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科普: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关东街曙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p class="ql-block">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与语言是我们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听力逐渐下降。听力健康问题不仅会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告显示,约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听力损失。80-85岁之间的老年人听力下降比例甚至高达80%。</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一、老年听力损失的基本概念</u></p><p class="ql-block">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二、老年听力损失的危害</u></p><p class="ql-block">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老年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主要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言语交流更加困难。当听力损失累及中低频率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很困难。</p><p class="ql-block">2.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则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p><p class="ql-block">3.认知能力下降。阿尔兹海默病在伴有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p><p class="ql-block">4.避险能力下降。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交通工具鸣笛、火警、周围人的提醒声等)的感知能力下降,伴随年龄增长会出现声源定位能力下降,对危险警告信号的方位判断也会出现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三、老年听力损失的临床表现</u></p><p class="ql-block">1.听力损失: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p><p class="ql-block">2.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听得见但听不清、轻声听不清大声又嫌吵。在噪声环境下和快语速交流情景下,言语识别能力会明显下降。</p><p class="ql-block">3.耳鸣及其他临床表现:通常伴有耳鸣,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调耳鸣,严重者可影响睡眠质量,出现互为影响的恶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四、老年听力损失早期发现与诊断</u></p><p class="ql-block">(一)早期发现</p><p class="ql-block">早期发现极为重要,患者本人或亲近的人应该具备相关的常识以便早期发现、尽早干预。</p><p class="ql-block">1.生活中的自我观察或家庭成员等看护人员的日常观察。</p><p class="ql-block">2.医师简单评估法和问卷筛查法: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回答医师提出的听力相关问题,由医师进行评估;也可选用老年听力障碍筛查量表简化版,根据得分加以判断。</p><p class="ql-block">3.简易设备筛查法:基于通讯工具和数字测听程序的远程听力筛查。</p><p class="ql-block">4.听力计筛查法:在隔声室或安静环境下,使用纯音听力计进行纯音气导测听。</p><p class="ql-block">(二)临床诊断</p><p class="ql-block">1.病史询问:包括听力损失的侧别、诱发因素、发生时间及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等,听力损失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伴有其他耳部症状,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p><p class="ql-block">2.推荐的临床检查:耳科专科检查和听力学基本检查。</p><p class="ql-block">3.其他临床检查:位听功能检查、认知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p><p class="ql-block">4.老年听力损失程度: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依据患者较好耳的平均气导听阈,将听力损失分为四级,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或全聋。</p>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五、老年听力损失的预防保健</u></p><p class="ql-block">1.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远离噪声并加强对全身慢性疾病的管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加速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干预。</p><p class="ql-block">2.减少危险因素: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且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加大。避免噪声危害。高强度、持续性噪声会对人耳造成伤害,导致耳聋、耳鸣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六、老年听力损失后的干预</u></p><p class="ql-block">1.药物治疗</p><p class="ql-block">常见内耳疾病,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等所导致的听力损失,应进行针对性治疗。伴有耳鸣,可使用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伴有眩晕,要积极查找原因,通过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伴有全身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开展听觉保护性随访。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尽早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p><p class="ql-block">2.助听器</p><p class="ql-block">帮助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但应避免不恰当使用助听器。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首选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在佩戴助听器后不能满足听力基本需求时,要及时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如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则仍建议使用大功率助听器。</p><p class="ql-block">3.人工耳蜗</p><p class="ql-block">人工耳蜗植入对改善老年人言语识别率和交流能力有良好效果。当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时,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提高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4.听觉康复训练可加速对人工听觉装置的接受及适应进程,促进提高言语识别和交流能力。可以激发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包括认知训练和听力训练:常用认知训练方法为记忆训练、处理速度训练等。听力训练则从听觉察知、识别、辨别、理解四个方面逐步进行。</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七、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科普视频</u></p><p class="ql-block">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 提高防治意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