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尺度

蒋培铭

<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从怎样的视角看城市,会发现目前城市的尺度过大。</p><p class="ql-block">从大的方面来讲,城市的规模、范围太大,这就造成城市的系统过于的繁杂与混乱,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几乎不存在。</p><p class="ql-block">从小的方面看,城市的街区尺度过大,影响了城市的贯通与联系。城市的道路过宽,使得城市的亲密感降低。我们总是喜欢近人尺度的小街小巷。而城市道路的网格密度又严重不足,交通堵塞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所说的条条道路通罗马的事,经常无法实现。城市的建筑过高,我们很难界定,是因为功能的需要,城市景观轮廓线的需要,土地利用率的要求,还是城市规划的设想。</p><p class="ql-block">城市过大,我们就无法祈求城市有什么特色的人文精神。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城市不断出现的虚幻的中心,这些中心经常多是行政的区块,并不是规划的结论。</p><p class="ql-block">中心最大的问题是和城市的总体规划若即若离,或者各自为政,城市无法协调完整。确切的说,从社会学、美学等方面,无法实现有机的关联。最要命的是我们看不出来每个中心,在整体规划中有什么作用。我们也看不出这些中心,有何重要空间营造特征。</p><p class="ql-block">街区过大、道路过宽造成了城市巨大的割裂,给交通、交流、交往带来巨大困难,形成无法释怀的距离感、疏离感。建筑过高给人们带来巨大刺激的同时,也给人们巨大的压抑感。</p><p class="ql-block">街区过大、道路过宽、建筑过高,都超脱了人们所适应的亲切感尺度。</p><p class="ql-block">以上的许多因素极大影响了城市的细腻感、亲切感、丰富感,超脱了人文、情感所能承受的尺度,影响了人们的互动与交流。</p><p class="ql-block">世界的大城市,很多都出现了以上的一些问题。因此,越大的城市越混乱,不再有人情味、文化感、风格特征。</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得不思考城市的尺度,或者是在大尺度的城市中,如何融入细腻、情趣、人文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过大街区、过宽道路的周边,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可以让人们休闲、活动、穿行的公共空间场所,如街心花园、步行小街、特色商业、广场等,最好沿城市道路的街面、转角、路口一层或二层增加一些社会需要的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使得人们在大街区、大马路行走时,不再感到乏味,身心疲惫,拒人于千里的冷漠,而具有更多人文关怀的趣味。</p><p class="ql-block">过高建筑,尤其是所谓的商务办公区,经常缺少与城市互动、交流的公共场所,或者说配套的服务设施。因而这种区域经常白天清净,晚上更是无人问津的漆黑一团。我们建议这种区域的建筑底层部分应该向社会开放。除非是非常严肃、机密的政府机构。</p><p class="ql-block">城市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控制的缺失,使得城市失去了很多动人、有趣、人文关怀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城市不能只表现为机械般的功能主义、利己自私的堡垒,更多的应该弘扬人文、情感至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曾经传统的城市尺度,让我们舒适、惬意,流淌着文化、情感的承载与记忆,为什么我们现在做不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6.27,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