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又称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由萧太后所建,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佛塔。</p> <p class="ql-block">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角形,下层为正方形;塔身呈八角形,外观看似只有五层六檐,但其实每两层之间都设有暗层起加固作用,五层共有四个暗层,所以实际上是九层塔。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使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p> <p class="ql-block">木塔有九层,以前能直接登上顶部,看看远处的景色,现在木塔已经倾斜了12度,出于保护的目的,目前对游客只开放一层。</p> <p class="ql-block">木塔周围无数只燕子飞来飞去,引得游客抬头观望,原来这些燕子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难怪被人们称为护塔卫士。</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的设计继承了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形式,尤其是斗拱,有54种,被誉为“斗拱博物馆”。斗拱的存在,为这座宝塔增添了许多灵动的艺术感,宛如一个个串连的音符,谱出精巧的建筑乐章,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在周围绿树和其他古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与大自然相互映衬,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从各个角度观赏应县木塔,能够看到许多精美雕刻,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更能感受到应县木塔的雄伟壮丽和直击心灵的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每一面的牌匾都不一样。明成祖朱棣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塔内还有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p> <p class="ql-block">塔内一层供奉着释迦牟尼,高11米,坐在一个被八个力士扛着的巨大莲花台上,力士的表情姿态生动逼真;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精妙绝伦;顶部天花板细致入微,整体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门洞两侧壁上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刻画。</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曾经评价过应县木塔,“我们的佛是‘住’在佛殿里”,应县木塔就是“佛的住宅”。1367年应州连着七天大地震,塔旁房屋全部倒塌,唯塔屹立不倒。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冯玉祥与阎锡山在应县作战,木塔上下被炮击二百余发,就是这样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与自然灾害,应县木塔留存至今,堪称一个传奇,被梁思成先生称为“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寺庙是佛宫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周围的树木都挂了很多红绸缎,想必有很多人到这里祈福。</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东边还有一个寺庙,叫净土寺,建于金代。</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三是净土寺山门前“披头散发”的一对石狮。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现仅存大雄宝殿与地藏殿,石狮子虽已风化、损毁严重,但仍坚强地驻守在庙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