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如果说成都人爱喝茶、爱在茶馆喝茶,我认为也只是局限在退了休的老年群体,或者是因事需要与人联系、见面交流之人,还有就是节假日带家人到公园、茶馆放松休息者。</b></p><p class="ql-block"><b>其实成都人大部分还是爱将茶叶买回家来喝,这在几十年前更是如此。</b></p><p class="ql-block">记得我父亲在世时,最爱坐在长顺中街的家门口,用一搪瓷茶杯泡一杯茶,或是静静的看书、看报,或是一边观看街上南来北往的行人,一边与老邻居们谈天说地。时不时接开茶杯盖子端起茶杯慢慢的啜 一口茶入口。那被热水浸泡后的苿莉花茶叶释放出的清香味散发在空气中,就是没有喝茶的我,站在旁边,闻着那扑面而来的清香味道,感觉都沁人肺腑。而这茶叶也就是成都茶厂生产的茉莉三花茶而已。</p><p class="ql-block">父亲喝茶时茶杯中的头一两杯茶水我们小时候是不敢轻易去喝的,用父亲的话说是:“头两杯茶水太浓小孩子喝了不好”,我们要想喝茶只有等到父亲将茶水喝淡了才敢去喝点茶水,否则是会被父亲骂的。但邻居家一个我的小伙伴却经常因玩口渴了,咚咚咚地跑到我家门口,嘴里喊到:“蒋伯伯我要喝水”,还不容我父亲回答,端起我父亲的茶杯咕咚咕咚的喝上几口。我父亲却笑嘻嘻看着她喝水,用江苏口音说到:“英娃,你少少的喝啊!不要把我的茶母子喝光了”。</p> <p class="ql-block">与侄儿侄女坐在家门口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人现在也是爱喝花茶,但已经不是成都茶厂的茶了。记得是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厂在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乡办有一个分厂,分厂的员工每天是坐交通车上下班。记不清是五月还是六月份的某一天,我们的交通车经过洪河乡石桅杆路段的时候闻到一股茉莉花茶的清香味道,那浓浓的香味瞬间就把坐在车上髽瞌睡的我们唤醒了,大家不约而同的说到:“这是哪里来的茉莉花味道?好香啊!”。后来听在我们分厂上班的当地农民工说:“这里有家茶厂,这几天正是他们出新茶的时间。他们制作的茶叶很好喝,还卖到东南亚等国家,牌子叫某某某某茶”(为了避免打广告嫌疑故不写名称)。</p><p class="ql-block">他们制作的茶有:花茶、素茶、花毛峰、素毛峰、蟹目珍珠、小米螺等各类茶,价格也是以花毛峰为例:由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元一斤到现在的一百多元一斤不等。而从此以后我们厂每年热天给职工发放的防暑降温劳保饮料及员工福利等都是以这家茶叶为首选品。</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乡早已改为大面街道社区。我们厂也经过多次搬迁、改制、资产转让等,已不复存在。这家茶厂也因发展需要搬离原来的地方,但无论如何搬,他们一直没有离开过龙泉驿区。这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因素都居高不下而生意人又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心态的当今社会,一个厂家、一个品牌,能这样坚持四十年都做下去实属不易啊!这里既有商家的诚信经营,更有消费者的信任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而我也因家人喝习惯了他们的茶,即便再远,每年出新茶的季节也要想法设法打听到他们的店铺所在位置而前去买上几斤——供自家喝及送亲朋好友等。</p> <p class="ql-block">原成都茶厂三花茶包装袋</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啰里啰嗦写下这些不是说这家茶有多好喝,更不是替商家打广告。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口味都相同。而是喝到这个茶就会让我想起曾经在工厂上班的人和事,能让我回忆起我们这代人曾经为工作、学习并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奋斗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