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墩古城遗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墩遗址位于成都市新津区新平镇宝墩村。1995年,成都平原发现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宝墩古城遗址,成都平原终于寻找到了4500年前那一缕文明的曙光。随着考古深入发掘,发现了更多古代先民的生活遗迹和地下文物,至此,“宝墩文化”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人们对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800年,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宝墩遗址被学界称为“天府之根”、“古蜀之源”、“中华之光”。</p> <p class="ql-block">“天府之根”宝墩遗址标志(成新蒲快速路与文博路口)</p> <p class="ql-block">“古蜀宝墩”标志(青杠林路)</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路</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馆、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标志</p> <p class="ql-block">宝墩古城遗址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碑(005乡道与真武观路口)</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宝墩遗址展馆标志</p> <p class="ql-block">宝墩古城遗址标志</p> <p class="ql-block">宝墩古城遗址总平图及参观点位图</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p> <p class="ql-block">游览路线平面布置图</p> <p class="ql-block">景点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田野考古智能工作平台</p> <p class="ql-block">宝墩文化文宣</p> <p class="ql-block">学术交流中心(不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厅</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厅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古蜀宝墩标志后面是科研工作区</p> <p class="ql-block">模拟发掘区</p> <p class="ql-block">科学凉亭</p> 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览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墩文化”是一支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的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500~3700年。该文化涵盖了新津宝墩、温江鱼凫城 、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 崇州双河古城、 崇州紫竹古城、大邑盐店古城和大邑高山古城等8座古城并广泛分布于广汉三星堆 、成都十街坊、温江红桥村、青白江三星村等50余处遗址中,在富饶的四川盆地中心地带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因其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且宝墩古城发现时间最早、遗址面积最大、最具典型性,学术界将这一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宝墩文化犹如燎原的星火,孕育了古蜀文明,被认为是三星堆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墩文化展览馆展厅灯光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引导观众进入鲜为人知的成都平原远古时期。4500年前,一群古蜀人就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并筑城而居。他们留下的坚固城墙在几千年的风雨侵蚀中风化为一条条残缺的土墩,正是这些屹立于田间地头的土墩,指引考古工作者发掘到了这段曾经被当做古老传说的久远历史。</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厅</p> <p class="ql-block">参观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新津全域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按四个单元徐徐展开,将游客带入展厅灯光变幻、视频声情并茂、文物琳琅满目、展柜图文并茂的史前古蜀文明浩瀚星空之中。</p> <p class="ql-block"><b>第一单元:发现宝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详细地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代考古人在宝墩遗址的工作历程以及宝墩文化的确认历程。</p> <p class="ql-block"><b>第二单元:巍巍古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根出土于宝墩遗址的巨大乌木,向人们诉说着早期成都平原水流纵横的自然环境,乌木背后的墙上彩色图画,则将宝墩时期草木葱茏万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更加具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p> <p class="ql-block">水泽之地</p> <p class="ql-block">宝墩遗址发掘现场(注:该图为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b>第三单元:稻作文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蜀先民在水泽之地栽种水稻、竹泥建房,进一步用手工制业,制作陶器,由解决温饱发展到史前文明,将稻作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手工制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器:是宝墩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活用具,在宝墩遗址发掘的陶片,拼对出了古蜀时期的陶锅和陶灶,其设计精巧、制作精良,可以看到宝墩陶器上的各种花纹,最为常见的是绳纹,而最为特别的则是水波纹和稻穗纹。</p> <p class="ql-block">成都平原第一灶(注:该图为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丧葬习俗</p> <p class="ql-block">古蜀脉络</p> <p class="ql-block"><b>第四单元:古蜀根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古蜀先民久居四川盆地,古蜀文化的根脉在成都平原。随着人囗迁移及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宝墩文化日渐式微,但迎来了更加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化。</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版图的重要一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精品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6月26日</p>