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桩的美篇

老梅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2.4 转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1963年9月,已经到学龄的我被父亲送到北京军区七一学校报到上学。</p><p class="ql-block">北京军区七一学校的前身是华北军政大学干部子弟学校,学校建于1948年,经历了战争的炮火与硝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的提议,学校命名为“七一学校”,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七一学校,1955年改为北京军区七一学校。</p><p class="ql-block">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学校可大呢!一进大门,以中心道路为轴,东边是中学部,两栋教学楼和宿舍楼分立中学部操场南北两侧,中学部往南是小学部,几排大教室和六栋宿舍楼。中小学部连接处东面是学校的食堂,食堂东面是洗澡堂、洗衣房、理发室等服务设施,最东面是教职员工宿舍和校领导住的小院。小学部教室和宿舍之间,是小学部操场,东侧是锅炉房,南面是一片麦地,最南面是南大楼。中心道路西侧,进门西边是校部,再往西是牛号(饲养场,那里养着牛、猪、鸡等。文革时期11中学曾搬到那里,我们都叫“牛号中学”)。牛号的南边是学校的大操场,操场的西侧是一大片麦地(就是现在维明街小学和武警中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操场建有很多的体育训练设施,如:单杠、双杠、高低杠、平衡木,转椅、转伞,大滑梯(直滑梯、波浪滑梯),爬杆、爬绳、绳梯、鞍马等。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以增强体质,锻炼勇敢精神。操场的南面是大礼堂,可供全校师生开会组织活动。礼堂的南侧是卫生所,简单的疾病和外伤处理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还有病床可以住所养病。最南面是学校的标准游泳池,我们夏天的游泳课都在这里进行。按现在的道路来说,南到裕华路,北到自强路,西到维明街,东到培英里都是七一学校的地盘。</p><p class="ql-block">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七一学校,不论是校舍建设,还是教学设施,亦或是生活水准,在石家庄来说都算得上是最好的了,是石家庄的顶级学校。我们学校的铜管乐队和仪仗队是石家庄的标牌,每次市里的重大活动仪仗队都参加助阵,学校每次的迎来送往、聚会典礼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我被编到了一年二班,我们的班主任是刘淑琴老师,刘老师个子不高,戴个眼镜,挺严肃的。班里面的同学都是在河北石家庄附近驻军部队的干部子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当时,学校为部队编制,学校干部和老师,多数为现役军人,还有石家庄步校和高级步校派来的教官,记得校长李朝荣还是上校军衔。学校为准军事化管理,生活和学习秩序井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p><p class="ql-block">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因为是准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校,负责我们生活的是李淑云老师,李老师高个圆脸,齐耳的短发,白白的皮肤,显得干净、可亲。那个时候小学部有六栋宿舍楼,一个年级一栋,男生住楼下,女生住楼上。每个学生床下面都有一个推拉门的床柜,用来放置换洗的衣物和其他物品。那时一个月理一次发,一周洗一次澡,每次洗完澡换下来的衣服都由生活老师送到洗衣房,洗好烘干后再发给大家收好,下次再换。</p><p class="ql-block">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交的费用也不菲。我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和学杂费加在一起要七、八十元,每天的伙食费就0.26元,那在当时60年代初已经很高了。每个星期六下午,我们都坐部队大院的班车回家,周日下午返校,一个月有四天回家,每到下个月初,学校就会将这四天的伙食费1.04元退给我们,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在放学回家时,我们就从学校走回去,边走边玩,边买些吃的,2分钱的冰棍,3分钱的糖稀,5分钱的脆枣,还有几分钱的酸枣面,买个作业本和橡皮擦什么的等等。反正这钱不用上交,分四次花完,下个月就又有了。</p><p class="ql-block">学校生活有序,作息严格。每天早晨起床后,10分钟处理内务,然后操场集合跑操,跑操回来洗漱整理卫生,每人一块擦床布,每天都要把床从上到下擦干净,床铺要整齐。然后集合到食堂吃饭。八人一桌,不许说话,吃完举手,老师给添加。</p><p class="ql-block">我爱七一学校(1)</p><p class="ql-block">上午四节课,两节大课间,女同学在教室玩抓拐,在室外跳皮筋、扔沙包,男同学蹲在地上打弹球,或搬起一条腿玩撞拐,还有的分拔玩骑马打仗……中午饭后都必须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睡午觉。睡觉也有要求,不能说话,更不能在宿舍里打闹,如果违反纪律,下午课外活动期间,老师会把你叫回宿舍补觉。那感觉真不舒服,正是玩得欢的时候让你躺着睡觉,你还得睡着,不然晚上就惨了。那时的我们,玩是天性,总有同学在宿舍里打闹,将刚刚整理好的床铺和打扫干净的宿舍搞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有时还恶作剧把扫把放到门沿上,等老师一推门扫把掉到老师头上。老师也有办法,将那些不听话的男生放到女生宿舍去住,那个时候比较封建,男女生根本不说话,那些调皮淘气的男生到女生宿舍后就特别老实。以至于几十年以后,老同学聚会时,还有人为当年没有住过女生宿舍而遗憾呢。</p><p class="ql-block">我在班里是个老实人,有时也受委屈。记得有一次上午第四节课是手工课,下午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搞活动,班里发展我和几个同学入少先队。结果我前面的同学回头问我问题,我刚和他说了两句,被老师看见,就把我的名字写到了黑板上。下课后搞值日的同学也没有擦黑板就去吃饭了。下午一上课,刘老师讲下午活动的安排,看到黑板上我的名字,就问班长怎么回事,班长说“上课说话”,刘老师当场宣布取消了我的入队资格,这把我委屈的,跑到厕所哭了一场。又错过两批才入了队。</p><p class="ql-block">三年级时,我们换了班主任,刘老师又去教一年级去了,把我们交给了赵珍珠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学校

七一

老师

操场

宿舍

刘老师

小学部

我们

石家庄

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