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青藏道

漠客户外

<p class="ql-block">青藏道又称唐蕃古道,是在文成公主入藏的背景下开辟并迅速兴盛起来的,这里很快成为了唐朝和吐蕃贸易往来的要道。</p> <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起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终于逻些(今西藏拉萨),曾是大唐与吐蕃往来的交通孔道,也是中国内地连接尼泊尔、印度等地的国际通道。这条跨越今陕、甘、青、川、藏五省区的古道,全长3000余公里,距今至少有1300年的历史,被后世誉为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黄金桥”。</p> <p class="ql-block">从634年唐蕃初次交往到850年吐蕃王朝衰败,蕃使至唐125次,唐使入蕃65次,平均一年半就有一次使臣往还。其中,围绕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展开的以求婚、送亲、主婚等和亲使节往来达13次,围绕报丧、吊祭、朝贺、报聘等展开了30余次交往活动,为“偃兵息甲”“和睦邻好”的划界、请兵、罢兵、会盟等军事往来40余次。</p><p class="ql-block">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远赴长安与唐朝通聘结好。之后唐太宗遣使到吐蕃回访。据《册府元龟》载,当松赞干布听说突厥与吐谷浑国王向唐王求亲该尚公主时,也不甘落后,乃遣使赴长安请婚,但未得太宗允许。公元638年,松赞干布击败了青海东部吐谷浑,进军到唐朝羁縻少数民族的松州。韩威率轻骑侦查吐蕃军,反为所败。唐朝派出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等将领与吐蕃交战,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退兵谢罪,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唐朝恢复了对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的控制。松赞干布派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其他宝物数百,前来求婚。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李世民招25岁的松赞干布为驸马爷,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唐、蕃成了翁婿亲家。唐太宗征高句丽返回,松赞干布献金鹅并派使者上书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 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 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从此200多年间,两国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终于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黄金路”——唐蕃古道。</p> <p class="ql-block">宋代正式与藏区建立起了「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随着茶马贸易的加强茶马古道亦随之有了较大的展拓。主要为「青藏道」即通常所说的「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在前期主要是一条政治交往之路,后期则成为汉藏贸易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这条道路东起关中地区,经过青海,从四川西北角的邓玛(原邓柯县),过金沙江,经昌都地区、那曲地区至拉萨(逻些)。这一时期虽在四川的黎(汉源)、雅(雅安)亦设立茶马互市口岸,专门供应康区茶叶。但由于当时所易之马主要产自青海一带,故大量的川茶是从川西的邛崃、名山、雅安和乐山等地经成都、灌县(都江堰)、松州(松潘),过甘南,输入青海东南部,然后分运至西藏、青海各地。</p> <p class="ql-block">元代,以唐蕃古道为基础,从内地至西藏地区建有乌思藏、朵甘思、朵思麻三条驿道。唐蕃古道沿途设有驿站、兵站,变为元中央政府统一规范化管理青藏高原的国道。</p> <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战略价值的古道。它不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也是今天连接汉藏两大民族、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见证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深厚的政治、经济联系。它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南边陲的大道,也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道路,唐朝与吐蕃之间进行了频繁的使团往来,促进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p><p class="ql-block">从文化角度来看,唐蕃古道是一条文化交融的纽带。它承载了汉藏两大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汉藏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古道沿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驿站、城池、村舍、古寺庙等建筑遗迹,以及丝织品、金银器皿、壁画等艺术品,这些都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p> <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不仅是古代军事行动的重要通道,也是现代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现代交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蕃古道,为保障国防安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