山玩水,地方官在苏州织造府(现十中校园)内为皇帝修建行宫,为了拍马屁,拟将苏州城最好的太湖石运往行宫供皇帝赏玩,马屁精们原来打算把冠云峰和瑞云峰一起搬入行宫,无奈冠云峰太过高大沉重,只能作罢,体量较小的瑞云峰从此离开留园,移居织造府。</p><p class="ql-block">盛康入驻留园后,花重金购得两块大型湖石,拾遗补缺,将其中一块仍命名为瑞云,并以瑞云为孙女小名,但山寨的终究是山寨的,小孙女悲剧了。</p><p class="ql-block">盛康在修整园林时,对园内的部分峰石作了一次乾坤大挪移,五峰二石中的二石“拂云”和“苍麟”被移出石林小院,安置于汲古得绠处前。原位于听雨楼西的干霄峰入驻了石林小院的空缺。箬帽峰从中部水池边移至冠云峰东北角,原来的孤舟蓑笠翁,成了看守冠云峰的老门卫。</p><p class="ql-block">留园是园林走读的主角之一,“与谁同座”群已经多次组织留园走读,但一座精美的园林,是常走常新的,每次都能挖掘出新的看点、新的意境,这就苏州园林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感谢美女讲解冬老师专业水准的精彩解读,感谢群主策划和组织活动,感谢群友刘华提供美照。2024.6.26.“与谁同座”群走读留园记(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