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皇寺(实胜寺)

星 光

<p class="ql-block">皇寺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沈阳皇寺 全名蓮花净土实胜寺。是清代建造最早、规格最盛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 在清代享有陪都首刹的美誉, 是沈阳城坛城结构的中心。皇寺整体呈矩形坐落,坐北朝南。占地而积 16000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沿甬路中辅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坛城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为主的后楼建筑群。寺院两厢设有钟鼓楼。以及供奉绿度母和白度母的东西配殿。碑亭内 的四体文碑,记录了皇寺刺建时的隆盛气象 清朴雅致的班禅行宫。 体现了克己存诚、以戒为师的佛子德风。寺院还陈设有蒙古高僧沙尔巴呼图克图、靈尔根、召乌力吉三位大师的舍利供养,以及 转经轮、玛尼堆、风马旗、白驼石雛、鋳铁梵钟等寓意吉样的风格建筑。寺门上纵機九路八十一枚的门钉, 是阳极至盛的崇高规格沈城的坛城本尊。是皇寺护法楼内的玛哈感關金佛。玛哈噶喇, 也称宝帐帖主或大黑天神, 是藏传佛教殊胜的护法神祇, 为三世诸佛的密意化现。估主玛哈嘴喇金佛。安坐于蓬华日轮。 呈一面 三具的忿怒相,头顶燜僻冠,景发上竖慧焰升騰。神变红棒機担胸前,右手持钱刃,左手持髓髓碗, 寓示着精妙智慧, 断除一切烦恼魔障,腰下征裙更显神圣威仪。沈阳城四塔七寺坛城布局,玛哈 嘻喇金佛作为坛城主尊,与皇寺庙、护法楼 处于坛城核心。皇寺崇祀的玛哈噶喇金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哈噶關纯金造像,以999足金为材质, 采用3D硬金结合中国传统輕刻等工艺铸造而 成, 重32 25公斤,整体尺寸0.69m*0.41m"0.35m, 位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皇寺因循祖制举办抬佛节佛事盛会。是兼具佛法妙义、历史民俗和吉样析應为一体的盛大活动。以吉祥启幕、金刚法舞、錢寺巡行为盛世中华祈愿样和。礼拜供养玛哈臨喇金佛,可保佑家庭美满,财源广聚,身心恰如,法业臻成。</p><p class="ql-block"> 金佛原身为宋宝林四年 ( 1256年 )蒙古忽必烈汗以千两黄金镇于凉州,次年赞獻于国师八思巴喇嘛,后移至萨迦寺供泰,明末清初之际由察哈尔部林丹汗所崇祀,是地位崇高的护法战神。后金天聪八年 (1634年) 蒙古靈尔根喇嘛。以灵兽自骆驼截玛哈喝關金佛及金字大藏经前往沈阳,受到天聪汗皇太极礼遇。皇太极听从墨尔根喇嘛的建议。在白驼渣逝、 佛生根之地,敕建玛哈噶喇 佛堂。崇德元年 (1636年 ) 佛堂扩建为皇寺庙。 寺内专设护法楼奉杷金佛, 鑽受清帝和王公费族的珍奉供养。此前金佛曾供于大殿。夜幕初降。金佛必騰至大殿顶檐。里日而出。掌印關嘛将此神 奇景象上奏清太宗。皇太极遂修建护法楼崇祀之。有清朝,皇寺地位超绝, 始终作为帝室东巡祭祀、礼秦金佛的必临之地 金佛泰杷于皇寺,也象征着漠南蒙古并入清朝版图的民族融合历史事业。1926-1931年间。 九世班禅多次前往皇寺驻锡清修,是皇寺爱国爱教不朽宗风和维护民族团结崇高理念的见证。1946年由于历史原因,估主玛哈感劇金佛原身過世隐踪, 护法楼上塞空月冷。 寺僧为此嗨噓吸婉长达七十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皇寺住持满都拉上师及皇寺全体僧众,为重镇帖主玛哈噶喇金佛发无上菩提大愿。在上师及僧众的弘愿感召下,沈阳市荃华樓珠宝公司董事长李斌先生及十方善男信女,随上师及皇寺僧众同发 无上著提心,为金佛重鋳踊跃布施。为估主玛哈噶關金佛重铸金身的事业,给予鼎力囊助。玛哈屬關金佛的再鋳之身, 完全按照历史上八思巴大师发壓镑就的金佛原身规制, 来自日喀则 萨迦寺的高僧及藏区各地的大德匠师。为金佛尊像的悉心精修给予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2015年12月30日 上师携僧众及居士代表,到达拉萨迎奉玛哈噶喇金佛。2016年1月1日, 为期三天的玛哈感喇金佛裝数开光盛大法会。在日略則萨迦寺庄严启幕。八思巴大师的发會利、经卷法衣、稀有加持品、各类珍室,以及极为珍责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一并装藏于玛哈喝關金佛的金身之内。适達八思巴大师诞辰八百周年纪念‣整藏开光法会全程按八黑巴大师当年鋳鋳全佛的珠胜仪執进行,蒙藏汉地各大寺院的高僧大德纷紛为玛哈嘻喇资献供礼,萨迦 寺僧敬献玛哈噶關十六法身,及七十二般幻化伏魔的金刚舞。为期三天的裝藏开光法会,萨迦寺僧净心念诵 (玛哈噶喇请颂) 4日,玛哈噶劇金佛迎请至大昭寺,在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前,举行奉杷金佛及供佛供僧的庄严法会。1月6日上午九时许, 上师携僧众及居士代表,护奉玛哈嘴劇金佛返回沈阳,迎护金佛的车辆编队, 经沈阳市主路青年大街驶入 皇寺,方善信众云集,为估主玛哈噶嘲金佛的装藏开光法会至心供僧,虔诚敬拜,金佛现世,人天欢喜。十时许,在梵音经叹声中,玛哈感關金佛由上师及皇寺僧众昇入大殿法台, 蒙藏汉各大守院方丈、法师、活佛。为金佛重归皇寺欢喜祝诵, 进敲珍宝供县; 十方警信欢喜雀跃,循礼叩拜此起彼伏,祈桶赞叹不绝手耳。 玛哈嘴喇全佛重现盛京沈城的至善功德,是满都拉上师与皇寺僧众的警提大愿。拉萨萨如等、大昭寺等蒙藏汉地高僧的馨香祷祝, 以及十方善男信女的无量发心布施所共同成作。</p> <p class="ql-block">皇寺 </p><p class="ql-block">敕建佛堂促进民族交融 天聪八年(1634年), "蒙古三宝" 传国玺、玛哈嘎喇金佛、金 经 落入皇太极之手,他深知蒙古部众 “唯喇嘛之言是听”遂于盛京城 西建造佛堂崇祀金佛。 "蒙古三宝" 的转移、佛堂的创建, 使得漠南蒙古 十六部四十九贝勒集盛京, 一致拥戴皇太极为蒙古 "共主 ,皇太极也不失机宜地接受满、蒙、 汉诸王大臣所上尊号, 去 “汗”号改称皇帝, 改国号 "后金"为 “大清"。这是皇寺对清朝历史的重大贡献。 同年7月, 皇太极为 回馈" 蒙古各部对大清建国的特殊功劳,又将佛堂扩建成莲花 净土实胜寺"。原佛堂改为绿瓦庙 从此形成佛楼、皇寺 “双刹”并存一区的特殊局面。 皇寺佛堂区别于一般寺庙坐北朝南的朝向 ,设计为坐西面东的"厢座" 究其原因普遍认为是玛哈喝喇金佛归附后全。 被蒙古各部视为蒙古归附大清之始 将金佛和佛堂的方位安排为坐西面东, 目的是把它作为蒙古各部东附后金的象征 在修建佛堂同时。皇太极又恩准墨尔根喇嘛之请,为驭载金佛有功之白骆驼救修墓葬。 具体地址据史书记載 应在皇寺西一公里的地方。白骆驼坟墓碑为长方形,碑文以满、汉、蒙三种文体竖刻”白骆驼坟墓" 五个大字, 其中满文居左,汉文居中,蒙文居右,满文之旁另以汉字竖刻 大金天聪。..." 为义兽修庙设冢以纪其胜的做 法古己有之。 在历史上 骆驼坟" 可与东汉的 "白马寺”大唐登封的 "白骡坟" 和清初的 “闹海坟" 争相媲美矣。 是盛京历史文化的又一传奇。 清朝政权建立后,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统治上,主要采取 “恩威兼施" 、 “剿抚并用" 的方法。这是清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同时为团结边疆少数民族, 尤其是蒙古族, 则采用了 "因俗而治" 的政策, 对喇嘛教持 遵崇态度, 达到了 "绥靖蒙古" 的目的。使蒙古各部对朝廷 "畏威怀德" 将蒙古建成"塞上雄番" 通过妥善处理中央政权和少数民族、尤其是蒙藏首领的关系, 清王朝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 。 也为中华民族由自在走向自觉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汉式建筑增进民族认同 </p><p class="ql-block">皇寺属于藏传喇嘛寺庙, 藏传喇嘛寺庙的建筑形式有二种主要 类型: 一是藏式、二是蒙式、三是汉族宫廷式。 沈阳皇寺属于典型 的汉族官殿式建筑。 主要特点: 是强调南北中轴线, 即主体建筑都 要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二是以大殿为尊, 大殿要布置在中心。 居中当阳, 高度、体积、建筑等级都要优于其他建筑, 三是附属建筑 东西对称、左右均衡 整体建筑布局表现得中心突出、 主次分明、 错落有致。 极具建筑美感。 皇寺建成后 喇嘛教在盛京备受推崇,信奉人群大量增加为此满、蒙、 汉、 锡伯等族因本族信士作佛事需要,各自建造了一座族属喇嘛庙 。即锡伯族家庙 太平寺,蒙古族 家庙 积善寺, 满族家庙 兴庆寺,汉族家庙 善缘寺, 这些喇嘛寺庙如同众星捧月一般, 全部建 在皇寺周围。 也皆为汉式建筑。 不仅如此 崇德八年 (1643年 ) 敕建的四塔四寺。 顺治十三年敕建的 长宁寺, 也都与皇寺同属于一种建筑类型 (只有四塔为藏式喇嘛塔) 。 这是因为盛京在清初虽然是满、汉、蒙杂居之地。但还是以汉人居多。 而且深受汉族先进建筑文化影响, 所以,作为满族政权核心的盛 京皇宫 ( 大政殿 区除外), 其建筑形式从总体上也属于汉族宫殿式, 皇寺等寺庙建筑形式同样也是受 到了这样的影响。 在建筑样式上的选择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学习和吸取汉文化的重视。 他们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汉文化, 导求统治经验和治国方略。 同时为了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 他们从传统的汉文化中千方百计为 其入承大统导找历史依据。 随着对汉文化吸纳的不断加深, 清朝统治者不仅树立并巩固了统治威信,也淡化了异族统治者的形象。 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 缩小了满汉民族差异。促进了民族融合。</p> <p class="ql-block">沈阳皇寺 摄影编辑:星光</p><p class="ql-block">2024.6.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