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初中语文课上,初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一方充满童趣与神秘的天地,便在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终于有机会走进鲁迅故里,去亲身感受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绍兴,这座江南古城,自古便是文化荟萃、人才辈出的地方。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共同铸就了绍兴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绍兴古今名人的众多璀璨星辰中,要评定谁的成就最高并非易事,因为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非凡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影响角度来衡量,鲁迅无疑是其中成就最为卓越的一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江南的蒙蒙细雨中,踏入这片土地,古朴的建筑,狭窄的街巷,都带着岁月的痕迹。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故里景区里远道而来的探寻者,更多的还是成双成对的年轻人。在当今时代,鲁迅故里能吸引众多年轻人前往参观,实乃令人感慨之事。这一现象充分彰显了鲁迅作品及其精神在新时代年轻人心中仍具有强大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这位文学巨匠,以其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年轻一代走进他曾经生活和创作的地方,或许是被他文字中的力量所触动,渴望追寻那份对真理的执着、对人性的剖析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众多年轻人的身影,也预示着优秀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他们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片土地上汲取智慧与勇气,让鲁迅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追寻着先生笔下的踪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步一步,踏入了书中那段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方净土,承载着童年最纯真的欢乐,那便是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再次踏入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仿佛时光倒流。那碧绿的菜畦依然鲜嫩,石井栏仍旧光滑,那棵高大的皂荚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悠悠往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前朦朦胧胧,仿佛桑椹已熟透,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诱惑着人们去采摘。耳边隐隐约约鸣蝉在树叶间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冲向云霄,一切都还是那么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泥墙根一带,依旧充满了神秘和惊喜。若是翻开断砖,蜈蚣和斑蝥或许还在那里躲藏。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相互缠络,还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酸酸甜甜的味道似乎还在舌尖萦绕。相传园里那条很大的赤练蛇,不知还在不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小径漫步,似乎能听到儿时与伙伴们的欢声笑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砾,都承载着童年的欢乐与梦想。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少的鲁迅,在这片乐园中奔跑嬉戏,与自然为伴,与虫鸟为友,无忧无虑,在百草园中探索,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尽情释放着童真的天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百草园,按照鲁迅先生书中的指引,“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走过一道石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味书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间是寿镜吾先生座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家那扇黑油的竹门,依然散发着古朴气息。走进屋内,四处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熟悉的摆设映入眼帘,中间挂着的那块扁额,“三味书屋”四个字庄重而肃穆。扁下的那幅画,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宁静而祥和。画的右边摆放着先生的画像,仿佛还能感受到他的威严与慈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这里书声琅琅,孩子们跟着先生诵读经典,领悟着人生的智慧。先生那严厉又和蔼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那抑扬顿挫的讲解,他的教诲如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最里面是鲁迅的座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鲁迅座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小小的书屋中,时光仿佛凝固,我静静地站着,聆听着历史的回响,感受着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段心灵的旅程。在这里,我触摸到了鲁迅童年的欢乐与成长的足迹,也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走出这片故地,心中满是感慨与眷恋,而先生的文字和精神,将永远在心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味书屋主人卧室</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再次置身于此,心中满是感慨。岁月流转,物是人非,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所承载的那段美好时光,永远珍藏在心底,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不仅是童年的乐园,更是心灵的归宿。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它们始终如一地守护着那份纯真与宁静,让我在疲惫时能找到片刻的慰藉,重新找回最初的梦想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段心灵的旅程。在这里,我触摸到了鲁迅童年的欢乐与成长的足迹,也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走出这片故地,心中满是感慨与眷恋,而先生的文字和精神,将永远在心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鲁迅故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绍兴,周家拥有多个台门。 (台门是一种江南民居样式,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其中,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的祖居,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是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在绍兴住过的房子主要是周家新台门,即现在的鲁迅故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家新台门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故乡度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8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鲁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现室内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当年原物。 周家新台门内保留了许多与鲁迅有关的痕迹和记忆,如鲁迅卧室、小堂前、厨房等。百草园也位于周家新台门后面,是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这里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鲁迅为了搬家到北京,回绍兴办理了出售故乡祖宅的手续。这座祖宅是周家在绍兴居住了400年的老宅。当时周家家族衰落,各房为了生计决定卖房,鲁迅虽不舍,但也不得不卖掉祖宅。在《故乡》里的一段可感受到鲁迅告别祖宅离乡别井时的伤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0公顷的鲁家祖宅,一共卖了15000块大洋,但是鲁迅他们家只分得了1600块大洋。此后余生17年,他的足迹再没踏足绍兴一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鲁迅卧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堂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堂,绍兴俗称堂前。此为鲁迅家吃饭会客之处。辛亥革命期间,鲁迅常在此接待来访的亲友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厨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厨房,俗称灶间,鲁迅儿时有许多农民朋友, 其中数章运水(1879--1936)最为要好,据说这是他俩初识并经常玩要的地方,鲁迅曾以拿运水为模特儿在小说《故乡》塑造了"闰土"的艺术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运水是鲁迅小说《故乡》中闰土的原型。 章运水出生于绍兴农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的父亲章福庆就在鲁迅家中帮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3年春节,鲁迅的曾祖母逝世,章福庆因忙不过来便把儿子章运水也带到鲁迅家帮忙看管祭器,当时鲁迅13岁,章运水比他大两岁,两人很快熟络起来。章运水给鲁迅讲了许多农村的趣事,如捕鸟、海边拾贝壳等,他们相处得十分愉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然而,后来章福庆突然病逝,鲁迅的祖父因科举舞弊判了斩监候,父亲又患水肿病,周家道中落,不再雇长工和佣人,章运水一家也失去了生活来源。为了养家,章运水拼命做工,生活艰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鲁迅回绍兴搬家时与章运水匆匆见过一面,此时的章运水已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儿时的灵气,变得沉默木讷。当章运水见到鲁迅时,喊了他一声“老爷”,这让鲁迅感到十分悲哀,意识到他们之间已经有了无法跨越的身份和生活差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4年,章运水家乡遭遇大旱,田地里粮食颗粒无收,他只好变卖了六亩薄田,靠租种土地和帮人种粮食勉强度日。由于长时间的积劳成疾,他的背上长了一个恶疮,但因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越来越严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57岁的章运水离世。巧合的是,鲁迅也在同一年因病去世。 章运水有3个儿子,大儿子章启生(即《故乡》中的水生)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章启生死时,他的儿子也就是章运水的孙子章贵年仅3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后,章贵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摆脱了文盲身份,并最终成为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从一个农民转变为研究鲁迅先生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于绍兴鲁迅故里,仿若踏入了一个时光的回廊,思绪也随之飘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走在鲁迅故里的街巷,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先生的故事,那些关于一个时代的故事。我感慨于先生的坚韧与勇敢,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呐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绍兴鲁迅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鲁迅故里离开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让我懂得了文化的力量,懂得了传承的意义。先生的精神如同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去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想,这便是鲁迅故里带给我的最宝贵的感悟,它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