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之旅~阿尔巴尼亚

童心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国名,从小是看着阿尔巴尼亚的电影长大,诸如《宁死不屈》、《山鹰之歌》、《地下游击队》等,也从小就知道在遥远的欧洲有一盏“社会主义的明灯”,我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曾经中国给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将近90亿人民币!这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可是天文数字哦!</p><p class="ql-block">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的接触,阿尔巴尼亚对中国开始反目并进行攻击,直到1978年彻底分手。1985年执政了四十年的霍查逝世后,阿尔巴尼亚政局发生变革和动荡,1991年劳动党易名为社会党,经济也随之崩溃,从而成为了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次巴尔干半岛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阿尔巴尼亚,这也是我们选择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能踏上这片小时候经常在书本里电影中看到过的土地,看一看现在的阿尔巴尼亚究竟怎样了,机会来了,也满足了好奇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黑山的科托尔过境进入了阿尔巴尼亚,先来到斯库台。那儿有个斯库台湖,是黑山与阿尔巴尼亚边境上的一个界湖,湖水清澈,风景美丽,姑娘们漂亮。</p> <div><br></div> <div>  在斯库台湖逗留了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都拉斯海滨城入住。都拉斯是阿尔巴尼亚临亚得里亚海最大的海港城市,也是最古老的城市,是由公元7世纪的古希腊人建成。<br>  傍晚,我们来到了海滩,成人在躺椅上沐太阳浴,孩子们在海水中嬉戏,青年男女在沙滩上散步。阿尔巴尼亚虽还没走出经济困境,散居在国外的人口比国内300万人还要多,但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比较安逸的,晚霞也很美。</div> <div><br></div><div> 在都拉斯入住一晚后,我们来到了培拉特城。这是座古城,位于阿尔巴尼亚的中部,留有城堡的遗迹,保留了城门、教堂等石头建筑,断垣残壁中给人一种沧桑感,被誉为“博物馆城”。<br> 漫步在建于公园前四世纪的古城,而看到打扮时髦的姑娘小伙走在这古老的城墙上,恍惚间不知是走进了时间隧道还是仍停留在摩登时代,时间的交错感,让我们对这座古城的探索有意犹未尽之感。<br></div> <div><br></div><div> 古城有居民居住,两位老人在家门前聊天,知晓我们来自遥远的东方中国,竖起了大拇指用中文说着“毛~”,老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令我们感动。<br></div> <div><br></div><div> 勤劳的大妈编织了许多毛衣,在自家的房屋内兜售,饱经沧桑而慈祥的面容让人回忆起我们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场景,有些苦涩也有些动容,忽然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同样的勤劳,同样为我们编织了许多的毛衣。<br></div> <div><br></div><div> 培拉特古城的山顶是城堡,而山下是“千窗之城”,这里的每所房子至少有十个窗户,十所房子有百个窗户,那百所房子就有千个窗户,想必这就是“千窗之城”名字的由来吧。因其窗户的独特,这座城市也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br></div> <div><br></div><div> 地拉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一个地名,他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也是阿尔巴尼亚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近一半的人口在这里居住生活。<br> 斯坎德培广场是地拉那的中心,与莫斯科红场和北京天安门广场相似,周围都是国家重要的建筑物。广场中有斯坎德培铜像,他是公元15世纪阿尔巴尼亚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民族英雄。<br></div> <div><br></div><div> 斯坎德培广场上还有国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正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这似曾相识的壁画,反映了阿尔巴尼亚人民意气风发、团结向前的气概。此外,还有国家部委大楼、博物馆、歌剧院、清真寺等等,建筑都非常地漂亮。<br></div> <div><br></div><div> “ 金字塔”是霍查女儿亲自设计的“霍查博物馆”,还没建成霍查就逝世了,博物馆也就停工了。国家变革后有人要拆除,但最终还是保留着,也成为斯坎德培广场一景。<br></div> <div><br></div><div> 这是一座东正教堂,门头是十字架和麦穗,有些别致。教堂内也是金碧辉煌,有人在祷告。霍查时代一度是一个无神论国家,保留了清真寺,新建了东正教堂,展示了国家正向多元文化迈进。<br></div> <div><br></div><div> 在斯坎德培广场的周边,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房屋,市民们或疾步行走,或闲坐发呆,或沐浴阳光,或悠哉地喝着咖啡,或聚在一起畅谈,无不显示城市环境氛围的宽松和人们生活状态的轻松。这与沿途一路看到的霍查时代建造的防御碉堡形成强烈反差,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与专治统治和社会变革动荡时期形成强烈反差,毕竟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br> 看到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以及首都地拉那的环境人文状态,令人欣慰,世界在向着美好发展。这也是这次巴尔干之旅的收获之一。<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